【鍛煉好自己的心靈肌肉】
.
前陣子跟朋友在Clubhouse閒聊的時候,剛好她提到一個很有趣、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字詞:Spiritual Muscle #心靈肌肉。
.
Human Design人類圖常常被強調是一個可以協助我們活出真實自己的工具。然而,透過學習人類圖中的知識,透過認識每個能量中心、每個閘門、每條爻的官方解釋,這最多只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
若要「活出真實自己」,還是要回到最基礎的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實驗,好好在生活中運用內在權威與策略下決定。而若要能夠在重要決策上,有效運用到我們各自的內在權威與策略,就更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鍛煉。
.
這的確跟肌肉鍛煉並無二致。若要鍛煉出強壯的肌肉,同樣也絕非一時三刻的事情,必需透過時間與耐性,一步一步成形。然而,無論我們的肌肉多強壯,還是會有無法應付的狀況,還是會在某個當下感到力不從心,還是會意外拉傷。
.
我上星期去划獨木舟時,就剛好遇到一件事情,讓我更深深體會到心靈肌肉是甚麼一回事。
.
話說上星期我要從居住的內湖,前往瑞芳附近的海灘去參加海洋獨木舟技術認證課。由於這是我期待已久的事情,我在出發前天晚上就做好了詳細的路線研究,最終決定了早上6點半出門,換三程公車前往。
.
然而,我的不預期人生又再度出現了。
.
就在我剛要出門前往搭乘第一班公車時,竟在APP上發現它說這班車還有一個小時才抵達。我當時也沒心神去理會出了甚麼問題,只是迅速搜尋附近有沒有其它公車可以抵達下一班公車的上車點。
.
正當我終於解決危機,順利找到適合的公車的時候,我卻發現第二班公車那天竟然沒開!我猜大概可能是因為中秋連假的關係,但我明明已經有查看清楚!
.
換句話說,即使我順利抵達了第一個目的地,但卻如同白費心機,因為那邊完全沒有其它公車可以搭乘往瑞芳去。接二連三的「不預期」不禁讓我感到挫敗萬分。我就這樣站在公車站,無法確定下一步跟怎麼走,對來到我面前的每個選項皆沒有任何回應。
.
當危機發生時,我們往往很容易因為慌亂,而忘記了這段時間新學習回來的運作方式,條件反射地就回到了過往用了幾十年的運作模式。
.
儘管我已經投入了「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的實驗幾年了,但還總是有時候會深陷混亂當中,還是會有面對甚麼都沒有回應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那個心靈肌肉不夠力/拉傷的時候。
.
這絕對無可厚非,因為每一個行為習慣的形成,都需要長時間的繁複練習和正向回饋。我們活在這世上,並非要做一個完美的人。在危機或困難出現的時候,會有煩躁氣餒等感覺都是非常自然的生理反應,不用太過責怪自己。就在這當下,好好觀察自己的反應。當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之後,就好好看看如何修正下一步,繼續走眼前我們有力量走、可以走的路。
.
就這樣,我在公車站呆站了寶貴的10分鐘,忽然看見一台公車走來,我也沒有在管它的目的地在哪,覺得反正把它攔下來再算。於是,透過這個新的回應,我再次形成了新的軌跡。然後就沿著這新軌跡,先到了昆陽站,再轉捷運到旁邊的南港,換火車到瑞芳,再搭乘計程車抵達訓練基地。雖然很轉折,但最終還是順利抵達。
.
劇情的發展往往曲折離奇,童話故事中的美好結局原來還是存在。在不預期的失落過後,竟然出現了不預期的驚喜。正正因為大家聽到我的這個痛苦經歷,剛好住在內湖的教練就問我要不要坐她的車,就這樣,我往後兩天的交通問題就變得簡單得多了。
.
這種過山車型的體驗,大概就是不預期人生最好玩的地方吧!
.
驚嚇跟危機在生命中無可避免。我們追求的,不應該是能夠應付任何狀況的完美強壯肌肉,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讓自己逐步變得強壯與健康。如果在這個當下,肌肉真的不夠強壯,那也沒關係。無須因此而為難自己。好好感受那過後的酸痛。休息過後,你的肌肉就自然能夠再生,重新回復生命力,變得比過往更強壯。
.
