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端接種的第一天
看到台灣的Covid-19疫苗上路
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動
7:30我就來到南崁高中
這是一所充滿活力的高中
大家長陳家祥校長一早已經開始在服務民眾
桃園目前疫苗接種的量能
除了36個接種站外
這次還加上醫院跟診所
所以一天打完5萬3000人沒問題
高端疫苗設計的有貼心
每一劑0.5cc就是一針
抽疫苗抽到快變板機指的護士們
終於可以解脫了
希望我們很快可以拿到下一批次的疫苗
繼續提高台灣的疫苗覆蓋率
為解封做好準備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在現場等待上台質詢時,聽到有國民黨委員,打趣地說要把「中醫藥」稱「傳統醫學」怕對衛福部說有「中」字就不打算考慮把相關計畫納入中醫藥。其實阿,台灣過去中醫都叫漢藥漢醫,是國民黨來之後才改成中醫,我們把這個歷史先講清楚。 回到正題,我們來談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在防疫期間,我們觀察到一...
「中大醫院診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新聞] 「中大醫院」落腳桃園八德最快2027年底營運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CUHK Medical Centre - [中大醫院•視角] 中大醫院兒科診所以 ... 的評價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CEO Vlog》 帶你遊中大醫院(2) 的評價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中大睇醫生幾錢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中大醫院診所 在 中大睇醫生幾錢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中大醫院診所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上市📖|#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 #陳乃菁 醫師
══════════
【專文推薦✍️】
朱為民(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有感推薦❣️】
朱偉仁 (愛長照執行長)
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詹鼎正 (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
#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8月20日溫暖上市💕
中大醫院診所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睡前故事:【女流】
某個週末,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駕車出遊,二人計畫到郊外野餐,不幸的是,由於車速過快,他們在轉彎時撞到另一輛車,爸爸當場死亡,兒子則受到重傷,立即送醫搶救。
兒子被送到醫院後,急症室醫生前來檢查,醫生看到男生時嚇了一跳,緊張地說:「這不是我兒子嗎?」
那麼,請問這位醫生是男生的誰?
+++
小時候,她不明白為甚麼家附近那間經常去的診所,會在門口標明「女西醫」三個字,但有些診所就不需要標明。
媽媽解釋:「因為醫生大多數是男生啊」。長大後她卻發現,明明女醫生的數目也很多,數量大概和男醫生平起平坐,但偏偏,只有女醫生才要標明是女西醫。
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女作家、女填詞人、女太空人、女科學家或女導演 ⋯⋯ 她覺得,這些「女」字其實是不必要的。
她知道這份強調有時出於善意,但她仍然相信在理想的世界中,大家不再需要強調某份工作背後的性別。
回到最初的故事,那位醫生是男生的誰?
很簡單,就是男生的母親。
不知道為甚麼,大家總會下意識以為醫生是男生,護士是女生,如果遇上男性護士,一定會強調對方是男護士,但我們會強調一位醫生是男醫生嗎?一個家庭可以有家庭主婦,但可以有家庭主夫嗎?
是的,世界仍未完美。很多時候,我們仍要強調醫生、作家、填詞人、太空人、科學家或導演的性別,因為女性在很多場域中仍佔劣勢 —— 但總有一天,當我們認清女流的力量後,也許,我們可以不再在稱呼面前加上性別。
Text & Illustration: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助流公益 x 文藝復興女流節2021〗
時間:2021年8月14日—9月28日
這個夏天,「助流公益 x 文藝復興女流節 2021」舉辦十餘場藝文活動,13位香港女創作人用影像捕捉人生流變,用音樂再現思緒漂流,更用日常對抗時代虛無。女流節透過電影放映、導演映後談、音樂演出,以及藝術展覽,致敬流行文化中的女性視角與自覺,探索創作與日常的連結,繼而倡議以文藝勞動實現女性賦權。
「光影女流」公開發售:https://bit.ly/2VfBQYE
場次一:《#潁州的孩子》*《潁州的孩子回訪》《#仁多瑪》楊紫燁|8月14日(六) 14:00
*本片獲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短片
場次二:《#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8月14日(六) 17:45
場次三:新生代女性導演獲獎短片集及映後談|8月15日(日) 14:30
主辦機構:文藝復興基金會 Renaissance Foundation @rfhk_official
策略夥伴:助流公益基金會 Interflow Foundation @interflowfoundation
贊助:Wallaby Capital 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 接收最新一期 Newsletter :
https://bit.ly/2VembZA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中大醫院診所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在現場等待上台質詢時,聽到有國民黨委員,打趣地說要把「中醫藥」稱「傳統醫學」怕對衛福部說有「中」字就不打算考慮把相關計畫納入中醫藥。其實阿,台灣過去中醫都叫漢藥漢醫,是國民黨來之後才改成中醫,我們把這個歷史先講清楚。
回到正題,我們來談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在防疫期間,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武漢肺炎做到了!
