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傍晚,開車行經北門,發現臺北郵局的門廊(車寄)已經復原了。(張哲生 攝)
臺灣最老的郵局~臺北郵局,自2018年底開始進行門廊的復舊工程,將之還原為最初的拱門造型。
最早的臺北郵局興建於1889年,在1892年間落成,為一木造平房。1913年,該木造郵局連同週遭臺灣總督府的下轄電信官署,遭大火焚燬。同年,該局於火災處重建郵局廳舍,不過仍為木造的臨時建物。
1920年末,因臨時郵局不敷使用,臺灣總督府決定於原址改建臺北郵局,除了決定採用鋼骨建造,也打算將該郵局興建成當年全臺灣面積及規模最大的郵局營業場所。
1928年4月,委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栗山俊一設計建造的臺北郵局廳舍動工,並於1930年4月完工。
1968年,交通部郵政總局以郵務增加為由,將臺北郵局之拱型門廊拆除,並於三樓頂樓增蓋第四層。雖於配色上與圓柱調配上依循舊有建築風格,但原有風味已略遭破壞。
因廳舍老舊,郵局營業單位自1970年代以來就想拆掉該郵局建物,不過因為該建物具歷史價值,使用單位的拆除計劃一直遭臺灣學者與部分民眾極力反對。為此,中華民國政府特地於1992年8月14日指定此郵局為國家三級古蹟,存廢爭議才平息。
2000年後,該經管單位也轉變態度,積極整修與維持該古蹟以維護臺北郵局廳舍的原貌。不過燒製外牆磁磚的北投窯場已停產,該古蹟的外牆剝落情形無法即時獲得改善。
2006年2月,臺北郵局古蹟外牆整修案業獲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審查通過,由古蹟建築師就外牆修復進行細部規劃設計,以回復舊有之古典建築風貌,為臺北市容增添光彩。
臺北郵局是中華郵政在臺灣臺北市設置的一個特等郵局,也是中華郵政的23個責任中心局之一。其廳舍位於北門附近(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114號),是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該建築共有四層,兩大一小開面建物,連同排面後方空地達8,000平方公尺。
臺北郵局的位置相當靠近臺北車站,除設置臺北北門郵局以提供郵儲壽等業務窗口服務外,後方尚有三棟大樓(非古蹟),為負責督導全臺北市、新北市部分地區(深坑區、石碇區、平溪區)及金門、馬祖地區共177所支局之行政管理中心及郵件處理、投遞之作業中心。
臺北郵局廳舍內,有多個機構共同使用。正面一、二樓為臺北北門郵局,是中華郵政最大的支局,整修中的臺北重南郵局也暫時在此服務(除了郵政信箱業務是另外在臺北郵局下轄的開封無人郵局辦理);部分空間為國立交通大學臺北校區 ,包含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交通運輸碩士班及博士班(前身為交通運輸研究所),中華電信曾在此設有營業處,不過已於2009年移交給交大使用。
為完整呈現臺北郵局歷史軌跡,中華郵政決定進行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
2018年11月13日上午,「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在臺北郵局門口舉行。
2019年1月15日,臺北郵局局長藍淑貞表示,臺北郵局之建築結構為巴洛克式融合希臘式,「車寄」是建築主要入口門廊,過去原為拱門造型,但後來為方便交通,於1968年改建為大理石方形外觀,修復工程自該月(2019年1月)開始,力拚10個月完成。
目前看起來應該是已經完工了。
中華電信大樓火災 在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義遺址:一面見證台灣民主史的圍牆】
.
許多人認為,二二八、白色恐怖、轉型正義都是相當遙遠的事情。但其實,獨裁壓迫的遺跡就存在於台北各個角落。甚至就在中心精華地段。這面處在大安區公園一旁略顯突兀的厚重圍牆,就是獨裁歷史的見證。
.
這面厚重的牆壁,是舊台北監獄的北面圍牆。圍牆內邊,如今是中華電信辦公大樓,過去則是監獄處刑的所在,圍牆上被紅磚封起的門洞,則是過去運出死刑犯屍體的運屍門。
.
建於1904年的舊台北監獄,使用了台北府城拆除後的城牆石。從日治時代開始,這個監獄,就與台灣人爭取人權、民主的歷史脫離不了關係。在治警事件入獄的林幼春、賴和、蔣渭水,都曾關押在這所監獄之中。
.
戰爭期間,日本政府收緊思想言論,在各地產生製造了許多「陰謀」事件。指控與中國有聯繫的地方人士圖謀造反,進行大規模的搜捕。其中著名者如東港事件中被捕的歐清石、瑞芳事件被捕的李建興,都曾在台北監獄中關押。
.
台北監獄不只是日治時期民主運動史的見證者,也是二戰史的見證者。在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中,台北監獄也受到轟炸。因東港事件而被關押的歐清石,不幸在這次空襲中喪生。
.
這座監獄是受到空襲的對象,也是戰犯的關押、處決地。就在空襲之前,14名被日軍擊落、投降而被視為的飛行員被日軍認定為有罪戰犯,空襲後的6月19日,這些飛行員在台北監獄處決。
.
中國國民黨戰後到台灣,亦將此處作為監獄,因台獨運動三度入獄的黃紀男、參與二七部隊的鍾逸人、受台北市工委員會案牽連的教師陳勤、因鐵路局案入獄的王康旻,都曾在此處被關押。
.
