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私訊請我講解一下什麼是情緒勒索。我來講個實例:
我娘在我小時候會跟我抱怨我奶奶,也就是她的婆婆。我奶奶是對她很不好,但我什麼也做不了,我只是個小朋友。
上海在當年很少有人買賣房屋或租房,唯有等都更才能擺脫婆媳同住。我爹最後決定帶我們出國,很大因素也是想解決婆媳問題。隔著太平洋是最好的婆媳相處模式。
這模式我推薦給每一位人妻以及她們的老公。
我娘常對我說:「妳要乖、要懂事。妳爹在美國,我一個人帶著妳不容易。妳奶奶又是這般...」
我點頭說好。可自那天起,我便迎來了各種「妳為什麼只有考 70 分?不是說好要乖?」、「我不在的時候妳不要出門找鄰居玩,妳奶奶不會罵妳,但是她會罵我。」
娘懟天懟地懟全世界,但礙於中華思想的尊敬長輩,她只會和我抱怨奶奶,卻從未頂嘴過我奶奶。「因為我是媳婦啊。」
其實小孩子如我,需要社交、需要玩耍。奶奶罵她,她該做的不是轉頭來要求我別出門(她忙她也不陪我),而是有個大人的樣子,和奶奶講清楚阿槿去找鄰居玩的好處與必須。
她沒辦法捍衛自己,只能情緒勒索小孩。因為別人欺負她、我爹缺席,所以我必須格外乖巧補償她的情感缺失。
長大後,我釐清了我娘的情緒。她在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長大,縱使她對外人很兇,可她對家人的反射性動作就是自我矮化。於是她接受自己不如男性,也接受了媳婦被罵不能回嘴。
我同理她,更同情她。但我還是拒絕被情緒勒索,親娘也不行。因為我一旦接受了,最後我的生活會被搞得一團糟,再把情緒投向班長、其他人。惡性循環,永無止盡。
處理婆媳關係,是她與我奶奶之間的功課,我爹的功課是加油工作儘早把我們接出國。各自分工,分頭進行。娘不能把她的功課分給我。
那長大後我的功課是什麼呢?同理母親、聽她講話(雖然很容易吵架),但我會明確拒絕她的情緒勒索。
我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沒有錯,可是造成她遺憾的人不是我,是黨。一胎化導致她無法生兒子不是我出台的政策,有本事罵黨去。
同理一個人,和接受她擴大情緒並且投向你身上,是完全兩回事。看清了這點,你會懂得何時 say n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漁港曾經是香港的代名詞,誰會想到有一天,漁港無魚,漁港之名變成一種諷刺。 面對大陸廉價魚攻港,本地養魚業逐年萎縮,以海魚來說,現時不足一千人領有海魚養殖牌照,魚類養殖區只餘26個,大部分已荒廢,真正養魚為生的人不足一成,據漁農署提供的數據資料,本地養殖的海魚只佔市場6%。 剩下繼續養魚的人,其實...
上海婆婆外賣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紅磡美食|32年老店自家磨豆漿 $16鹹豆漿配$22粢飯 外孫女夫婦承繼:唔好白費公公婆婆心血】👉🏻 https://youtu.be/7y57kSIn2Kg
#留家睇YouTube精選節目
第三代負責人阿恒與其丈夫阿言,夫妻同心經營家族生意,是一種稱作「鶼鰈情深」的浪漫。阿恒因不捨外祖父母經營多年的心血付諸東流,毅然繼承家族小店,一心秉承祖輩精心製作上海傳統美食的意志......
#飲食男女 #YouTube #紅磡 #豆漿 #粢飯
============================
用眼睛「品嘗」飲食故事,立即訂閱YouTube: 👉🏻 https://bit.ly/3eYT1nH
=============================
為你的住家飯帶來一點不平凡,即上《三餸一湯》: bit.ly/2OWx8va
==============================
【賣魚佬變YouTuber!吸10萬粉絲千萬收視 斬百斤龍躉靠直覺】👉🏻👉🏻 https://bit.ly/3ncaGMo
【名廚Ricky實試七大粟米罐頭湯 日本品牌天然香甜奪冠】👉🏻👉🏻 https://bit.ly/3gNzclP
上海婆婆外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延續話題,今天來談論台灣養老。
或許您認為我沒有在台灣長住,對台灣的養老狀況不了解。這點我承認,我瞭解得可能不夠深入。但出於興趣愛好追求廣度,過去這幾年,我沒有中斷過服務台灣非營利機構。其中有兩家的服務對象是貧困中老年人。
在此強調兩個重要觀念:
1. 長照只是養老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養老是從中年開始的。
2. 老年人的幸福感,建立在社會整體支援系統是否健全。醫療、交通、社交、學習等等。
先談在台灣養老的優勢。為啥我會說台灣是老年人的天堂呢?你看政府的態度就知道。每一屆選舉、每一位政客,都把老年人相關議題視為主打政策。何曾見過美國政府如此這般重視老年人?
