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事件」50周年感言
50年前的今天,神州大地恍似遭到一顆「精神氫彈」轟炸: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的「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唯一的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林彪元帥在與毛澤東鬥争失敗後,和老婆葉群(中央政治局委员)、兒子林立果(空軍作戰部副部長)及其部下數人乘三叉戟「256」號專機連夜由山海關機塲倉惶出逃,結果在蒙古國的温都爾汗「折㦸沉沙」墜機身亡!
當年這一消息傳出,8億中國人的感受猶如「五雷轟頂」,那種震撼無與倫比,簡直「難以置信」,頓時「目瞪口呆」!
50年前「9.13事件」發生之時,本人正值上山下鄉的知青歲月,當時是「9.13事件」之後一個多月透過三批中央文件傳達才陸續了解事件大致輪廓。其中令我及所有人最為震撼的莫過於《五七一工程紀要》,這份經典文獻可謂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第一聲春雷,粉碎了當時根深蒂固的國人對毛澤東的個人迷信:文中痛斥毛「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列主義者,而是一個行孔孟之道借馬列主義之皮、執秦始皇之法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指毛「歷史地走向反面」,「成了當代秦始皇」;揭露「他們的社會主義實質是社會法西斯主義」、「社會封建主義」;「把黨內和國家政治生活變成封建專制獨裁式家長制生活」;直言「農民生活缺吃少穿」;「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等於變相勞改」;等等。五十年過去,還真沒有哪一份文獻比得上《五七一工程紀要》在一個時代振聾發聵的轟動效應!從那一刻開始,毛澤東就從神壇上被轟了下來,所謂「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的神話被吹捧者林彪本人現身說法徹底破除!而隨後「批林」運動說林彪「一貫反對毛主席,反對毛澤東思想,反對毛主席革命路線」卻是與「9.13事件」之前長期宣傳林彪是「三忠於」、「四無限」的「光輝榜様」來了個180度大轉變,更是令我們深刻的感受到在當權者心目中,什麼歷史、什麼事實都成了任他們搓圓搓偏的一團麵粉而巳!由此醒悟:我們沒有理由再用統治者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繼續做他們的「馴服工具」!
正是「9.13事件」令自己猛然覺醒,對那種社會環境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下决心偷渡香港投奔自由,终於在1973年9月經歷6天6夜荒山野嶺的風餐露宿,經過9個小時與驚濤駭浪的摶鬥,九死一生來到香港,實現人生的轉折。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正是「9.13事件」的啟蒙,掃走了身上鸚鵡學舌的「奴性」,回復了自己獨立思考的人性!
今天,回首前塵往事,審視50年前的「9.13事件」,説穿了,林彪的悲劇,無非是中國現行政治體制中,國家的最高權力傳承交替缺乏制度性、程序性的民主、法治安排而依賴所謂「選擇接班人」的人治作業造成的先天性弊端所造成!林彪事件過去50年了,但釀成林彪悲劇的政治體制依然「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公道地講句,1969年春,林彪主張「九大之後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何錯之有?後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不是確立了「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政策嗎?
公道地講句,1970年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林彪主張「設國家主席」,這本身是原來「五四憲法」和後來「八二憲法」的憲制規定,林彪的倡議正是法治精神的體現,何錯之有?如何又成了所謂「反革命的政治綱領」?
破除「兩個凡是」的迷思,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凖」言之,毛林之爭,在某些層面上,似乎林彪更接近歷史正確的一面!
