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讀書會選書策略 #歡迎報名下週六桃園的讀書會 #或者是本週五的富蘭克林與原子習慣的雙書讀書會
這篇文章是要教孫治華老師的講師訓的功課XDDD
我發現,我從來都沒有寫過我的讀書會選書策略(倒是有跟很多人口頭說過XDDD因此,我想藉著交功課的機會,來說說我的選書策略。
包含了:
1. #2021年讀書會選書策略
2. #策略聯盟讀書會該找誰
▌2021年讀書會選書策略
我自己在2021年10場讀書會選的書都是傳記,這個傳記的清單從哪裡來?很簡單: 大人學的Bryan推薦。(連結放在最後)就是如此的無腦,書太多,時間有限,我相信的是Bryan去蕪存菁推薦的書籍。
為什麼是傳記?
其實傳記是我去年的閱讀重點,每週一篇傳記心得後,很可惜,去年大概第一季之後,我就斷掉了這個習慣,因為我開啟了日更團的副本了,哈哈哈。
但是很神奇,雖然後來沒有再讀,可是,我自己卻不斷想起上半年讀的那些內容,甚至 #傳記幫助了我面試上了現在這份我非常喜歡的工作,我心中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
今年的目標原先是進入商業邏輯,但我發現,當我看起了商業個案的書本,對我來說,已知太少,新知太多,完全不符合教育中的「i+1」理論,我看得非常辛苦。
可是,我看商業的名人傳記卻是快樂的,也更有興趣。我總歸起來,一來是人總是好奇他人,二是看傳記可以知道很多小故事,我喜歡小故事,因此,我轉為傳記作為我進入商業世界的跳板。
而環島讀書會(讀者說這是西半部台灣巡禮)則是我想要去旅行,我不是很會規劃行程的人,正確來說,我不會。
但我男朋友會,而且很會,哈哈哈。
因此,在各地與讀者在讀書會見面的過程中,我同時會進行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環島小旅行。
2月去了嘉義,去了我母校中正大學的雞肉飯店的二代店,叫了一整桌,吃到了7年前的味道,我真的是一度要哭了(包含寫字的當下,仍然覺得十分幸福)。
▌策略聯盟讀書會該找誰?
這是昨天講師訓有人提出的問題,我想分享我去年的實作。
我去年是 #找作者互相合作,我負責:招生、場地、行政作業。
作者負責一半的講座,前半場我會負責整本書的介紹或是我覺得最受用的幾個點,而下半場可以由作者帶領工作坊或是其他的分享。
對於作者來說,吸引力是:來的每一個人,我都附贈一本作者的書,相當於是幫作者一起推廣書籍。對於我來說,我則是可以與作者本人交流,更多的是與作者成為朋友。
如果作者不是台灣人,則可以嘗試 #請作者錄製簡短的影片或是用zoom跨海進行,去年我舉辦了一本日本人的書籍《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作者就用zoom與我們分享。(當日讀書會紀錄可以看最後的連結)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蠻好的方法。
今年,我的讀書會,會希望可以和讀者合作,因為我發現讀者都是高手,也因為是縣市讀書會,希望大家可以互相認識,未來如果有活動可以互相揪團XDDD
我的讀書會也歡迎講師或是與我一起哈哈哈,異地的遊子可以順便回家鄉XDDD(哈哈哈我第一場在嘉義舉辦就是因為我是嘉義人XDDD)
以上,附上今年的選書以及日期跟時間。
最近一場是3/27(六)晚上在桃園(中壢火車站附近),我要分享的是 #鋼鐵人馬斯克與他的媽媽(兩本傳記),歡迎講師一起參加!
