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呢支 #青天白日 係 #國民黨 黨旗。
02,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獲 #中共中央總書記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公開祝福 / 賀
03,而 #青天白日滿地紅 呢支旗,就係台灣政府用緊嘅代表符號。
04,辛亥革命之後成立嘅新中國,都係未有國民黨。嚴格來講,今日嘅國民黨都係 1919 年於上海法租界成立。
05,1928 年 #青天白日 加個紅底 就成為今日嘅 #青天白日滿地紅 ;當時國民黨剛剛完成所謂嘅北伐 ,亦開始第一次國共戰爭。
06,國民黨北伐成功,某程度上都係依賴史上第一次 #國共合作 ;1923 年 #孫中山 同當時算係剛剛站穩陣腳嘅蘇聯傾好,容許 #中國共產黨 成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07,習近平呼籲朱立倫來一次 #廿一世紀國共合作 ,但香港又有港英時代教育出來嘅官僚話慶祝雙十係分裂國土。假如當日習近平出來講辛亥革命係偉大中華民族推翻封建帝制嘅創舉,你班港官又情何以堪?
08,呢個 post 唔係為抽水而出;實情係港官久不久就跟車太貼,有時叻唔切仲以為自己可以幫北京帶路帶風向呢,可能真係做多咗。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上海租界戰爭」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chea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最珍貴片段,回看日軍侵華時期,上海租界因孤島效應,異常繁榮 的評價
- 關於上海租界戰爭 在 歷史時空- 1932年民國上海一二八事變後頹垣敗瓦 ... - Facebook 的評價
上海租界戰爭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0823)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1980年11月,我訪問了從中國來香港的徐鑄成,其後沒有再見過他。但一次長談即記憶良久。
徐鑄成生於1907年,1991年去世。在張季鸞、胡政之主筆政的《大公報》最輝煌時代,徐鑄成從記者做到總編輯;1937年上海淪陷,他到香港主持《大公報》港版業務,太平洋戰爭後從香港潛回桂林擔任《大公報》總編。戰後在上海主持《文匯報》,被國民黨查封。1948年到香港創辦香港《文匯報》。1949年中共建政,徐鑄成到北京想從事新社會的新聞事業,發現報紙不能民辦。1956年十月,中共中宣部力邀徐鑄成出山,讓《文匯報》復刊。但復刊不足一年,就受到毛澤東親自執筆的《人民日報》社論猛烈批判,由此掀起反右運動,徐鑄成被打成右派,當了22年賤民。文革結束,1979年平反,1980年來香港為《文匯報》慶生。我的訪問就是在這段期間。
中共建政前,徐鑄成的報壇經歷可稱輝煌,他是那個時代中國新聞自由的巨擘。1949年以為新中國成立實現民主自由,回北京想辦報,但壯志雄心立刻「就涼了半截」。經過30年雪藏、其中22年右派生涯,又不是中共黨員,我在訪問前並沒有預期他會說出超越中共允許範圍的話。然而,想不到他在沉穩中,顯露出忠實於新聞的報人本色。
我過去對反右的認識,以為毛澤東原意是要大鳴大放,結果鳴放的程度超過了他容忍的範圍,於是才祭起反右大旗。但據徐鑄成所說,實際情形是《文匯報》早已經收攤了,當毛號召鳴放時,經歷過「肅反」等運動,絕大多數知識人還是不敢放。這時候中共宣傳部想到《文匯報》和徐鑄成,連連找徐鑄成商量復刊,說怎樣鳴放都完全支持,徐鑄成提出十幾個骨幹名單,也全部調回來,於是1956年10月復刊了。復刊以後的報紙面目,徐鑄成說,「我可以狂妄一點講,是解放以後全國報紙最生動活潑的一份。」1957年3月,毛澤東接見新聞出版界,當面對徐鑄成說,「《文匯報》好得很,我每天首先就看《文匯報》」,「你們是琴棋書畫、花鳥蟲魚,應有盡有,辦得很好,編得也好。」接著,就組織了中國記者訪蘇團,由徐鑄成當團長。這讓徐感到受寵若驚,覺得簡直把他這個黨外人士當自己人了。