在「9.13事件」50周年之際,好友余汝信所著《風暴歷程》和黃春光、黃正所著《黄永勝北京當總長1287日》兩本新書出版,史料翔實,史論客觀,順便在此向對「9.13事件」有興趣的讀者推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上山 下鄉 規定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代流放犯人一般發配到哪裡?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陆棄
在古代,流放、發配或曰流配,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刑罰。最有名的流放犯人,《水滸傳》中的林沖與武松、宋江,都曾受過流放發配之苦。有一齣戲劇《蘇三起解》,也是唱的蘇三被流放的故事。這種長達幾千年的刑罰制度,其實也經歷了許多變遷。
古代著名的六大發配地
流放,看著並沒有那麼痛苦,但實際是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古代交通不發達,流放意味著長途跋涉;犯人身上帶著枷鎖,行動不便,痛苦難當;流放一般是偏遠之地,流放原則是「南人發北,北人發南」,南人流放到北邊,北人流放到南邊,故意讓犯人水土不服;流放地生活條件惡劣,吃不上,喝不上,住不好,醫療條件幾近於無,許多人熬不到徒刑期滿,就無奈見上帝去了。
中國有落葉歸根的傳統,讓犯人死在異地他鄉,也是對犯人的一種懲罰。
早在三皇五帝時代,流放之刑就已經有了,歷史上記載的流放故事有很多。史載「流共工於幽州」,幽州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在遠古時期是荒涼之地,共工就被發配到這個地方。「仲舒下吏,夏侯囚執,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西漢的大儒李尋被流放敦煌郡。
古代有著名的六大發配流放地:
其一,湖北的房陵,曾流放過兩位皇帝、十位王爺、一位駙馬和一位丞相,是最有名的流放地;
其二,海南的崖州,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宋朝宰相丁謂、大學士胡詮、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內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賢臣、學士被發配至此生活;
其三,廣東的潮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流放至此,這個地方的瘴江因為韓愈大名改為韓江;
其四,黑龍江寧古塔,包括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內的明清兩朝數萬大臣曾流放至此;
其五,貴州的黔州,唐朝名相長孫無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乾等名流皆流放至此。
其六,河北的滄州,因為《水滸傳》林沖發配滄州而聞名。
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跑
看《水滸傳》,我們看到被發配的宋江、林沖、武松、朱仝等人雖然武藝高強,但並沒有逃跑,本來他們都有機會跑的。宋江被救上山寨,但還是堅持去服役;林沖被魯智深救下,也要堅持去滄州。武松到了孟州城,後又再次被發配,去梁山是因為發配途中被蔣門神安排的人刺殺,才不得已殺人逃命。那麼問題來了,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跑?
主要原因有六:
第一,流放時戴著枷鎖,且被解差看管,不容易跑。像武松那樣戴著枷鎖還能殺瞭解差的人,畢竟少之又少;
第二,從宋朝開始,被發配的人,臉上要刺上金印,即便是跑了,這個金印就是標記,會被朝廷全國通緝,跑了還是會被抓回來;
第三,跑了再被抓回來,後果很嚴重。最嚴重的會被「斬立決」的。本來不是死罪,卻因逃跑被殺,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第四,如果被發配途中帶著女眷,就更不容易跑了,如果因為跑了連累家人,就更得不償失了;
第五,如果逃跑,遇到赦免,不在赦免範圍內,得不償失。《唐律疏議》規定:「行程之內逃亡,雖遇恩赦,不合放免」。
第六,逃跑的追捕時期太長,跑到天涯海角,也會遭到全國通緝,大清律例規定對於流放逃跑者,追捕期限到七十歲為止。古人活到七十的是稀少的,跟終生追捕差不多。除非像武松、林沖那樣被逼上梁山,與朝廷決裂。但那會付出血的代價。被抓到後要殺頭的。
綜上所述,古人遭遇流放之刑,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不跑,等待朝廷大赦。古人大赦的機遇挺多的。新皇帝繼位、當朝皇帝生日、太子降生、太后生日、戰爭勝利等等,只要皇帝高興,都可以大赦天下。這樣就可以提前結束流放之刑了。
名人被發配,千古佳句留
流放,其實是勞動改造的一種。並不是流放到發配地,什麼活也不乾。但對於一些官員來說,他們被流放了,正可以發揮他們的智慧,為當地的百姓謀些福利。或者留下千古佳句,為中華文明史上增添豐富的精神食糧。
歷史上被流放的名人舉不勝舉,戰國時期的楚大夫屈原,因為被流放,而寫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篇《離騷》、《天問》,「史聖」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曾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至今流傳,「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是屈原對被流放的回答。
唐朝名相李德裕,因為被流放海南,而有「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佳句;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因為諫阻皇帝奉迎佛骨,而被流放,名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脫口而出,瘴江因之改名韓江;「詞聖」蘇東坡被流放,「東坡肉」至今仍是人們愛吃的一道菜。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清朝被發配寧古塔,其組織的「七子詩會」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詩社,其寫的散文集《意外集》成為黑龍江第一部散文集。
《水滸傳》中,許多英雄好漢被逼上梁山,是從流放開始的,林沖流放途中,演繹出野豬林的故事,打虎英雄武松在流放途中,打殺解差,才有了「血濺鴛鴦樓」,逼上梁山;宋江被流放江州,才有題反詩,劫法場的故事存在。
流放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中國的一種特色。充分證明瞭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許多被流放者,因為被流放到蠻夷之地,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一樣,客觀上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經濟的發展。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上山 下鄉 規定 在 彭樹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聽樹君說故事>
.