我們知道雙向轉診,顧名思義有「上轉」,也有「下轉」;以分級醫療來說,穩定長期服藥的病人,應該要下轉至基層醫療院所。雙向轉診制,其實重點是在於「下轉」,才能舒緩整體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的服務太過於擁塞;目前從數據看起來,結果大多數都是在「上轉」病人。建立雙向轉診制,結果基層診所的case反而流向中大型醫院。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許多民眾都不敢到大醫院看病。根據衛福部本日的報告,109年1-3月較106年(基期)同期,醫學中心就醫占率從 10.42%減少至10.16%,區域醫院就醫占率從 14.75%降至13.62;地區醫院就醫占率由約 9.86%增加至 10.13%,基層院所就醫占率由 64.96%增加至 66.09%。
武漢肺炎發生的這段期間,可以說是健保署長上任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2017年開始)以來,「數據上」看起來成效最好的時候。這個數字過去SARS期間也發生過,但疫情結束之後,就恢復。
理想的分級醫療應該是服務量呈現「正金字塔」,讓相對少量的重症在「醫學中心」受到照顧,而相對較輕的症狀或疾病而案例較多、頻繁發生者,例如感冒,則回到基層社區醫療院所或診所來處,但臺灣民眾以往仍傾向不管大小病都往大醫院來擠,造成「倒金字塔」的現象。
這次我特別注意到「民眾端」的就醫習慣及觀念調整,為什麼呢?我認為現下的狀況,主要是民眾害怕而不到大醫院去,就像17年前的SARS爆發一樣,然而要小心等疫情趨緩,民眾小病跑大醫院的情形可能會慢慢回到以往的情形。
我認為這波疫情,趁此時讓民眾瞭解,有些病不需要特地到大醫院找名醫,才有辦法被解決,請衛福部可以趁此時向民眾進一步宣導,提出有更具體的宣導方案,趁這波疫情讓民眾實質改變就醫習慣。
另外,也因這次疫情,住院率佔床率下降,某些醫院營收也會降。因為住院率、佔床率低,導致醫院營收下降。就本辦收到的陳情有兩種情形:
a. 以自假變相減薪:有醫院召開「薪資調整說明會」,基本上就是要降薪,甚至要醫護人員將累積的加班時數、年假提前休完。
b. 負時數:護理人員因下午病患減少,被臨時要求扣時數回家,或因放假回家不足基本值班時數,日後還要補給醫院。
用這些方式,講好聽一點是讓醫護人員多休息,講不好聽的,就是收入不夠。但醫院營收,不能讓醫生跟護士來負責。勞動部及相關法規都有明確規範,醫護人員真正不高興的是有兩者:一、常常醫院會以醫護人員不熟悉法律或是以「權力關係」來要求遵守命令;
二、扣薪或補上班這種造就「相對剝奪感」,醫院「生意不好」時,就扣減少薪水,但醫院「生意興隆」時,醫院的盈餘並不一定會回饋到醫護人員身上。
這次各級醫院的服務量,可能趨近「分級醫療」的理想值,那麼是否也應請健保署趁這次試算合理的「健保點數分配」及「點值計算」方法,讓醫護人員在下降的服務數,但預期是照顧真正的重症,仍能維持合理薪資,不因服務數降而降薪。除了多向醫護人員宣導外,也請主動向各醫療院所瞭解這樣的情形,呼籲各醫療院所好好遵守法規!