會受傷,會跌倒,只因我們仍擁有踏出舒適圈的勇氣。
.
與其等到完美才行動,與其畏首畏尾地在做每個行為時考量自己會不會犯錯,倒不如好好投入其中,在過程中邊做邊修正。
.
唯有繼續嘗試,我們才能夠獲得大數據,從而作出修正。也唯有不斷的嘗試與修正,我們才能夠走得越來越順,越來越自在,越來越有信心。
.
The greatest risk in life is to not taking one.
.
若你也真心想在生命中作出改變,那就先從每天生活中的小習慣開始吧!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 靈魂事務所 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介紹 訪問總策劃:林怡芳 護理師 內容簡介 全臺第一本寫給未來護理人的斜槓指南! 本書寫給正在考慮踏入護理職場、選擇護理系的你, 看見病房外的可能性,打破對護理的刻板印象。 「唰!原地解...
「人類圖app」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類圖app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類圖app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類圖app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類圖app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人類圖app 在 分享一個分析人類圖的網站 -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圖app 在 你如果作成app... - 亞洲人類圖學院Human Design School in Asia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圖app 在 【人類圖教學EP7】人類圖類型顯示者詳細講解|陳棨豪 ... 的評價
人類圖app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跟隨回應吃飯去】
.
以下幾個問題,我每天總會問自己一兩遍:
.
現在是時候去吃飯了嗎?
吃甚麼好呢?
去哪裡吃好呢?
用App叫外送?買回來吃?還是內用好呢?
.
不知道大家平常吃飯的時候,是否也會像我這樣,苦惱著這些問題呢?
.
關於吃飯,我最近作出了兩個新嘗試,並從中獲得了挺深的體會。
.
第一個體會就是,#等到真的餓了才吃飯。
.
我從小就成長在一個很有規律的家庭中,吃飯都有固定的時間,並且盡可能要大家一起吃。如果無法趕上的話,就要先跟爸媽報備,由他們決定是否等我回來一起吃。由於自己的延誤會拖累所有人,所以我也盡可能準時趕回家吃飯。
.
後來,無論諗書還是上班,午飯時間更是如工廠般固定,幾乎沒有絲毫任性的餘地。時間久了,這樣的行為不知不覺間形成了習慣。只要時間一到,潛意識就會拖動身體站起來,準備出門找東西吃。
.
就算後來比較多機會在家工作,或者到了現在工作時間不定時,我還是保持這樣的習慣,每到中午12點跟下午6點半,就覺得是時候去吃飯了,根本沒有在管自己當下餓不餓。
.
然而,隨著最近我開始嘗試改變生活的形式,嘗試更貼近當下的回應去過生活時,我發現了以上習慣的缺點所在。
.
吃飯除了為了充飢,也應該是為個人帶來喜悅與滿足感的事,但這事情卻越來越顯得沒趣乏味,越來越像例行公事。每當想到「今天吃甚麼好呢?」的時候,我已經不再帶有任何興奮與期待的心情,換來的只有歎息與苦惱。比起探索,這更像一天兩遍的折磨。
.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既然我們的身體在那個當下並不需要進食,那無法從中感受到滿足也是正常不過。
.
因此,我作出了一個新嘗試。我決定放下對時間的執著,等到自己身體真的感覺餓了,才找東西吃。每次快到兩點時,我的頭腦就不禁緊張起來,嘗試勸戒我說「兩點過後食店都會休息,你再不去吃,就沒東西可以吃」。對比起令人懷念的香港茶餐廳文化,台灣食店的午休文化的確較不方便。
.
然而,在實驗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我的頭腦真的是多慮了。當然,兩點以後才找東西吃,的確選擇比較少,但卻總是會有幾家小店沒關門,而且還能順便讓我不預期地嘗試到從沒去過的小店。而最重要的是,帶著飢餓去吃東西,無論你吃到了甚麼,也會覺得是世間難尋的美味(就像坐在山頂上吃的麵包/茶點,爬過山的朋友必定能夠立刻體會到)。
.
除了等待肚子餓才吃飯,我的另一個新嘗試就是 #邊走邊找想吃的。
.
還記得我以前還要回辦公室上班時,每天都總會跟一群要好的同事一起吃午飯。通常大家都沒有特定的東西想吃,於是就會站在公司門口、馬路十字路口,商量幾分鐘到底要吃甚麼。
.
