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的短詩練習-02】
昨天一直在下雨
看小子在書桌前一直在寫,好奇的過去看一下他在寫甚麼
這次不是老師也不是媽媽給他出功課
小子寫了一首詩給老師
👩🦰要不要媽拿張卡片給你寫?
👦不要,我寫卡片會忘記給老師。
#不知道以後寫情書會不會用作業本寫給喜歡的人(媽媽似乎想太遠)
小子是透過之前看過「五個媽媽」這首詩改編
https://reurl.cc/r8r35k
他在寫的時候沒有看原文,就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來
小子覺得寫詩比寫作文簡單而且有趣
因為可以把想到的詞,分類、組織、組合
就是一篇短詩
小子學校老師,還沒有教孩子寫過作文,
只有一學期會有一兩次,學校的校刊文選徵稿,
才會需要寫一篇作文繳回。
低年級課文中有大部分課文,都是詩的型態
孩子可以以現在習得的字,再透過看過的童詩仿寫練習
會是比較容易起步的作文創作的開始。
=============
前幾天抽獎的[宮西達也獨角仙1],
小熊出版今天會寄出
請得獎人這幾天要注意家中包裹喔!
下雨短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馬尼尼為
《我們明天再說話》中的家庭形貌(上)
◎小編鄭婷文賞析
人生下來就要破除嬌嫩。
死了以後就埋進大地。
──馬尼尼為,〈人生〉
初讀馬尼尼為(以下簡稱馬尼),是在北部求學時因緣際會之下,自朋友手中借來的《帶著你的雜質發亮》。事隔兩三年,《雜質》一書參與了我的大學畢業,直至歸鄉,好不容易在前幾個月才寄還給朋友。兩三年,一段那麼長的時間,我卻只翻開過一次,大概是我太害怕馬尼的文字了,那樣的直白,那樣的強而有力,那樣的溫柔而殘酷。
我害怕讀,因為我害怕直面自己內心的脆弱。而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亦是,馬尼延續了她強悍的文字,將她對家庭的一切都鑄成文字的筆劃,她寫了很多痛很多哀怨很多黑暗,她走進名為婚姻的墳墓,她用文字書寫的力量敲破棺材,用散文衝破冷土,以作畫裝飾墓碑,用詩組織了丈夫的軀骨,加以埋葬。馬尼在OKPAI的訪談中提及,《我們明天再說話》是一本給予孩子的黑暗禮物──對馬尼來說,家庭即生活,那樣狹窄的空間就是全部了,她的生活圍繞著孩子展開,以及連帶而來、永無止盡的家事,情緒上的哀愁和悲傷。
然而,馬尼最強悍的地方在於,她在這一切廣大如廢墟的殘骸之中拾起了些小碎片,組織成版畫,組織成詩,在其中掙扎求生:在她詩文字的黑暗之中,仍能讀見她的溫柔,一些軟性的東西。筆者將整本詩集解構為父親、母親與孩子、以及貓等三大主體,盡可能地探討馬尼筆下的家庭形貌。
1.父親
你父親已經死了去參加他的葬禮吧 ◎#馬尼尼為
你父親已經死了在我文字強悍力量裡一點一點流掉死了
你父親已經死了在早上七點晚上七點半夜十二點
你父親已經死了他不會顧小孩不會顧老婆
你父親已經死了朝我駛來要把我撞死
你父親死的時候我正走進你的房間
你父親死的時候我正在晒你的衣服
你父親死的時候我正在換你的床單
你父親死的時候我正在戴手套洗碗洗馬桶洗浴室
你父親死的時候我聞到洗潔劑的強鹼味
我聞到他變老的體味我聞到他母親過世的床單味
你父親已經死了去參加他的葬禮吧
你父親已經死了什麼都不用帶去參加他的葬禮吧
你父親已經死了他的身體微微膨脹微微發腫
我在那裡讀我寫的詩讀你父親已經死了
你父親已經死了我慢慢準備上路
你父親的臉已經爛了脫落了他傷口的殘骸日積月累的發臭
在這裡一整天都在下雨一整天都很冷你去參加他的葬禮吧
在〈你父親已經死了去參加他的葬禮吧〉一詩中,馬尼使用「你父親」取代「丈夫」,這樣一種對孩子述說的語氣,似乎是意表丈夫與她本身是倚靠著孩子所聯繫、並建構而起的一種婚姻模式,去除掉了孩子,她和丈夫的婚姻就是空殼,是一張無意義的白紙。
此詩首段便以大量重複的述句「你的父親已經死了」形成一股衝擊,並鋪張死亡的力量,呼應了本段末句「朝我駛來要把我撞死」如此高速行車的意象。當你父親在馬尼的文字中一點一點流掉死了,她後續以時間(早上七點晚上七點半夜十二點),呈現一種近乎偏執的重複性死亡,丈夫在上述的三個時間點依序死去,緊接著進入一種相較前面較為寫實的指控:他不會顧小孩不會顧老婆,他強大的無能成了高速的行車意象,衝擊了馬尼的生活,一股壓力擠進她腦中,成了殺死馬尼自我的兇手。