我覺得一次看一個家人的兩本傳記非常有趣,尤其是母子,如果不是梅伊(馬斯克的媽媽),不會有馬斯克,梅伊可以三度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超過70歲依舊是伸展台上的第一線模特兒,你不難想像他的兒子想上火星可能只是剛剛好而已XDDD
我在裡面得到非常多得樂趣,這是看傳記給我的快樂。
相關連結:
① 2021年必讀!10本Bryan與大人學讀友推薦的名人傳記
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16767
② 日本作者遠端分享的讀書會《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
https://goldfishblog.tw/the-best-show-case-about-weak-tie/
③ 3/27 晚上桃園讀書會《鋼鐵人馬斯克》+《女人的計畫》
https://p.ecpay.com.tw/A90EE98
④ 3/19 原子習慣與富蘭克林雙書讀書會
https://goldfishblog.tw/online-book-club-atomic-habits-benjamin-franklin/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心得] 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閱讀心得分享- 書籍板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2021.09.10 幸福好時光專訪【不是我人脈廣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麥田出版- 只是我對人好:從利己到利他,吳家德的人脈學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只是我對人好:從利己到利他,吳家德的人脈學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心得] 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迷客夏老闆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迷客夏老闆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迷客夏老闆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紀念跪著造反的出版人沈昌文】(本文在《報導者》同步刊出)
那年秋天,北京天高風爽,陽光燦爛。
那家飯店大堂,卻光亮不足,顯得陰暗。
從外頭走進來的人,有些背光,我設法看清他的面貌,揣測這是否我在等的人。
他不快不慢地走近,說:「郝先生嗎?我三聯書店沈昌文。」臉上帶一點淺淺的微笑。聲音不高也不低,音量很結實。他的頭髮是黑的,鏡框後的眼神不顯銳利,但讓人摸不準遠近。
後來,我談起第一次見沈公的情景,老說當時見到了一位活脫脫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
那時三聯書店的同事雖然都稱呼他「老沈」,我從開始就稱他「沈公」。
>>串糖葫蘆的神奇人脈
那是1989年9月。我第一次去北京。
行前打探需要拜碼頭的人,各方訊息都指向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這個名字。
我很快就確認,那是個不只台灣,所有海外,以及中國內地各處要去北京的人,都要知道的名字。
不只因為三聯書店這個重要的出版品牌,也因為當時他在主編的《讀書》雜誌緊密呼應甚至引動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脈動;不只因為他努力為中國各界文史作者、學者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也因為他有本領在改革開放之後引進戴尼提、蔡志忠這些風動一時的暢銷書。
沈公不是那種初見就熱情四射的人,但他的深蘊內斂像個黑洞,不讓人疑懼,而吸引人一步步接近。
對剛去中國的我,他的人脈廣得很神奇。
談起對中國(不只出版市場)的任何問題,講起任何我想在大陸認識的人,出版界的人就不說了,文化、藝術,甚至某些政界的人,他都能在言笑間輕鬆送出答案。直似劍光閃動,只見燭芯短了一截的行雲流水。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半基於好玩問他能不能介紹崔健,心想這他可沒轍了吧。但沈公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來看看」,然後沒幾天我就見到了這位中國音樂界的大腕。
比較熟了之後,沈公說他自己就是愛「串糖葫蘆」,也就是趁著機緣把各方相干、不相干的人串聯在一起。
並且因為他出身上海,所以很服膺十里洋場時代做什麼事都「閒話一句」的氣派。
這些都不只基於他的個性,也因為他就是有這種本領。
沈公眼神讓人摸不準遠近的另一面,也就是對人不分親疏。
看著他交往的對象五湖四海,我也就一直謹守和一個武林高手相處的分際,保持客氣的距離。
不過,後來我們畢竟是越來越親近了,和別人不同的親近。
>>計劃經濟之下紮實的馬步
打從開始,沈公就給了我各方面的啟發。
在出版的領域,他讓我對中國出版的歷史和當時的現況,快速抓到些梗概。
1990年代初,中國的出版市場和國際還沒有接軌,書籍的許多印製條件也有待改進,然而我從沈公身上看到一個在計劃經濟之下做出版的人,受著種種限制,但他的馬步可以蹲得多麼紮實,內功可以練得多深。
我學著體會中國出版社裡所謂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種種微妙關係,也聽到沈公在他一把手位子上要管多少台灣同行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政治課題就不說了,社內同事的住房問題、入黨問題、婚姻家庭瑣事,簡直無所不包。
在那個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都在轉型的階段,沈公在三聯書店總經理的位置上,既要小心翼翼地不能在政治上犯錯誤,又要維持三聯書店引動思潮的傳統和風格,還得自行創利,壓力很大。他引進的戴尼提固然造成巨大的暢銷,但也有人不喜;他出版的蔡志忠作品固然造成萬人空巷的熱潮,也得來有人說他只會「賣菜」的評語。
此外,在那個主渠道出版社對民營二渠道或者有敵意,或者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年代,沈公又帶我對二渠道有了很多了解。我很好奇他怎麼有這些門路。後來得知他雖然貴為三聯書店總經理,但贊同一些二渠道年輕學者編輯的西方學術文庫,慨然允諾立場開放的合作出版,為支持二渠道民營出版立過典範。