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竟會在這個安靜的小鎮,遇見自己多年前暗戀的對象。
那天也是一路陰錯陽差,本來她是要去台中做一個採訪的,沒趕上自強號,只好搭下一班火車,誰知匆忙間一時不察,搭上了每站都停的慢車,這下行程整個被大大擔誤,她反而有一種「好吧,那就算了」的輕鬆。這時火車正好在某個靠山的陌生小鎮停下,入眼的綠意讓她喜悅,那個沒聽過的地名也滿可愛,她一向憑感覺行事,當下就下車了。反正台中不去了,乾脆就來一場隨興所至的漫遊吧。
誰知才走了兩條街忽然就下起雨來,幸好路邊有一間賣湯圓的小舖,於是她坐下來休息兼躲雨。
單獨坐在另一桌的某個男人看起來有些眼熟,在哪兒見過呢?她在記憶裡暗暗搜索,想了半天未果,正要放棄,驀地一個電光石火,心頭一驚,難道是他?
他是大她一屆的高中學長,能作詞作曲,會多樣樂器,是擊劍高手,而且長得帥又功課好,曾是全校女生共同的夢中情人,其中也包括她。她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金色的午後,在陽光斜照的社團教室裡,她躲在一扇門後,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獨自練習擊劍的樣子。陽光的金色粉塵落在他的劍尖,而他英姿煥發,彷彿可以無懼地面對全世界。那即是她對他暗戀的開始。
靜默地立在一旁悄悄凝視著心中喜歡的人,而對方從不知道。那就是她對自己的少女時代最深刻的印象。後來每當想起高中那段時光,第一個浮上心頭的總是他的身影。
可是這會兒,眼前這個穿著深藍色夾克和卡其色長褲的男子,默默低頭喝湯的側臉還依稀可見當年的樣子,然而那種光采明亮、意興風發的氣質完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內斂與低調;他的周身散發一種孤獨之感,彷彿他吃下去的不是碗裡的湯圓,而是難以言喻的滄桑。畢竟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少年已成中年,這其中的歲月,絕非別人可以想像。
而她自己不是也是嗎?經歷了幾段結局不堪的情感,以及一場破碎的婚姻,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她常感到一種荒涼與疲憊,有時早晨起床看見自己的素顏,都會心驚自己這些年來倒底是經歷了什麼?
過一會兒,他起身走了,結帳時她聽見店家喊他「許醫師」,她原先還有些不確定,真是他嗎?還是有點像他的人?這下她肯定就是他了。後來他是考上了醫學系沒錯,而且他的姓正是許。
他撐著傘走了,從頭到尾不曾對她有過任何注意,就像從前目不斜視地走過她身旁一樣。喜歡他的女生太多了,而他誰也不曾留意。不過那已是從前了,她的心中不再有過去那種少女情懷的失落,但確定了眼前的人是他,還是引起她的內心一陣衝擊。
他看起來這麼孤獨,而且又出現在這樣偏僻的小鎮,難道那個傳說是真的嗎?
雨停了,她也該走了,結帳時她發揮記者本色,不著痕跡地和店家小聊了一下,打聽得知,他在大約五年前到此地來開業,診所就在隔璧那條街上。「許醫師人很好,常常不收窮人的錢,不過好像沒人見過醫師娘,也不知他倒底結婚沒?許醫師從來不講自己的事,以前還有人會問他,現在大家都不問了,反正問了他只是笑笑,不會講。」店家是個愛聊天的婦人,完全不防備。
她謝過店家,轉身要走,忽然想起什麼,回頭再問:「這附近是不是有什麼寺院或讓人清修的地方?」
「山上都嘛有這種地方。」婦人的意思是,這裡就是山腳下,附近有這種地方也不奇怪。
她走到隔壁街,很輕易地找到了他的診所,就是那種樸實無華的小鎮診所,與大城市裡大醫院的壯觀完全不一樣。她不禁想起那個傳說,當年他是第一名從國立大學醫學系畢業的,要在任何一個大醫院任職都不難,但他卻為了想要守候自己所愛的女子,選擇了下鄉。
那個女子暱名靚靚,和她一樣小他一歲,兩人住在同一條巷子裡,從小就是青梅竹馬。靚靚高中時讀的是另一所女校,他那時對校內所有的女孩都不動心,據說就是因為他心中只有一個靚靚。靚靚家教嚴格,父母規定在上大學之前不能戀愛,所以兩人私下約定,他會等她考上大學之後再在一起。
那個靚靚難道長得像天仙一樣?竟讓他對所有女生不屑一顧!當年她因為滿心的好奇與不平,曾經到靚靚就讀的女校去找相識的朋友,只為了要看看這個傳說中的靚靚究竟是什麼模樣,