1963年龜山新台北監獄啟用,台北市區也逐漸擴張、開發。原本處在市郊的台北監獄,成為了市中心的精華地段,令台北監獄難逃拆除的命運。1980年,愛國東路從監獄中軸線貫通,也剩餘建築陸續拆除改建。如今北面成為中華電信辦公大樓、南面則為中華郵政所有。僅存的只有南北牆外宿舍,以及南、北各一段牆面。
.
在台北監獄週邊,也是曾遭法務部迫遷的華光社區。原有的居民在2013年陸續被驅離,保存團體仍繼續爭取文史遺跡的保存,沒想到,法務部在2014年文資會勘後,徹底拆除了北面牆外的宿舍。而在南面的宿舍,又在2016年遭遇火災,如今仍在修復中,預定今年完工。
.
如今,這面略顯突兀,卻不起眼的圍牆,仍舊矗立在金山南路一旁,見證台灣人追求民主自決的決心,也見證歷代殖民政權的不義、當代的居住人權議題。
.
過去的不義,不應該被遺忘。一個偉大的城市,也不應該沒有記憶。透過不義遺址的保存,我們得以讓記憶銘記於城市之中。而要讓記憶持續,更需要不斷地、不停地向每一個世代訴說。
.
在上幾個會期中,我要求市府製作人權地景手冊、整頓六張犁公墓等工作,目的就在於讓更多市民了解過去曾在台北市發生的人權侵害事件,從而對轉型正義有更多的理解與認識。我也會持續參考國外案例,推進相關工作,讓轉型正義能夠扎根在首都土地,讓台北成為有記憶的城市,讓世界看見台灣追求的民主過程。
.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reurl.cc/V34zG6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中華電信大樓火災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4月20日一大早,我站在臺北市兩座國定古蹟 北門 & 臺北郵局 之間拍照。
臺灣最老的郵局~臺北郵局,目前正在進行車寄(門廊)的復舊工程,將還原為最初的拱門造型。
最早的臺北郵局興建於1889年,在1892年間落成,為一木造平房。1913年,該木造郵局連同週遭臺灣總督府的下轄電信官署,遭大火焚燬。同年,該局於火災處重建郵局廳舍,不過仍為木造的臨時建物。
1920年末,因臨時郵局不敷使用,臺灣總督府決定於原址改建臺北郵局,除了決定採用鋼骨建造,也打算將該郵局興建成當年全臺灣面積及規模最大的郵局營業場所。
1928年4月,委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栗山俊一設計建造的臺北郵局廳舍動工,並於1930年4月完工。
1968年,交通部郵政總局以郵務增加為由,將臺北郵局之拱型門廊拆除,並於三樓頂樓增蓋第四層。雖於配色上與圓柱調配上依循舊有建築風格,但原有風味已略遭破壞。
因廳舍老舊,郵局營業單位自1970年代以來就想拆掉該郵局建物,不過因為該建物具歷史價值,使用單位的拆除計劃一直遭臺灣學者與部分民眾極力反對。為此,中華民國政府特地於1992年8月14日指定此郵局為國家三級古蹟,存廢爭議才平息。
2000年後,該經管單位也轉變態度,積極整修與維持該古蹟以維護臺北郵局廳舍的原貌。不過燒製外牆磁磚的北投窯場已停產,該古蹟的外牆剝落情形無法即時獲得改善。
2006年2月,臺北郵局古蹟外牆整修案業獲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審查通過,由古蹟建築師就外牆修復進行細部規劃設計,以回復舊有之古典建築風貌,為臺北市容增添光彩。
臺北郵局是中華郵政在臺灣臺北市設置的一個特等郵局,也是中華郵政的23個責任中心局之一。其廳舍位於北門附近(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114號),是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該建築共有四層,兩大一小開面建物,連同排面後方空地達8,000平方公尺。
臺北郵局的位置相當靠近臺北車站,除設置臺北北門郵局以提供郵儲壽等業務窗口服務外,後方尚有三棟大樓(非古蹟),為負責督導全臺北市、新北市部分地區(深坑區、石碇區、平溪區)及金門、馬祖地區共177所支局之行政管理中心及郵件處理、投遞之作業中心。
臺北郵局廳舍內,有多個機構共同使用。正面一、二樓為臺北北門郵局,是中華郵政最大的支局,整修中的臺北重南郵局也暫時在此服務(除了郵政信箱業務是另外在臺北郵局下轄的開封無人郵局辦理);部分空間為國立交通大學臺北校區 ,包含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交通運輸碩士班及博士班(前身為交通運輸研究所),中華電信曾在此設有營業處,不過已於2009年移交給交大使用。
為完整呈現臺北郵局歷史軌跡,中華郵政決定進行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
2018年11月13日上午,「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在臺北郵局門口舉行。
2019年1月15日,臺北郵局局長藍淑貞表示,臺北郵局之建築結構為巴洛克式融合希臘式,「車寄」是建築主要入口門廊,過去原為拱門造型,但後來為方便交通,於1968年改建為大理石方形外觀,修復工程自該月(2019年1月)開始,將力拚10個月完成。(不過至今已經過了15個月卻仍未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