總之,我在中國結識的第一個出版人就是沈公,很幸運。
沈公讓我看到中國出版界一個高標,也影響了其後多年我和中國出版市場來往的基調。
這麼多年來,台灣很多人在中國走過買書號出書的路,我從沒做過。一來是我不想走這類落人把柄的路;二來也因為我覺得認識沈公,不走這種門路也罷。
>>共產社會國營體制的實相
沈公也讓我對中國社會的一些特別情況有了直觀的機會。
有一次,沈公帶我去友誼商店買一台傳真機送他的作者。看好機種、價格之後,沈公留下一張空白的三聯書店支票,就離開了。
我很驚訝,就問沈公難道不怕商店亂填金額。
「怎麼會,我們都是國營機構啊。」沈公哈哈一笑。
沈公說,反正大家都是國營機構,不怕對方亂來。他要自己填金額的話,還得計算稅金之類,寫錯了還麻煩。交給對方寫,對方敢亂填,最後自有雙方國營機構的主管單位出面查證、解決。
我見識了共產主義國家裡,大家都是國營單位體制的實相。如果連友誼商店和三聯書店都因為是國營機構而難分彼此的話,那中國所有出版社、書店之間的關係,當然就更不在話下。
出版、印刷、發行、零售都要聽出版總署的,出版總署又要聽中宣部的,真是上下內外,渾然一體。
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
>>「打擦邊球」和「跪著造反」
來往中國多年,我始終保持一個原則,不主動找政治話題來談。和沈公也是。但沈公還是指點了我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19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出版後,很多人說毛澤東仍然在中國有很大的光環,這下子以後我再去中國可能有麻煩。七嘴八舌的很多分析。
我問沈公。他聽了之後,說了一句話就不但讓我安心,也讓我開竅:「只要不是批評現在當政的人,談過去的事沒什麼問題。」
沈公也跟我說過,中國有一個差點就開放出版的時刻。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都在鬆綁,出版也是。曾經擔任中共建政之後第一任出版總署署長的胡愈之,倡言成立形同民營出版的產銷合作社;人民出版社也準備了「東方出版社」的副牌,準備當開放的試點。
沈公說:就在大家都很興奮的時刻,中共的元老陳雲說話了。陳雲講了一句話:「你們都忘了共產黨是怎麼起家的嗎?」
開放出版的事,就此封箱;中國其他行業再怎麼開放,出版不在其內,形同國策。
不過,即使此後出版仍然一直在共產黨緊緊掌控之中,也設了重重禁忌,但是中國的出版和言論尺度還是持續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像《讀書》之得以出現,正是代表。
聽沈公談一些兼有官職和知識份子身分的人,如何為他們雜誌巧妙而迂迴地創造空間;他們實際工作的人又如何善加體會,細加運用,是很動人的。
所以沈公介紹人給我認識的時候,最愛強調誰誰誰是個「自由主義」;他聊天最興高采烈的,就是談他在出版,以及主編《讀書》的過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打「擦邊球」,在一些禁忌議題的邊緣上行走的經歷。打擦邊球要打得有驚無險才高明,這固然要賭一些運氣,但更多的是要有膽識,有見解,還有一些幽默。
相較於有些人主張知識份子就當「敢言」,沈公這種擅打擦邊球的作法,有人稱他是「跪著造反」。
不論這麼說他的人是褒是貶,沈公毫不以為忤,一再轉述。的確是,對他來說,「打擦邊球」就是為了「跪著造反」,而「跪著造反」最重要的武器也就是「打擦邊球」。因此沈公引述「跪著造反」之語,是帶著一點自得的。
>>大家都是一家人和「一僕二主」
在都是國營體制之下,在都歸出版總署和中宣部管轄之下,中國各個出版社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和演變,我們台灣人很難想像。
以三聯書店來說好了。
這個1949年前就卓有聲名的出版社,到中共建政後新成立旋即遭到撤銷,到1954年才又得以成為人民出版社底下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三聯書店的招牌刊物《讀書》雜誌,是在1979年創刊的,但當時名義上是出版局研究室的刊物,由人民出版社代管。至於三聯書店從人民出版社分家出來,真正開始獨立經營,是1986年的事。
而沈公和他兩位關係密切的領導,陳原和范用的關係,都是從他1950年代初進人民出版社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
陳原,人稱原老,是語言學家,是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室的成員之一,54年起兼任「三聯書店編輯部」主任,到改革開放開始,擔任商務印書館的首任總經理兼總編輯,但同時也是《讀書》雜誌創刊主編。
范用,人稱范老板或范公,在49年之後先在出版總署、中宣部工作過,調來人民出版社,歷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位,在《讀書》雜誌創刊時,實際貢獻很大。
三聯書店還沒獨立出去的時候,范用兼任總經理,但是到1985年正式獨立前夕,他卻因故退休,改由沈昌文擔任了三聯書店獨立後的首任總經理。
沈公從工作的第一天,就一直受范用的領導,所以他說自己在組織上是范用的系統,但是他在思想和觀念上一直同陳原比較一致。
這樣,當沈公在三聯書店成立了編委會,范用和陳原兩位老領導又都在內,他就面臨了日後自嘲「一僕二主」的局面。
沈公在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一段著墨不少。
《讀書》以創刊號上<讀書無禁區>一文發生轟動性影響,也同時成為另一派力量想要「打棍子」的對象時,兩位退休的領導給了沈公不同的建議。
范用跟沈公說要「敢於講話,不怕封」,說國民黨時代封過三聯書店的刊物,結果更壯大了三聯的聲名。
而陳原則認為歷史條件改變,今非昔比,情況已經不同,要怎麼說話可以研究,但不能走「不怕封」的路。
就當家者的立場,沈公同意陳原的見解,也從此發展他「跪著造反」的路線,結果也引來范用說他沒出息,認為沈公辜負了他的一手提拔。
沈公跟我講過一段六四期間的事。
那天,三聯書店開會,范用在會中慷慨激昂,主張大家都要聯署上街的聲明。開會的人傳閱聲明,沈公說他很猶豫,但是在范用的注視目光之下,也只得勉強和大夥一起簽了名。
這份聯署聲明傳到當時也在開會的陳原面前時,陳原拿在手裡看一看,微微一笑,就傳給下一位。
沈公說:「別人再給他,他就再微笑傳回去。如此來回三次。他始終什麼話也沒說,也什麼都沒簽。」
我問沈公,六四後來秋後算帳,那大夥簽的聲明沒事嗎?