可是不等朋友指出,她就已先看到靚靚。在那所貴族女校裡,多的是才貌出眾的少女,靚靚走在其中,卻還是讓人第一眼就先看見她。並不是她有多麼驚人的美貌,而是舉手投足之中的那種沉靜氣質,反而比那些活潑愛鬧的女孩更出類拔萃。簡單的白衣黑裙,穿在靚靚纖細修長的身上,特別脫俗出塵。
她那時正在讀金庸的《神鵰俠侶》,看見靚靚的當下,覺得小龍女應該就是這個模樣。也因此,她明白了為何他對其他女生無感了。靚靚的美並不張揚,那是連同性都會喜歡的女孩。她心中的不平瞬間消失,甚至願意衷心祝福他們。
但多年以後,當她自己已不再年少,才聽說在她與靚靚高中畢業那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靚靚的家,也燒死了她的雙親,一夜之間,她一無所有。這樣的打擊未免太殘酷,讓一個十八歲的女孩瞬間深刻地體會了人生的無常。靚靚沒有再升學,而是賣掉了父親留下的工廠,然後開始了棄世絕俗的生活。聽說她並沒有出家,只是陸續在一些寺院或清修之處修習佛法,求得心靈的平靜與開悟,她和過去斷了聯繫,沒有與任何人交遊來往,包括對她始終一心一意的他。
這是命運吧?與靚靚同校的那個朋友告訴她這一切的時候,她自己正經歷著水深火熱的離婚過程,很能體會因為心亂與痛苦,所以對平和寧靜的那種深切渴求,因此她雖然為造化弄人歎息,卻並無太多哀傷的情緒。
又過了兩三年,當她混亂的心境漸漸平復時,在某個工作場合與高中時代的學長巧遇,聽說了他的近況之後,才真的開始難過了起來。
「傳說啦,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學長說,「那傢伙一直沒交女朋友,至今還在守候那個女人,她到哪裡清修,他就在那附近租屋看診。如果這是真的,那他就太傻了!都這麼多年了,還對一個不回應他的女人這麼死心塌地,到底在等什麼啊?」
此刻,看著對街那個簡直寒傖的小診所,她那種悵惘的感覺又回來了。
這條街再往下走就是上山的道路了,他的診所就在靚靚下山一定會經過的路旁。她仍在雲深不知處的山上某處嗎?她知道有個男人如此默默守候著她嗎?若是曉得,真能不動心嗎?
人生確實無常,可是這個男人已經用他一生中最好的時光證明了對她的愛,眼看著就要老了,那樣的情感還不夠深厚恆定嗎?
她想起他撐著傘走進雨中的孤獨身影,覺得非常非常悲傷。
*
「我不只是為他悲傷,也為我自己感到難過。」她坐在我的對面,雙手捧著茶杯,眼中有著失落的神色。「被一個男人這樣愛著是什麼感覺?我從未被這樣對待過。」
在她的經驗裡,男人都是不專情的。情感的經歷不少,回想起來卻沒有任何一段可以稱之為真愛,甚至連懷念都沒有。
有些女人終其一生,不過就是渴望一份不離不棄的情感,但也有一個女人,棄世絕俗,把深愛自己的男人關在門外。我明白她的心情。
「靚靚真幸福。」她長歎一聲,「有一個那麼好的男人,那麼愛她啊。」
「但她所經歷的事情,可能已經讓她太早就看透一切,包括愛情。」
「妳覺得他們之間有聯繫嗎?」
「應該有某種聯繫吧。我想他應該是以一種不打擾的方式讓她知道,只要她需要他,他一直都在她身旁附近。」
「學長這樣太可憐了。」她的眼中浮起一片水霧。「其實他可以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另一種人生就比較好嗎?在大醫院任職,成為頭銜光采的名醫,與政商名流來往,娶一個名媛當妻子,這些都是虛榮的表象而已,那樣真的就會比較開心嗎?」我想了想,又說,「也許現在的他有他的快樂啊,能一直懷抱著對一個人的愛而活著,不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太多的情感都會變質,太多的愛後來都會變成不愛,可是其實誰都希望可以深深的去愛一個人吧。
「嗯,」她若有所思,「人生到了某個階段,會發現所求不多,不過是只想好好去愛一個人,卻是那樣求之不得。所以學長應該是幸福的吧。」
心中有愛的人終究是幸福的。也許我們都願意是這樣的結論,所以各自沉默下來,只是安靜地喝著自己手中的那杯茶,安靜地琢磨著自己心裡的滋味。
.
.
標題:一個男人的守候
專欄:聽樹君說故事
作者:彭樹君
刊於 皇冠雜誌754期/2016‧12月號
.
#彭樹君
#聽樹君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