誰知從蘇聯回來,反右就來了。距離毛澤東接見他和稱贊《文匯報》不過兩個月,而這兩個月還是在徐出訪期間,實際上他沒有主持《文匯報》筆政。所以徐說,毛是五月以前就有計劃去搞反右了。目的是讓知識分子不敢講話。
徐的這段經歷,說明專政者為了不留餘地的掌握全部權力,所有的花言巧語都是預設的政治行為。過激的、矯枉過正的施政絕對不是被刺激出來的。這是第一個啟示。
第二個啟示,是我問他在國民黨時期和共產黨時期,他都因為新聞言論受害,請他比較兩個時代遭遇的異同。
他說,國民黨對知識人的迫害是餓肚皮、坐牢甚至殺害,但它在精神上沒有法子凌辱你。那時候報館被封,他回過家鄉,家鄉父老都很尊敬他,說他有骨頭。在上海里弄,居民見到他也肅然起敬。在共產黨之下,右派帽子一戴,朋友見到面趕快躲開,里弄居民不敢接近,家庭裡,除了太太,其他人包括兒子,不同程度對他都另眼相看。「這種精神上的凌辱,開始時一想起來就一身冷汗。……後來也就算了,特別文革後,連劉少奇也說是反黨,也就無所謂了。」
最後這句真夠淒涼。知識人可以窮,宋代歐陽修甚至說「文窮而後工」,但人都有尊嚴,精神凌辱使人的尊嚴沒有了底線。從被打成反黨的劉少奇來尋求個人的安慰,也許在中國真是只有靠阿Q精神才能夠活下去了。
徐老給我的第三個啟示,是他指對中國輿論監督的必要。他說:中國的「輿論中心,過去在上海租界。中國幾千年來專制主義形成的狀況,要比較自由一點說話,只有靠保護傘。今天中國需要輿論監督,作為一個輿論中心,暫時還只能在香港。不是看你的冷眼,而是有什麼問題也不客氣地指出來。這樣對國家是有很大好處的。」
這三點啟示,一是講權力的虛偽本質,二是講人的尊嚴,三是講輿論監督需要保護傘。三點都同我從事傳媒和寫作有關。
1987年徐老八十壽辰,上海中共統戰部為他祝壽,統戰部長稱贊徐老「六十年新聞工作,愛國之心始終不渝」。但在1980年徐老在我的訪問中卻說,「我認為我一輩子搞新聞事業,只寫了半篇文章,後面半篇被人把筆奪走了。」
一個如此剛毅、敏銳、通達和有才華的報人,半篇文章也應該珍惜。我那時想到的是,在被人把筆奪走之前,多麼艱難和風險,我也要把自己的整篇文章寫完。(53)
圖,徐鑄成,1980年11月接受訪問時攝。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上海租界戰爭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Eight Hundred 八佰 (Hu Guan, 2020)
Country:China
Score:5/10
一直想看看對岸拍的八佰長什麽樣子?!故事我們都熟,發生在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由團長謝晉元帶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誓死孤軍奮戰4天4夜!因四行倉庫與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這場戰爭也成為了歷史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蘇州河兩岸強烈對比,宛若天堂和地獄,一邊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歌聲舞影;另一邊是千瘡百孔的四行倉庫,和一群隨時準備赴黃泉的戰士們。前一秒,戰士們在四行倉庫,抵禦著敵人無比兇悍的進攻,炮火震天血肉橫飛;下一秒鏡頭一轉,看到的卻是一群老外坐在閣樓上拿著望遠鏡看戲,對他們而言,這場戰鬥充其量不過是場賭局,導演意欲營造超級強烈的反差!一直在等,核心人物謝晉元出場,大失所望,其在片中的形象很單薄,幾乎看不到這個最重要的指揮官的身影,前半段毫無存在感,後半段一上場就是一頓豪言壯語鼓舞著大家進行升旗,聽起來十分的蒼白無力,讓人情緒錯愕,滿滿違和感!團長義正言辭,‘’對面老百姓在看著我們,表現得勇敢點、撤退要有序!‘’ 結果看到的是,一群人在過橋時被日軍當成靶子一頓亂射,場面極其狼狽。雖然導演加入了租界人民紛紛伸手的畫面,想營造軍民一心的悲情氣氛,但這種收尾方式實在無法令人感動,遺憾!至於那個楊惠敏,就別提了,還是回憶最美!