沈公說他也很焦急,問了范用怎麼辦。開始范用沒回答他,問了兩次後,要他別管了。原來那個聲明范用後來並沒有送出去。
這個故事,沈公講了不只一遍。
每次講,他對陳原和范用都不下任何評語,但每說到陳原接過遞給他的聲明,再三微笑傳給下一位的那一段,他都會跟著頷首微笑;再講到范用說他後來並沒把那個聲明送出去,他又會再頷首微笑一次。
>>進入「打招呼」時代
沈公常講他在1996年1月1日怎麼得知自己在前一天退休的。
他說那天早上接到電話,電話那一頭跟他說:「沈昌文同志,你已經在昨天 12月31日傍晚六點退休了。」
沈公的個性和形象,都從退休開始出現些微妙的變化。
之前,雖然也海派,他的沉穩內斂多些;之後,他就交遊更廣,言談更無所禁忌。宴席上,他說編輯的工作就是要「談情說愛」、「坐以待幣」 等金句,妙語如珠,舉座皆歡。
在工作上,我和沈公也因此出現了兩個階段的關係。
他在三聯書店任內,擔任我的顧問;他退休那年,我也正好要創業,想在中國市場多探索一些可能,所以就邀請沈公一起工作,成為同事了。
大致從沈公退休時開始,中國政府對出版的控制也進入另一個階段。
之前,有命令,有肅殺,有邊界,所以有擦邊球可打。那之後,進入「打招呼」的階段。
沈公說:他接到的通知他已經退休的電話,就叫作「打招呼」。
之前,黨和政府會傳達正式命令或通知;之後,轉為私下打一通電話的「打招呼」。不必正式通告要禁什麼書、封殺什麼人,上級單位只要對出版社的領導打個招呼就好。而這個領導將來有沒有出路,就看上級眼裡的他是否識相,願意接受打招呼。
大致和軟性打招呼的年代一起開始,中國對民營二渠道的立場也有了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國營出版社把民營二渠道不是視為不法,就是不屑一顧。
第二個階段,大致是沈公說開始「打招呼」的年代起,為了應對加入WTO,國營出版社要集團化、上市,造大船出大海。於是容忍民間二渠道以「工作室」身分存在,把這些工作室的產出當作國營出版集團的資源。
這些遊戲都已經不是沈公自己所熟悉的了。但感謝有沈公的指點,我多少能看出點趨勢的變化。
當然,我也感謝他介紹于奇給我,讓我多了個不同世代的得力助手。
和沈公、于奇在北京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回憶。
>>看清「戰友」和「火力」的重要
除了對中國出版市場、社會的了解之外,我最感謝沈公指點了我為人處世的一課。
那年,我要離開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在一件事情上被人家設局,事後很不甘心,想要反擊。聞風而來,願意提供「火力」支援的人不少,該如何取捨,一時拿捏不定。
正好我去北京,就請教沈公。
飯店屋角有一柱立燈,沈公坐在沙發上聽我講了一大圈之後,幾乎沒經考慮就大致說了這麼一段話:願意提供你火力,想借你的手來打擊對方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你用了某人的「火力」,就等於承認此人是你的「戰友」。不過,你想要打擊敵人是一回事,但你也得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樂意和此人是「戰友」,是同一陣線。
這段話對我真有警醒作用,受益良多。
一般人在氣急攻心之下,只想打擊自己痛恨的對象,所以有任何支援火力都照單全收,不會考慮這些火力的來源。沈公的話,讓我冷靜下來,開始衡量究竟是反擊的快感大,還是事後可能因為和一些價值觀不同的人沾上邊而懊悔更大。
我檢查了一遍,發現是後者。我還真不願意就此和某些人當「戰友」。於是就婉謝了許多火力支援,也把反擊的事放下,從此不再回顧。
這真是我人生比較明智的決定之一。
行動之前,先評估戰友是誰,先看清支援的火力來源,也成了我日後行事的重要提醒。
>>氣功、羊蝎子、臭
沈公也是個追星族。追鄧麗君。
和中國70、 80年代很多人一樣,他從第一次聽鄧麗君的歌,就為之著迷。
他說每天清晨起來,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在書房裡,把鄧麗君的歌放得很大聲,然後一面手舞足蹈,一面開始剪刀、膠水齊飛,整理各種資料。
他是個道地的資料控,講解過一些心法給我,端地是說來簡明扼要,但不是人人都能實踐。
再接下來,他每天的行程就是去搭公交車,去潘家園淘寶,找舊書刊。然後就是去親近熱愛的「傅小姐」——複印機了。大量複印他收集的資料,給一些人當「內參」,是他的樂趣之一。後來網路發達了,他則開始用電郵傳送。
沈公也熱愛吃喝。這應該歸功於兩點。
一是他練氣功,身體底子好。沈公少年時期體弱多病,因為練了蔣維喬的氣功方法而得益。他幾十年氣功練下來,大小周天、任督二脈都打通,平常聊天就不時兩手交握,左右大姆指來回交搓。所以不只精神恒常飽滿,頭髮一直不染也烏黑。
有一次他用辦公室的浴室沖澡,別人沖澡開心會唱起歌來,沈公讓大家聽到什麼是武俠小說裡的「長嘯」。于奇說他是練成了氣功的三花聚頂。
第二是他有一位當醫師的賢內助白大夫。白大夫知道沈公在外吃喝百無禁忌,每天關注他的身體情況,隨時調理他需要服用的保健藥品。沈公有這個憑仗,就更加吃得天南地北。
所以,想到沈公,就不免想到和他一起的吃喝。
從1989年北京夜裡找不到什麼吃的地方,到沙灘出現第一家「二十四小時都有飯」;從凱賓斯基的啤酒,到三里屯的酒吧。
猛地說起來最難忘的,還是去吃羊蠍子那次。
那家店是一面吃羊蠍子,一面把骨頭吐到地上。所以店裡地上到處都油膩膩的。
沈公很得意地說:吃羊蠍子就得這樣!還加一句:「這就要喝小二!」(小二指小瓶的二鍋頭。)
我難忘那家店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件事後來怎麼都想不通:當時我還不坐輪椅拄拐杖,怎麼走得進地上那麼油滑的店裡?