美國每年流感死亡那麼多老人,老人自殺人口數據可以嚇死你。然而社會的普遍反應是很冷淡的,人們愛呼籲養老靠自己(子女也沒有扶養責任)。歐洲國家也有類似文化,其實從各國防疫策略上就可看出。
我常稱台灣老人為「戰士」,是生命戰士。戰鬥力真的很強。這是我的發自內心的稱讚,我多麼羨慕。成為戰士的兩大前提是:身體棒棒、受到社會重視。
大家可以去比較台北街頭銀髮族和上海街頭銀髮族,幸福感是不一樣的。台北市鼓勵老年人多出門,上海老年人出了門不知道要幹嘛。退休計畫只有一條:帶孫子。各種催生,不帶孫子出門都不能有社交了,因為別人都有孫子。
我婆婆對孫輩很無感,她太忙了,被各種活動安排得滿滿。有次我爹在我婆婆家樓下看到社區公告,他表示:「哇,老年人活動好多喔!」我的珠心算老師也很忙,有天她告訴我里長剛公布了下半年的課程,她要去上。
我把最心愛的貓讓給爹娘,是因為他們需要這個情感支援。在美國,如果你不主動求救,沒人會來關心你的心情如何。
醫療部分,更不用提了。台灣健保可以不分階級地讓老年人逛醫院如逛菜市場,這點有好有壞,但對老人來說是佳音無誤。養老是從中年開始,美國和中國的中年人普遍無法兼顧健康,醫療太貴了。後遺症會在年老後逐漸浮現,而在那時你要花更多資源去治療。
接下來討論台灣老人的劣勢。該怎麼說呢... 如果你是底層老人,日子會很苦。看看路邊那些賣地瓜的老人們。我服務的身障者機構,其中有很高比例是老年人。我問過他們政府會否提供衣食住行,他們笑著看我不知我在說什麼。這題放在美國,底層老人有小白卡,一卡在手暢通無阻。
我曾去瞭解假設台灣一名家庭主婦,無勞保只有國民年金,當她年滿 65 歲後她能獲得什麼社會福利?國家會提供住房嗎?國家會安排看護嗎?國家會承擔起她的日常開銷嗎?我得到的答案是「妳在開什麼玩笑」。
因此,台灣底層老人很依賴社會協助。還請大家優先考慮捐款予這類機構。依賴子女,成為了不得不為之。子女也很可憐,被拖累地連自己的養老也不知該做何打算。
結論:台灣照顧了多數老人,放棄了部分。美國照顧了少數老人,放棄了多數。中國政府還在摸索中,別來問,問了就是皮在癢。
PS. 主圖是去年我在台北婆婆家過年,班長的百歲外公也在。那是我和他最後的回憶,他於今年初離開了我們。前陣子我情緒很低落,因為我在過去這一年間,共失去了 11 位親友。其中就包括了他,還有我自己的外公。我的外公在上海養老養得很心酸,班長的外公受到了良好照顧。但他也告訴過我:「台灣就是把老人照顧得太好,才讓我一不小心就活成了人瑞。」
上海婆婆外賣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漁港曾經是香港的代名詞,誰會想到有一天,漁港無魚,漁港之名變成一種諷刺。
面對大陸廉價魚攻港,本地養魚業逐年萎縮,以海魚來說,現時不足一千人領有海魚養殖牌照,魚類養殖區只餘26個,大部分已荒廢,真正養魚為生的人不足一成,據漁農署提供的數據資料,本地養殖的海魚只佔市場6%。
剩下繼續養魚的人,其實是在參與一場「倒錢落海」的賭博遊戲。Monique (林汶嬉)是參與這場賭局的賭徒,一個外行人,花十年光陰構建一個不可能的養魚夢。
「差不多十年前的事了。我弟弟Alex超級喜歡滑水,他常常在西貢榕樹澳一帶滑水,有天他看中了這裏的魚排,叫我一起來看看環境,後來很偶然買下了這個魚排。」Monique說。
魚排最初只是弟弟Alex的消閒地,養魚亦只為應付牌照條例所需,加上二人本身經營婚紗晚裝公司,像不丹公主、呂慧儀的婚紗造型及照片,都是由他們操刀,一雙摸盡繁華衣飾的手,與浸在鹹水裏養魚的夕陽行業扯不上邊際。