上海租界戰爭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上海租界戰爭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中華民國誕生於此。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併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漢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00萬,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漢高等院校高達82所,僅次於北京。近年來,武漢經濟大幅增長,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製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極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
武漢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館對東湖之濱的放鷹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石斧、石錛以及魚叉等新石器時代遺存,經認定屬於屈家嶺文化。武漢最早的傳說是關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漢漢陽江邊的禹功磯上建有禹王廟。在黃陂區發現的距今約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是迄今中國極少數已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漢擁有著比北京、西安等更為悠久的建城歷史的考古依據。
1858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由此,漢口開始了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國際大都市的轉型。此後,漢口先後開闢了英、俄、法、德和日五國租界,40餘個歐美國家在漢設立領事館。外國各路商人先後來漢通商,從此武漢的對外貿易大幅增長,貿易量穩居全國前四,成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其中有40年對外貿易總額占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呈現出了「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態勢。隨著漢口在商貿更趨國際化,大批外商在此興修碼頭,設立銀行,成立公司,極大提升了漢口的國際輻射能力。至清末,外商在漢開辦的經營土洋貨銷售、金融、航運、房地產的洋行劇增。就具體的實業經濟而言,制茶是當時漢口最大的工業,出口占全國6成。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布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武漢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地方,於是每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紀念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節。1912年1月,黎元洪成為臨時總統兼湖北都督。抗日戰爭初期,南京國民政府將武漢作為戰時首都據此抵抗日軍入侵,為國民政府內遷爭取時間。1937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等部門陸續遷至武漢,蔣中正來到武漢指揮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有關方面力量也陸續來到武漢,國共兩黨在武漢展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武漢作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各重要機關的臨時辦公地點,成為中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2019年底發生新型冠狀病毒事件,至2020年1月23日因疫情擴散而宣布 10:00 後實施武漢市建國以來的首次全城封鎖政策;隨後當日相鄰的鄂州市、黃岡市也相繼封城。

上海租界戰爭 在 chea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殖民地部大臣於1843年致函港督訓令已言簡意賅:「香港的佔領,不是為了殖民,而是為外交、商業接觸及談判,管治在華境內英僑,處理與清國的貿易。」相對人口眾多的舟山及幅員廣大的臺灣,香港在達到這些目標的同時,其成本也低得多,同時靠近英人熟悉的澳門、廣州,於航運貿易與資金運轉都較為方便,故此乃英國最終選擇香港,而非舟山及臺灣的主因。其次,廈門、上海、寧波隨五口通商開港貿易及得准租界(settlement,跟租借地不同),英國已達目的,無需續據舟山及臺灣。
三、1860年英清《北京條約》列明割讓的九龍,為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司及昂船洲,大概只有6.5平方公里。英國奪取主因為軍事角度(維港兩岸,昂船洲為海軍基地);而九龍全境要到1897年以租借形式取得,該部份被稱為「新九龍」;有何不同?按法律新九龍的土地是英國向清國「租借」,故新九龍業主需向港府交地租,而割讓的九龍及香港島,只需繳付極低的象徵式地稅。
四、英國向清廷要求租借新界,主要不是要「佔便宜」,而是平衡列強在華利益,制止其他國家瓜分中國,從而保護自己在華的龍頭地位。要知道英國對華一直都期望用最低成本「要全部」而非「要最好」,這也是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最大的困擾-說到底就是「不划算」,因她每走一步都會有其他國家跟進。(可參見國立臺灣大學王世宗老師《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一課。》
大家好,我是cheap,這個頻道將用很簡單的方式
像是電玩畫面或是可愛的插圖
帶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ymNuMVg
Zorro遊俠佐羅 http://tinyurl.com/y2nx79au cheap朋友的頻道

上海租界戰爭 在 歷史時空- 1932年民國上海一二八事變後頹垣敗瓦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932年民國 上海 一二八事變後頹垣敗瓦 上海 周邊, 上海 外國 租界 軍隊, 上海 巿民生街景。 一二八事變又稱為淞滬 戰爭 ,是日本在1932年初發動的侵略中國 上海 之戰,1931年九一 ... ... <看更多>
上海租界戰爭 在 最珍貴片段,回看日軍侵華時期,上海租界因孤島效應,異常繁榮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侵華時期,日本為免得罪英法美等國家,結不敢進入 租界 。令 上海租界 異常穩定繁榮。 1945年,民國政府對日 戰爭 勝利,正式收回 上海 最後兩個 租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