沈公是寧波人,愛吃醃的臭莧菜梗,所以在飯桌上特愛講那些醃菜要臭到什麼程度,醃缸裡要看得到白白的蛆等等。大家要攔他,他才樂呵呵地轉移話題。
不吃臭莧菜梗,他就愛吃有臭味的美食。凡有台灣同事來,他就要推薦炸玉米窩頭片塗上王致和臭豆腐乳的美味。
結果引發過一場慘劇。
那年冬天,台灣有幾位同事去北京。聽他慫恿,其他人都掩鼻避之,有一人卻勇敢地嘗試了。勇敢的人不但吃了,還喝了杯可樂。所以稍晚她們幾人一起搭計程車出門,車子一顛簸,喝可樂的人打了一個大嗝,全車人包括司機都慘叫起來。
沈公真是喜歡逢人推介各種奇異的飲食。
>>因為反服貿而中斷聯絡
2013年7月,為了反服貿,我從寫第一篇文章起,就決定不再去中國了。
前面說過,中國官方對民營出版曾經有過兩階段的立場。最初,是對「二渠道」或者打壓,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階段;再來,是對民間「工作室」容忍利用,以便國營出版集團造大船出大海的階段。
而當時,已經進入更高明的第三階段。
有些國營出版社已經體會到不需要自己做大,而是提供養分讓「工作室」做大,把民營公司做大、做集團、做上市,再往海外伸足。國營出版社,及終極主導他們的中宣部,隱身在重重的商業包裝之後,幕後掌控就好了。
這樣做,最聰明的就是中國可以透過分身進入海外市場,卻不必相對地開放國內市場。而當時,早在服貿協議還沒簽之前,他們透過資助和投資等方式,就已經在台灣有一些相當活躍的代理人和合夥人。一旦服貿協議生效,他們可以更正式地往台灣投入資金和資源,兩岸出版業的不對等競爭,以及後果,都可想而知。
我們政府完全覺知不到這些。甚至連人家出版社都是國營,最上游的大老闆是誰的本質也意識不到。中國的出版社早就成長為出版、印刷、發行、零售各個環節一條龍發展,多頭一身的巨物,我們政府竟然以為這些環節像台灣一樣是各自獨立的存在,可以分割談判,還相信簽下服貿協議有助於換取中國未來開放出版。
至於對岸為了一手保護自己出版市場不要對外開放,一手又要走出海外,已經演化出多麼精細的攻守途徑和方法,根本不在我們政府的意識範圍之內。
用天真到像一張白紙來形容,不知算不算最客氣的。
而我寫了許多文章,雖然只是批評自己政府的愚昧,卻也決定從此不要再去中國。
我立刻和許多人都不再聯絡。不必讓大家為難。
其中,當然包括沈公。
不只沒再通電話,連電郵我也再沒寫給沈公。
我知道那裡對一切聯絡的掌控有多嚴密,也可以想像他應該已經接過不少打招呼的電話了。
這樣,沈公和我斷了五年聯絡。
偶爾,想起和沈公在北京的種種,恍若隔世。
中間,只有從共同的朋友那裡聽來一些消息。
大家都說沈公生活依舊,還是常去潘家園,還是常坐公交車到處亂逛;餐宴照去,吃喝依舊,精神好得不得了,唯一就是耳背越來越嚴重。
聽著朋友的形容,沈公頷首微笑,雙手交搓姆指的神氣,就在眼前。
>>「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2018年春天,我突然接到沈公在紐約的女公子來信,說沈公會在那年夏天去美國,想見我一面。
大喜過望。
我安排了行程,濶別五年後,和沈公在一家義大利餐廳見面。
那一天本來我以為和沈公會有很多話要說。
過去沈公雖然不怎麼談六四,但是對1949年後,一直到文革的種種經歷倒談了不少。他會講他是多麼忠貞的共產黨員,各種鬥爭都相信黨是對的。毛澤東發動各種運動時,半夜發表一個什麼文稿,大家都要激動地上街遊行等等。
我聽他活龍活現地描述那些場景,也聽他說過林彪之死對他造成多大衝擊。
連永遠的林副主席都會背叛黨和國家,這使得他對過去所有堅信不移的事情都產生了動搖。
也因此,沈公常說他感謝鄧小平,不論別人怎麼評價,他認為中國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他所能過上的日子,都是這位總工程師的功勞。
而我每次問沈公,文革有沒有可能再次捲土重來的時候,他都會微笑,也搖搖頭。
所以那天要去見沈公之前,我準備了一些問題,想問他對這幾年中國的看法。
只是見面之後,那天是我和沈公話說得最少的一次。
主要是,一見面就覺得,不必多問了。
另外,沈公確實耳背得厲害。雖然他仍然精神奕奕,但是必須靠著他耳邊很大聲地說話才行。他自己一開口,音量也非常大。
沈公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說趁五四一百周年紀念的時候有個出版計畫。
「你有什麼書,有什麼資料要找的,就告訴我吧!」在那家義大利餐廳裡,他聲若洪鐘,然後又加了一句,「我願意永遠幫郝明義工作!」
我問他家人怎麼不試一下助聽器。她們說再好再貴的都買了,但沈公都說適應不了,不肯戴。
「其實戴一戴就會習慣,但是他就是不肯。」她們說。
「沈公,你怎麼就不試試呢?」我靠近他耳邊大聲說。
這時沈公又使出他那個可能是跟陳原學來的頷首微笑的絕招了。
那天,他對助聽器這個問題就一直保持微笑和沉默。他不回答,誰也沒辦法。
直到餐後上甜點的時候,沈公突然對著我又中氣洪亮地說了:「我早上出門,搭上公交車就坐到總站再坐回來。我可以一路看北京的風景,練自己的氣功,別人說些什麼我可以什麼都聽不到,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我聽了之後,忽然覺得聽懂了,就大聲地回他:「享受!享受!真享受啊!」