「中菜好嗎?」「但現在太晚了,應該沒有位置了吧!」
「快餐點如何?」「我們前天才吃過耶!」
「那家泰國菜嗎?」「我腸胃不舒服啊!」
.
最後通常是在沒有結論下,但因為陽光太猛的緣故,就只好強逼某位同事自己替我們抓主意好了。
.
你們也會像我以前這樣嗎?
.
最近,我發現到,與其坐/站著想,與其想清楚才行動,倒不如在行動中獲得靈感,從實驗中獲得經驗。換句話說,不用挑指定的食店或菜色,只需隨便挑一個方向,然後就邊走邊找靈感,邊聆聽自己的身體回應。
.
「不知道吃甚麼?沒關係!先下樓吧!」
.
「不知道吃甚麼?沒關係!先往右邊那巷子走吧!」
.
有時候,看到很不錯的店,儘管不知道吃甚麼,但雙腿就自然帶領我走過去看看。
.
有時候,明明腦海中一直想著某家店,但雙腿竟然沒有在門口停下。
.
有時候,站在門口等了一陣子,卻一直沒有人來招待,然後雙腿就自然帶領我離開,找下一家店了。
.
這樣找東西吃的過程絕不輕鬆,通常會因此走多了很多的路,在炎熱的天氣下更是不容易,但卻非常有趣,因為總能夠讓你吃到一些你本來沒有想過吃的東西。
.
你不必相信我,好好自己嘗試一次便知道。你也不必每天這樣做,等到心情好感覺對的那天,才來嘗試一下就可以。唯有親身體驗過,你才能夠知道這對來說是否正確,是否想在往後的日子中繼續這樣做。
.
這篇文章是關於我找東西吃的心得,但其實也是關於我們看生命的態度。吃甚麼可以這樣做,這個週末做甚麼可以這樣做,人生的選擇當然也可以這樣做。
.
在人生中,我們要的其實並一定是一個最終目的地,而只是單單一個前進方向。我們只需要把每個無法做到的目標切割成無限個小碎片。不用想到太大、太遠、太複雜,好好做好眼前每個微不足道的小決定,讓這些小決定引領你最終走到一個大決定。
.
就這樣,在你不知不覺間,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走在路上,原來自己已經走得很遠。
▂▂▂▂▂▂▂▂▂▂▂▂▂▂▂▂▂▂▂▂▂▂▂▂
▌9月 #薦骨健身房 招生中!
.
▌10月 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招生中!
.
▌Human Design 人類圖 x #職場引導服務,歡迎預約!
.
▌相關詳情: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
人類圖app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e a Free Guy 從生命中脫稿】
前幾天終於去看了一套想看很久的電影:#FreeGuy(台譯:#脫稿玩家;港譯:#爆機自由仁)。
大家去看了嗎?還沒的有打算去看嗎?(放心,這篇文章不會討論到任何劇情,劇透程度大概就跟預告片差不多,但如果真的害怕爆雷,也歡迎看完電影後才來繼續閱讀。)
身為一個 Open-World RPG(開放世界角色扮演遊戲)的愛好者,當我一年多前首次看到這電影的預告片,就一直覺得非看不可。可惜因為疫情關係電影一再延期,感恩最終還是能夠到電影院去親身觀看。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就忽然有個奇妙的想法,我們的生命會否都其實只是另一個人的電動遊戲中的一部份?
有玩過GTA俠盜獵車手或Assassin's Creed 刺客教條的朋友,大概也認知到,開放世界遊戲通常有兩個主要的特點:1)世界邊緣總存在著一個玩家無法穿越的界限(需要到達一定程度才開放)和2)遊戲中存在著大量歷史資訊和科學定律,由此賦予遊戲的質感。
試回想我們身處的世界,同樣擁有著我們無法穿越的界限(以光年計算的宇宙),也擁有著很多我們認為是必然的歷史與科學定律,儘管我們從未親眼目睹過恐龍(以遊戲的比喻來說,化石可能只是一個提升遊戲質感的細節)。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疑惑說,如果我們都是遊戲的一部份,那為什麼我們要玩這遊戲?玩這遊戲是為了甚麼?