中段則以「你父親死的時候」作為開端,行雲流水地建構出了馬尼的家庭生活:當她做家務時,孩子的父親宛若死去的屍體般沉默、橫躺在沙發上,什麼也不做。馬尼的無奈穿透文字,讀者能看見她遭到家庭的雜務所圍繞,不斷不斷地重複洗著更多的床單曬更多的衣服,而洗潔劑的強鹼味成了貫穿馬尼與現實連結的渠道,將她從腦中的偏狂硬生生地拉回到那個房子裡,聞到丈夫變老的體味,岳母過世的床單味,驚覺時間已經悄悄流走了,不知不覺且毫不受攔阻。
末段馬尼更進一步地將腦海中的臆想在詩文字中鑄刻現實:要孩子去參加父親的葬禮,並寫父親的身體發腫膨脹暗示著丈夫的死亡已有時日,但她依然無動於衷地讀自己寫的詩。
末段情感強烈四溢,濃厚地將詩鑄造為實,在她的筆下虛實硬是成了同一塊餅,亦夢亦實,而她自己也正慢慢上路去參加那場葬禮。
2.母親與孩子
縫上去的奶 ◎#馬尼尼為
慢慢習慣耗時費神你徒勞擋不住的黑
被你用力剝掉的身體的釦子
縫上去的奶
你要喝的奶靜靜地站在地上
縫在你媽媽的乳頭上
馬尼的詩有些是極長的,以重複性詞句堆疊深沉的漆黑,也有些短詩,以精鍊的語句黏合出一幅精緻而極具破壞力的畫作。著墨極少的細節組合而起,訴說著最銳利的情緒,如同箭矢衝破了紙張。
〈縫上去的奶〉即是其一,以簡短的五行詩描繪出一幅佇立在牆邊,等待哺乳的安靜母體。首句提到的黑,是在忙碌而沉重的家庭壓力下的疲憊,是圈於母子外的聲音,是失去自我的模樣。每隔兩小時的親餵,勞神傷命,母親已經失盡氣力,再也無力親自解開胸前的鈕釦,以疲憊的黑迅速轉換了訴語的對象,孩子的飢餓感用力地剝去了母親身體的鈕釦(筆者也會認為這裡有種母親失去身體自主權之感,好像在這時期,母親的生理機能便是圍繞著孩子而運作),末三句以連續的奶及乳為中心,描述被強制縫在母體乳頭上的奶水,靜靜站在地上,彷彿她並非那個天職哺乳的母親,而是將奶水縫製在自己身體上供食。
全詩表達出一種對於母親此一社會角色的觀念抵抗,展現出母親與母乳上的拉扯:母親的身體並不是只有哺乳,除了自然的生理現象之外,更是打碎了常人眼中「母親哺餵孩子」的畫面,而成了單有乳房即可餵哺的滑稽圖畫。
-
◎作者簡介:
馬尼尼為
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高中畢業後赴台。三十歲後開始創作。反感美術系。
有幸養貓、有幸重拾創作。詩、繪本、散文醜作若干。
此生宏願為每人走進動物收容所一回。領回一個生命一回。加入有幸養貓/狗一回。
Fb/ ig/website : maniniwei
-
美術設計:FB@Sorrow 沙若
圖片來源:FB@Sorrow 沙若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馬尼尼為 #家庭 #陰影 #母職
下雨短詩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文學季2019公車捷運詩文※
閃電 ◎林婉瑜
下雨天寫
簡短的情詩
它們是清晰銀白閃電
一道一道出發——
一首摧毀發呆的行道樹
一首
誤觸廢棄鐘塔
幸好有一首順利抵達
你的額間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閃電」這個意象在詩集《那些閃電指向你》中是十分鮮明的,它可能是宇宙間「惡劣的念頭」,用以凸顯環境之艱險;也可以因其稍縱即逝地照亮天空,成為「瞬間的愛情感覺」之比喻;在〈閃電〉一詩中,則成了詩自身的象徵。
從心出發的短詩,與來自天空的閃電,彷彿同步,都那麼迅疾、明亮、蘊含龐大能量。自然界的閃電並不指向任何對象,但詩的閃電不一樣,它的目的地明確——「你」。因此儘管傳遞的過程有些曲折,或者波及無辜,或者錯失了最好的時機,但終究,終究能夠傳達到「你」的腦海裡。
〈閃電〉一方面是情詩,另一方面也有著後設的意味,可視為一種創作活動的呈現。詩人寫詩如大氣創造雷電,必須先經過一個內在醞釀、碰撞的過程,直到不得不釋放。短詩的特質與閃電相似,已如前述。而詩的完成有待讀者的參與,於是又涉及詩意能否準確地傳達的問題。那些摧毀與誤觸,以及好不容易的抵達,其中關乎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的種種交會與錯過,我們閱讀時自可融合自身經驗,細細參詳。
#林婉瑜 創作
#許靈勻 朗讀,粉專 許靈勻 - Amy Hsu
#賴柏年 手寫,Instagram:lai-po-nien
#蕭淳介 心得
#2019公車捷運詩文第三季
※主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局
※規劃執行:文訊雜誌社,粉專 《文訊》
※活動粉專:臺北文學季
※本篇收錄於林婉瑜詩集《#那些閃電指向你》(洪範書店,2017年4月2版)
※一併感謝以上單位及相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