>>不屑老化、三花散頂
去年底,于奇告訴我沈公前陣子腿腫、腹水,住院檢查。
一周後出院,于奇去看他,沈公要她錄一段視頻給我。
幾經輾轉收到視頻後,我看沈公對著鏡頭還是中氣十足地說:「郝先生,我等你來北京吃辣的啊!」沈公從初識我開始,就一直封我是台灣最會吃辣的台灣人。
然後沒幾天,得知沈公去世。
我和于奇通電話,聽她所知道沈公去世前兩天的情形。
沈公回家後仍大致如常生活。元旦前後,北京遇上寒潮降溫。但沈公還是堅持要出門自己去買膠水,好回來剪貼整理資料用。
去世的前一天,他沒有像往日一樣在家喝啤酒。他大女兒看他氣力很弱的樣子不放心,就留下來在他家裡陪他。半夜去看他還睡得很熟。到早上再去看他,身體微溫,人已經走了。
我們兩人得到的共同結語,就是這真是個永不服老的人。
年紀再大,他也不怕喝醉摔跤。
風雪再大,也攔不住他出門準備工作。
他一定要盡情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到徹底的乾淨。
絕不留下任何牽絆。
他不肯戴助聽器,不只是因為他圖個耳根清淨,也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讓自己跟任何老化的象徵相聯接。
沈公不只享受生命,不只是不服老,還根本就是鄙視老化。
他根本沒法接受自己戴助聽器的形象,更不會等到自己可能要用手杖、用輪椅,甚至必須別人照顧的那天。
所以他必須用氣功把自己的狀態保持到最好,然後在無法持續的時候,就三花聚頂也三花散頂,把所有的精氣神一次耗用殆盡。
在他滿九十大壽的時候如此離開塵世,實踐了他期盼的無疾而終,用他自己的話説:「這不是很享受嗎?」
>>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公走後,回顧和他來往這三十多年,最感欣慰的,還是為他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本回憶錄。
當年邀他寫回憶錄,有多重理由。
他目睹自己家庭從富裕而敗落,經歷上海從十里洋場到進入社會主義,很有時代感;
他個人從1949年前在一家銀樓當學徒,到考進出版社當校對,再一路成長為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過程很勵志;
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由秘書而編輯而管理者,對不同領域的工作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他學習與見識的許多政治、文化、學術界人物,有太多精彩的軼聞和傳奇;
他經歷1949年後的種種運動,又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版路程的實際開拓者之一,必定對這段出版史有很深刻的觀察和總結。
最後,他還是資料控,想必可以整理出一些他人忘記或視而不見的資料,讓人拍案驚奇。
沈公最初都是打哈哈,不當一回事。
請他吃飯、喝酒,邀著其他朋友一起遊說,也不成。
像是要栓住孫行者般鬥法良久,最後終於說動他了。但是到實際寫出來,又是漫長的路程。
同事共同押著他簽下不只一張承諾書,還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時才會真正兌現。
這樣熬了至少應該有個十年吧,沈公終於交出了書稿。
交稿後又顧慮這裡敏感那裡敏感而一再刪節、調整,最後終於在九年前,在台灣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新書發表時,他還和家人一起來了一趟。
回頭讀這本書,雖然知道他還是隱去了許多地方,但發現所有當初邀他寫書的理由都有相當完整的回應。
這本書不只寫出了沈昌文個人在大時代裡的足跡,不只寫出了三聯書店的歷史,也寫出了中共建政之後的社會環境,還有思想、文化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物面貌。
更重要的,是沈公透過註解、關鍵時刻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書信,留下了一些線索。這些線索不只有助於讀者勾勒過去的一些樣貌,也可能有助於理解當下,甚至對未來有一些想像。
謝謝沈公。
再會。
《報導者》網路版 https://bit.ly/3c2IcQ0
#沈昌文 #三聯書店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onjour 久違的幸福 !❤️
「我愛台灣!」
了解我的朋友們,聽到這句話早已見怪不怪了,然而跟我擁有同背景、但不認識我的人,或許會有些疑問。一般來說,一個來自富小山國的瑞士人,很難會選擇到海外長期生活,即使瑞士人很愛嫌棄祖國 「好山,好水,好無聊!」但以現實面考量 ─ 高薪、治安、環境、教育 、稅率等等問題, 願意離開仙境「阿爾卑斯山」的瑞士人寥寥無幾,又有誰願意這樣,冒著在異地生活的風險,到國外長住呢?這其中,究竟需要有多少的「愛」來支持這份動力?