若要回答以上問題,就先要回答一個更重要的前設問題:究竟我們跟這遊戲有甚麼關係?更精確一點應該問,遊戲角色與幕後遊戲玩家擁有甚麼關係?
我認為有三個主要的可能性。
第一個可能性,就是我們都是有意識的幕後遊戲玩家,帶著意識進入遊戲當中。換句話說,無論意識還是性格層面,角色本身與幕後玩家並不存在任何差異性,唯一的差異就是能力設定。只要有看過電影 #Jumanji(港譯:#野蠻遊戲;港譯:#逃出魔幻紀)就該不難理解了。
在電影的兩個續集中,The Rock 強石強森飾演的,是遊戲世界中的冒險家Dr. Bravestone,擁有壯碩身材和近乎完美的技能,跟其幕後遊戲玩家「宅男Spencer」有著巨大的反差性。但正正因為「帶著意識進入遊戲當中」,「宅男Spencer」跟Dr. Bravestone是同一個存在,兩者之間沒有你我彼此之分,所以前者的性格自然會呈現在後者身上,結果變成空有肌肉,卻偏偏怯懦得要死。
但這樣的設定,也最終產生了轉移作用,憑著Dr. Bravestone的勇敢讓幕後遊戲玩家「宅男Spencer」在現實生活中,也變得勇敢起來。
這可能性直接易理解,但這感覺起來不像是我們人類的設定。雖然的確很多身心靈業者或擁有特殊體質的人聲稱能夠連接到更高意識,但這個「我」與那個「高我」還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存在。相比起Jumani中那種直接「帶著意識進入遊戲當中」,從根底裡清楚知道「我們」是同一人的設定,還是相差很遠。
然後再來就是另一種可能性:我們其實都只是某個幕後遊戲玩家操控下的無意識Avatar(虛擬化身)。在遊戲當中,他們以為自己擁有自我意識,擁有真實的生命與時代背景,感覺活著真實的人生,但真實是我們皆像電玩遊戲中的角色一樣,由另一個「更高意識」所操控。
我們自以為擁有的自由意志,或許只是某個宅在家的用家按下了「右、X、右、左、右、R1、右、左、X、△」後的一連串化學作用。我們感到真實存在的家人朋友同事,也或許只是遊戲中的NPC(非玩家角色)。今天的疫情也或許只是遊戲中新推出的一個DLC。
試想像如果你是遊戲中的角色。在遊戲中,你被仇家滅門,於是帶著火力十足的M14自動步槍去復仇。就在這萬馬千軍的瞬間,你忽然動彈不得,然後無奈地被敵人亂槍掃射。一切全因操控你的幕後玩家,被媽媽叫了去喝湯。作為遊戲角色的你,根本沒有可能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遊戲中的一部份。除了繼續做好你的角色,你根本別無選擇。
更重要的是,遊戲完成,通關過後,打爆機後,遊戲角色的旅程也就此完結。這一切為了甚麼?或許是讓幕後遊戲玩家有所學習和獲益,但也更大可能只是單純讓玩家有所喜悅和體驗(就像我們打電動的心情一樣)。然後,當遊戲完了,玩家又可以選擇轉換下一個遊戲(轉到另一個星球、世界),也可以選擇重玩一次這個遊戲,儲齊之前錯過的彩蛋,或純粹希望做一些不同的選擇,感受一下不同的體驗。
我特別喜歡Netflix自製劇 #BlackMirror (#黑鏡)中Hang the DJ一集(第四季第四集)所說,或許我們的人生只是一個App的數據採集過程。在此我就不劇透爆雷了,有興趣的朋友超級推薦,這51分鐘絕對值得花。
最後一種可能性就是電影 Free Guy中所說的:或許我們甚至連遊戲主角都不是,而只是別人遊戲中的一個不起眼的NPC(非玩家角色)。
每個人都很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世界的中心,故事中的主角,大概就算是電動遊戲中的NPC也是這樣。在歷史中,人類也一直認定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中國也一直認定自己就是中央之國。
然而,接受永遠是第一步。或許當我們願意接受自己的身份與定位,我們就能夠認知到我們應該走甚麼樣的路。也或許,當我們有天願意接受,原來我們在這世上只是一個NPC,根本沒有甚麼人生使命需要由我們去達成,我們反而更能活出我們本來的生命,就像電影中Guy所說,「I can do anything」(我可以做任何的事)。
當然,這樣的世界觀或許很難消化,我們大概又會疑惑到,那這樣的世界是否太虛幻、太不真實?