「其實香港有很好的養魚環境,但因為種種政策及現實原因,愈來愈少本地養殖的海魚。加上眼見市面上充斥着很多有食安問題的海魚,既然我們有這個魚排,有了先天條件,為何不能發展成這一門事業呢?」Monique說。
姐弟二人開始研究試養魚類,參加漁農署舉辦的養魚班,到養飼業發達的台灣取經,由構建食物鏈開始做起,先養活一些蝦仔、龍蝦、BB魚苗等,再引入工具、改良飼料等等,「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前期工夫上,像引入些先進點的技術去飼養魚,如以雙網設計、環保物料來搭建魚排,耐用安全亦環保一點;利用自動投料機,把每次魚糧的餵飼時間及數量都控制好,因為穩定對魚類來說很重要。」Monique說。
魚糧更落重本,用貴價石斑飼料(成長期)及鰻魚飼料(魚苗期)來餵飼,魚油成分及蛋白質豐富,令魚能吸收更多營養,肉質滑潤飽滿,魚味重,Monique說:「魚糧來自台灣,有認證的,會按魚不同生長環境或階段,調配不同營養成分。因為魚糧除了影響肉質,同時影響魚的健康,始終是大家吃下肚的東西,一定要嚴謹。」
一般養殖海魚多見青斑、花尾龍躉、沙巴龍躉,這些能賣得高價格的魚,但Monique他們卻主打價錢大眾化的黃鱲鯧,坊間用作製作花膠的白花魚、本地泥鯭、深海泥鯭,另外還有青龍蝦、錦繡龍蝦、軟殼龍蝦、南美白蝦等等。「都有養過些貴價或特別的魚,像台灣海鱸鰻(即花錦鱔)曾經花八年時間養殖過。始終我們想把養殖海魚普及,不是只有少數人能吃,而是以合理價錢,隨時能買能吃到。Monique說。
他們還有一點跟其他魚排養殖戶不同,生猛活魚不是放到街市售賣,而是以冷凍品形式自產自銷。「聽得最多漁民辛酸史,是被魚欄壓價,假設一條魚成本要二三十元,但魚欄卻出十數元去收貨。試想想養一條魚每天要吃多少飼料?一條一斤的魚需要養近一年,成本賺不回,還要賤賣給魚欄,所以本地很多漁民都不再做這行了。」Monique說。
雖是冷凍魚,處理方法比活魚更花工夫。他們先以「血拔」的方式,以針刺魚的神經,令其失去知覺後再劏,接着去內臟及清洗乾淨,入袋抽真空,再利用日本處理刺身的「低溫速凍」技術,立即速凍至-28℃至-40℃。這個方式能清除魚肉內的寄生蟲,還能保持肉質及鮮味,「其實大家都知,新鮮魚劏好後,在數小時內已有變化,表面看不出來,其實已非魚的最佳狀態,低溫速凍有殺菌過程,可以保障食物安全。」Monique說。
包裝袋折開後,魚仍然保持新鮮形貌,以黃鱲鯧魚為例,簡單薑葱蒸熟,入口魚肉仍然鮮香,飽滿富油脂,跟活捉的魚沒甚分別。
「因為一是不要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好像有一種使命感,想生產健康有良心的東西,即使成本要比別人高,但只要大家最終能受惠就足夠了。」Monique說。
花了近十年時間,由外行變內行,去年一月正式創立「仟國水產」這個品牌,並在漁農署舉辦的嘉年華市集裏首次登場。首次登場反應不俗,吸引到媽媽們及公公婆婆購買,連酒店及大型餐飲店也入貨,最近還取得WWF的可持續發展海鮮的認證。「他們異口同聲說很支持,很想購買到有保證的魚產品,得到的回應都很正面,像給我們打了強心針,有了更大的動力繼續下去。」Monique說。
仟國水產
電話:5688 6878
地址:新界沙田坳背灣街41-43號安華工業大廈15樓J座
FB:AquaMilleniumHK
備註:Aeon及HKTVmall有售
明閣
電話:3552 3028
地址:旺角上海街555號香港康得思酒店6樓
海皇粥店全線分店
電話:2735 7683