愛有很多面孔。也許是在國外「愛」上了一個人,或者是為了熱「愛」的工作,透過「愛情」與「成就感」來補償無法在瑞士享受到的福利。所以兩年前當我跟父母坦承,我沒有要回國的計畫,他們立刻問 : 「你在國外有喜歡的對象,是不是?」說實話:有。不過我喜歡的對象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美麗島」。
這個答案,總是讓瑞士家人和朋友很困擾,我想這不是他們認為合理的理由,所以也不太能接受。電話裡,經常會聽他們說:「反正,你很快會膩了,就會想要回國啊。」許多瑞士人確實這麼認為,國外的生活絕對不如家鄉瑞士舒服,他們覺得我只是還沒意識到這件事情。我不想要成為他們心目中,為愛瞎眼的浪漫主義者,因此我會逃避和家人討論「待在台灣的計畫」,但最難受的是,我不能跟他們分享面臨的困難。
出社會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心裡充滿了糾結。比如說,我到底要走哪個行業?應不應該繼續唸書?要不要趁著年輕到國外打工…等問題。看起來很閒的畢業生,心裡其實很焦慮,後來選擇在國外工作,反而更是辛苦,無法依賴任何人脈,全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而就在這個時候,我還選擇自己創造平台,以推廣法文教學,當做我人生的使命。這兩年給我帶來很多的刺激、成就感,也感受到從未體驗過的生活與工作壓力,有時候會很想要和家人、老朋友分享。不過,我卻無法跟他們提到這些事情,因此也無法獲得他們的鼓勵與支持。
2019年底,心情開始有些轉變。天天思念家鄉、感情不順、親友回國,導致在台灣的幸福生活慢慢地崩潰。原本很期待2020年風水好轉,結果等來的,是多麽莫名其妙的一年。國際疫情爆發,也同時波及教育業在招生上的困難,我也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個時候,我開始懷疑自己能否長期持續留在台灣生活,經過審慎的思考後,我確實動了回國的念頭。
月初有跟大家分享,我跟台灣有一種脫離不掉的「緣分」,在今年四、五月,是我最低潮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讓我重新深信我在台灣的使命是不可放棄,無論如何都要盡力留下,繼續推廣對法文的熱愛。
這N次的緣分,並沒有影響我對台灣的熱情,因為心裡對於台灣的 「愛」仍然燃燒著。我對台灣的愛就像每一段感情一樣,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偶爾會有酸甜苦辣的參雜。就像生活上遇到的不順利與壓力,會使我盲目於對其他事物的感受。我想,若要維持對台灣的這份愛,我需要在忙完後的下個階段,再一次環島,重新拾回當初剛踏上這個美麗島嶼的悸動與感動,也希望可以在路上認識許多杰友們。
很多台灣朋友和學生們,發現我在經歷著比較辛苦的階段。你們的關心、體貼使我非常感動❤️在低潮的這四個月我改變了作息,飲食還有一些平常習慣。即便一開始很痛苦,最後還是使我徹底改變了心情,恢復原本的熱情與樂觀心態,謝謝朋友、學生們在這段期間的陪伴 😘❤️
經過這次低潮的波盪,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心得:幸福和開心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創造的!「心態」和「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能量來源,下次我想跟大家分享我這次如何脫離低潮期的方法😉
大家低潮的時候都是怎麼克服的呢?會用哪些方式來讓自己變得正面,或是重新感受對生活的美好與熱情呢?歡迎分享你們的故事、經歷給我😌
#杰宇的法文邂逅
#克服低潮
#對台灣的愛
#久違的幸福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閱讀心得分享- 書籍板 的推薦與評價
整本書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如何與人締結善緣,而這些善緣會在未來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饋自己。 這本書適合誰呢? ✓適合喜歡結交 ... ... <看更多>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2021.09.10 幸福好時光專訪【不是我人脈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1.09.10 幸福好時光專訪【 不是我人脈廣 , 只是我對人好 】吳家德. 2.3K views · 2 years ago 幸福好時光/吳淡如 ...more ... ... <看更多>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心得 在 [心得] 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網誌版:
https://smallpig1108.pixnet.net/blog/post/50363752
清明連假期間,斷斷續續的讀著許峰源老師的《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這
已經是他所著作的第六本書。想要了解他的故事,請參閱【閱讀心得】年輕,不打安全牌