在電影 #Matrix 中,Neo也有過同樣的疑惑,然後Morpheus回答他說 ”What is real? How do you define 'real'? If you're talking about what you can feel, what you can smell, what you can taste and see, then 'real' is simply electrical signals interpreted by your brain.”(甚麼是真實?你如何定義真實?如果你指的是你的感受與五感,那麼「真實」大概只是你頭腦對於這些電子信號的傳譯。)
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主角Guy跟好友Buddy在電影中的一段對話。當Guy知道原來自己只是一個NPC,是一個虛擬的存在,他問Buddy說「如果我們都不是真實的,那不是代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價值嗎?」,然後Buddy回答他說「我是否真實重要嗎?就算我並非真實,但這時刻絕對是真實(Even if I’m not real, this moment is)。我正坐在這裡協助我的好友渡過他生命中的難關,若這並非真實,那我真的不知道還有甚麼比這更真實了」。
走進身心靈世界的我們,老是在想,在這生命以外,是否有更高緯度、更偉大的存有。然而,既然我們身於這世界,這世界就是我們的真實。至於我們是否另一個世界的一部份,對那個幕後遊戲玩家來說,或許很重要,但對於存活在這世界的我們來說,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在生命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根據這角色設定,我們渴望如何過好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時間,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寸風光,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這就是人生中唯一的真實。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 靈魂事務所 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人類圖app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介紹
訪問總策劃:林怡芳 護理師
內容簡介
全臺第一本寫給未來護理人的斜槓指南!
本書寫給正在考慮踏入護理職場、選擇護理系的你,
看見病房外的可能性,打破對護理的刻板印象。
「唰!原地解散──」醫院之外,陽光普照,護理魂無所不在。
外國月亮比較圓? 出國不是為了打工度假,而是拓展更寬廣的護理藍圖。
除了醫院內的護理師,在醫院之外還有更多與護理相關的職業,你知道多少呢?
踏出白色巨塔的大門,還能去哪裡呢?
人生的路不會只有一條,不需要限縮眼界或低估自己的能耐,白色巨塔外的護理師們,一起熱血啟程,迎接斜槓人生!
☀原來護理師也可以當立委?
☀從護理師到OL,健康的人也需要被照顧嗎?
☀偏鄉地區怎麼看醫生?我們有遠距諮詢護理師!
☀防疫第一線,你知道機場檢疫護理師在做什麼嗎?
☀飛向國際!在國外當護理師,有這麼容易嗎?
☀研究護理師,到底是學者,還是護理師?
除了我們平時在醫院看見的護理師,
在同一片天空下,還有更多離我們很近,卻不常注意到的護理師們,
希望讓讀者可以對護理師這個職業多一點了解,多一點互相體諒的心。
也希望讓正在面臨職涯十字路口的護生、護理師們有更多的選擇,
記得,人生的道路永遠不會只有一條!
作者介紹
總策劃簡介:林怡芳Harper Lin
#人類圖1/3人 #和信疼痛管理App #貓奴 #咖啡成癮患者
不務正業的腫瘤科護理師、演說家
──學歷這件事──
1999年 清水完全中學高中部畢業
2003年 臺灣大學護理學系畢業
2015年 臺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畢業
2021年 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博士生
──資歷這件事──
2004~2005年 臺灣大學護理系胡文郁教授研究助理
2005~2018年 臺大醫院腫瘤科病房護理師
2018~2019年 臺大醫院急診護理師
2020年~迄今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研究護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人類圖app 在 你如果作成app... - 亞洲人類圖學院Human Design School in Asia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人說,你如果作成app 不就省事了?我懂,或者可以下載Jovian Archive 免費的MMI軟體,直接就可以跑圖運作了,這樣不是更方便?是啊,這些我都懂。 但是這一回, ... ... <看更多>
人類圖app 在 分享一個分析人類圖的網站 - 有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分享一個最近發現的人類圖網站,覺得裡面寫的蠻詳細的,幾號通道都有解說,很適合像我這樣的初學者,只要打上出生年月時按繪製人類圖就可以分析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