備註:蒸魚套餐供應時間為晚上6時後
採訪:劉明慧
攝影:關永浩、葉天榮、周義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上海婆婆外賣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蛋餃 #燒蛋餃 #崇眀島燒蛋餃 #永和袁媽媽的崇明島燒蛋餃
#一個人默默做永和袁媽媽的崇明燒蛋餃
#懷念與祝福都在鍋裡
#10分鐘影片不說一句話
#表達對故人的思念
#向摯愛獻上我的愛
記得那年到永和袁媽媽家拜年,意外學會她上海家鄉崇明島的燒蛋餃,從此每年過年我都堅持要做燒蛋餃給我媽媽吃。
我媽媽是台灣人,我不知道她愛不愛吃燒蛋餃,但我想透過蛋餃傳遞做女兒的心情。
那年我看著袁媽媽的女兒袁斐,承母手藝,在砧板上剁豬肉,剁青蔥,剁生蛋,剁醬油,所有配料與調料都倒在砧板上與豬絞肉會合,再用菜刀全部剁在一起,她告訴我這就是家庭主婦的手法。
我想著與我母親的相處,總是用激烈的方式溝通,不管下手是輕或重,最終仍要全部兜起來,通通嚥下去,所以每年我都把我葛格保師傅趕出廚房,一個人默默做蛋餃,這是我對母親的小小心意。
我以為牙口不好的媽媽很適合吃蛋餃,軟軟的蛋皮包起細剁的絞肉,吃起來毫不費力,而且絞肉有調味,包成蛋餃還用淡色醬油再紅燒,裡外皆有味,老人遲鈍的味覺應該很有感,不會嫌沒有味道,就像我對她的愛。
袁媽媽每年在過年前一定會打電話給我,叫我去永和家裡拿年糕,從採訪認識到成為親近朋友,每次去都要聊天聊很久,跟她學做的菜不止燒蛋餃,每年都要送我吃的,用電鍋蒸到腸軟肝爆豆干入味的肝花小腸,以及同樣在砧板上剁料調味,再用千張包起來,形似金條的肉包子,還有我葛格非常喜歡,細切的花瓜炒肉絲,裡面同樣細切的醃薑是美味重點。
有一年我還走進袁媽媽的房間,想親眼瞧瞧袁家比年糕還厲害的酒釀,一年只做一次,大鍋用棉被緊緊包裹起來,就放在袁媽媽的床尾,如同金銀珠寶般珍視著。
除了聊天,說菜,吃糕以外,袁媽媽的一生也非常精彩,年輕時從未下廚做飯的她,隨夫來到台灣,因為思念家鄉味,而與同為崇明島的鄰居一起研究摸索。
夫婿意外遭遇船難,一家頓失依靠,她訂製蒸籠,拜託左鄰右舍的婆婆媽媽們,在自己院子蒸起上海鬆糕,一年賣一次,連蔣家都登門買糕。
孫子赴美讀書,她放心不下而隨行,沒想到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她依舊架爐蒸糕謀生,一位曾在美國買過吃過袁媽媽鬆糕的太太,幾年前返台循線來到永和,故人相逢激動不已,年糕滋味依舊如昔。
幾個月前,袁媽媽的孫子打電話給我,在接起電話前,我心中有數,老人家已撒手人寰。
今天一邊做蛋餃,一邊想著許多採訪上所認識的貴人,帶給我的影響。
佩服他們面對人生逆境卻擁有如巨人般的勇氣,希望這股勇氣能貫注在一顆顆歪七扭的蛋餃裡,期望吃到蛋餃,我的家人及親如家人的朋友,都能感受我誠心的祝福,順遂平安,面對生活大小事都要勇敢向前。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fb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youtube超級美食家
#中廣流行網FM103和中廣線上聽app
#每天中午11點和晚上6點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一周9集內容全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