,貧窮律師許峰源一路逆轉勝的故事。許峰源老師說:「我的生命不是往好的方向走,也
不是往壞的方向,而是往善的方向走。我不積財也不積名,只是積善。」
這段話帶給我極大的啟示!我們人生在世,常會產生一種迷惘:「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既然人的一生難免一死,那麼我們活在這個人世間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關於這一點,我分別從作者吳家德以及作者許峰源的書裡,看見了兩大關鍵字,一是「利
他」,二是「積善」。關於利他,請參閱【閱讀心得】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從
利己到利他,吳家德的人脈學,幫助你一輩子受用無窮。
當我們的生命無可避免遭遇到無常與苦厄侵襲的瞬間,我們能仰賴的不只是銀行裡的存款
,而是我們會相信,過往累積的善行將會平靜地帶領我們度過這一切,甚至是生命最後的
死亡,也就是所謂的善終。
許峰源老師始終提醒自己,不要分心,專注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一直做就對
了。就像許峰源老師在書裡提到,先前他習慣打羽毛球時,要求隊友做球給他。可是,年
紀漸長之後,他也開始習慣作球給隊友,甚至做球給對手,只求大家都能在場上盡情的流
汗。
「幫人做球,形成正向循環,催化好緣分。」這不也就是吳家德老師所說的「人脈就是利
他」?
你會是個流傳於世的百年品牌嗎?現在每個人都知道打造個人品牌的重要性,也就是要把
自己當做一家公司,甚至是一個品牌來經營。
許峰源老師認為我們都應該好好地修練自我,成為一個願意利益他人的好人,做一個有正
面影響力的人,讓自己也能成為流傳於世的百年品牌。
有些人雖然會幫助他人,但他的心底卻也總是惦記著這件事。許峰源老師認為我們都是平
凡人,都想要被我們幫助過的人回報,一旦他們沒有付諸行動,我們的情緒難免會受到影
響和波動,這是很正常的人性。
許峰源老師在書裡提到一個更違反人性的做法,就是去幫助更多、更多的人,一直到被我
們幫助過的人多到連我們自己都忘記了,自然就會超越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
我們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創造自己的價值,並賦予個人生命的意義。「利他」與「積善
」也將會是我個人生命的兩大核心價值。
做善事,不一定要等到有錢、有時間才能開始。「真正的富裕,是累積福分存款」。懂得
知福、惜福,進而與眾人共福的人,才能成為享有長久穩固幸福快樂的富裕之人。
最強大的人,不是做他喜歡、熱愛做的事。而是能夠做他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在許峰源
老師的《做一個簡單的好人》裡說道:「 這世上最困難的一件事,並不是賺到很多金錢
、贏得很高的地位,而是能夠進入一個人的生命,活在一個人的心中。 」
許峰源老師的系列著作,我都曾經仔細的拜讀過。在我的內心深處,也期許自己能夠成為
一個「簡單的好人」。我相信,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上天的美意。能夠透過書籍,與許
峰源老師結緣,相信也是上天無形之中的安排。
透過許峰源老師的書,讓我知道,只要我們好好地吃、好好地睡、好好地上學與工作,好
好地過著平凡簡單的幸福生活,就是對離世的親人最好的安慰;只要我們能夠心存善念,
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就是對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最好的幫助,因為善的力量是超越世間
的,是出世間的、是跨越生死界限的。
人一輩子在某段時間對某件事的付出與累積,或許在那個當下看不出有什麼了不起,但從
生命整體的大格局、大視角來看,絕對不會是浪費時間的,這些付出與累積總會在我們生
命的某些關鍵時間展現遠超乎我們預期的力量。
每個人的生命都一定會有盡頭!只要從現在此時此刻開始,學習當一個真實的人,心存真
實的善念、講出真實的話語、做到真實的一件件小小的好事。一個人強大的生命力量來源
,就是「真實」,我就是我說的話,就這麼簡單、這麼直接、這麼有力量。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我的文字、我的言語,能夠在無形之中影響他人,並對他人產生某種
生命的連結。我要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感謝清明連假期間,又讓
我讀到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與大家共勉之!
--
年輕時創造回憶,年老時享受回憶。
我立志要當個有故事的人......
人生座右銘:不怕面對黑暗,
只怕心中沒有陽光。
https://smallpig1108.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2.166.1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86366033.A.56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