我是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人
衛福部何次長也是澎湖的榮譽縣民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中大醫院診所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內地人洶湧來港注射HPV疫苗,當中大部份都是女性,其實注射HPV疫苗是女性的專利嗎?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中大醫院診所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長期頭痛令人寢食難安,有時候即使尋求醫院治療也不見改善,對日常生活、工作效率、生活品質造成莫大的影響。有這樣煩惱的你,問題竟可能出在「脖子與腮幫子」!以頸因性頭痛為例,根據國外的統計,這樣的患者約佔總人口的0.4~2.5%。但以在疼痛門診的患者中,大約高達五分之一的疼痛與頸因性頭痛有關,平均好發年齡約為40歲,女性約為男性的4倍!另一個常見造成頭痛的顳顎關節問題,更已是現今的文明病之一,20 歲以上的成人約七成有經歷過困擾。為什麼(到了冬天)人們的脖子與腮幫子這麼容易出問題?它們所造成的頭痛又有哪些特徵?該如何改善呢?播出日期:2018/12/29
★節目來賓★
台大醫院補綴科主任 陳韻之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陳龍
植牙醫師 人之初牙醫診所 雲文平
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 江坤俊
媒體人 楊皓如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中大醫院診所 在 CUHK Medical Centre - [中大醫院•視角] 中大醫院兒科診所以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大醫院•視角] 中大醫院兒科診所以明亮色調設計裝飾,並在等候區添置各種玩具及圖書,讓醫院環境多一份活力和生氣 ...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兒科診所#遊戲區#兒科. ... <看更多>
中大醫院診所 在 《CEO Vlog》 帶你遊中大醫院(2) 的推薦與評價

立即跟隨 中大醫院 行政總裁馮康醫生,一齊遊走 中大醫院 ,參觀心導管室、泌尿外科中心、兒科 診所 、正電子電腦掃描室和放射醫療中心,了解 中大醫院 各項 ... ... <看更多>
中大醫院診所 在 [新聞] 「中大醫院」落腳桃園八德最快2027年底營運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93731
〔記者許倬勛/桃園報導〕八德擴大都市計畫重劃區2010年完工,區內保留2.55公頃土地
供國立中央大學設立分校及籌設「中大醫院」,其中醫院設立計畫書通過桃園市醫事審議
委員會審核,近期將送衛生福利部審查,預計在今年完成BOT招商與簽約,2027年底開始
營運。
中央大學附設醫院將設立特色醫療與照護中心,規畫設置一般病床499床、急性精神病床
30床、特殊病床242床,設有心臟內科、婦產科、中醫科、神經外科等39科別,上月10日
通過桃市醫事審議委員會決議。
中大校方表示,決定在八德區設立醫院,主要考量八德地區人口急遽成長,已達20萬人,
但區內僅有診所並無區域醫院設立,中大醫院最大特色為「智慧健康創新園區」,運用中
大多年在生醫領域及整合資通訊科技,精準解決各種健康照護問題。此外,未來將以此基
礎成立「學士後醫學系」,培育精準醫學及智慧醫療人才。
衛生局醫事管理科長陳效君表示,由於中大醫院申請的床位超過99床,除市級的醫事審議
,還得經過衛生福利部審核,至於醫院評鑑等級,得待醫院建置後,再依衛福部醫院評鑑
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申請辦理。
--
窮人想翻身靠讀書,窮鬼不會讀書想翻身只能靠抓交替~~
PS:廟公收留乞丐,乞丐趕走廟公,然後乞丐變廟公,廟公變乞丐,這就是抓交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140.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17901436.A.753.html
※ 編輯: orz44444 (36.233.140.78 臺灣), 04/09/2021 01:04: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