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該如何看阿富汗事件(不要再疑美論啦)】
最近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結果塔利班(神學士)快速大反攻,在幾日內摧枯拉朽地攻下首都喀布爾,各國荒張地撤僑。
中東政治原本不是本站的守備範圍,但最近看到好多國內的媒體開始炒作疑美論,例如講說美國隨時都會拋棄盟友、美國總是把別的國家當成棋子、台灣不能依靠美國云云,這時就該來好好討論了。我們不是中東政治專家,無法將前因後果講清楚,但這邊提供一些各方觀點參考。
1、
首先要認識這場已經進行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在911恐怖攻擊之後,美國於2001年10月份連同幾個盟軍發起戰爭,起初的目的是要逮捕賓拉登等蓋達組織的成員、懲罰拒絕交出賓拉登的塔利班政權。這也就是美國發起的「反恐戰爭」之始。
雖然美國快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但阿富汗戰場在各地一直持續進行,無法結束。歐巴馬剛上任時宣布增兵三萬、想要趕快結束戰爭,後來2011年成功擊斃賓拉登,美軍主力部隊開始慢慢撤出,但是阿富汗戰場仍然持續。一直到2015年美國才宣布主要部隊撤離,只有留下兩千人左右留守,此時的行動代號叫做 Operation Freedom's Sentinel(自由守望),主要目的是維持和平、讓民選政府可以順利運作。
去年川普政府曾跟塔利班簽訂撤軍協議,雙方保證撤軍過程不使用武力(結果 …… )。拜登政府上台後,照原訂計劃從阿富汗撤出,在2021年7月美軍整個撤離。從這邊可以看出,從阿富汗撤軍是兩黨的共識。
2、
在美國發起對阿富汗戰爭,以及現在撤離時,都擁有高度的、跨黨派的民意支持。在七月份的多份民調指出,贊成撤軍的民意都在七成左右,而且兩黨支持者的贊成反對比例是差不多的。
這是由於,這場似乎永無止盡的戰爭,官方數字顯示至少超過四千名美軍和盟軍、超過六萬名阿富汗政府軍陣亡,美國國會在2017的調查報告指出,總花費已經超過2.4兆。此時的民意已經無法支撐這樣子龐大的開銷繼續下去,而且重點在於美軍繼續留在這邊,也無法結束戰爭,實際上的好處並不多。
3、
在這20年間,阿富汗政府並沒有建立起有效運作的政府,更沒有可以打仗的部隊。雖然美國和聯軍持續援助軍武設備並提供訓練,但以結果論來說是失敗的。這二十年來,雖然各層面的改變的確有發生,但仍無法改變複雜的政治格局。這樣的結果並不只是貪腐的問題,還有部落政治等等因素。
當塔利班開始反攻,阿富汗政府軍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反擊能力,各地幾乎都是開城直接投降。
等等,這場景似曾相識?一國之內的內戰,美國介入幫忙,最後放棄了扶不起的阿斗,另一邊勢如破竹贏下內戰(揉眼)。不過,這可能是太過簡化的說法。許多媒體都針對阿富汗情勢做了分析,尤其是討論為什麼崩潰這麼迅速,例如華爾街日報(https://on.wsj.com/3xJcFLv )。
為什麼阿富汗軍隊快速崩潰?重點:
(1)塔利班趁著與美國和平談判期間,可以好好地集結起來。現在就是抓住美軍離開的機會,大舉進攻。
(2)阿富汗的政府軍一向都是配合美國的訓練、且和美軍一同作戰。現在失去了美國的空中優勢與資訊整合,地面部隊的戰力就大幅流失。
(3)阿富汗政府的領導力不夠,吸引力遠不及塔利班。再加上政府運作出問題,許多部隊領不到薪水、也沒有足夠的後勤,塔利班加以威脅利誘、保證軍人們的安全,就讓許多地方的政府軍直接投降。同時,塔利班和各地部落長老的關係很好,透過他們去向政府軍招安,甚至還會提供物質補償。
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勞可(Ryan Crocker)認為,美國對當前狀況必須要負責。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在沒有阿富汗政府參與的狀況下,自行與塔利班談判,後來阿富汗政府被迫要釋放五千名塔利班戰俘,這些人後來都回到了戰場上面成為塔利班的即戰力。最後一根稻草是美國政府加速撤軍的行動,重創了阿富汗政府與軍隊的信心。
4、
簡單盤點這20年來的狀況,美國方面達成的目標是推翻了多個被認定為恐怖組織的政權,減少了對美國直接攻擊的恐怖行動。然而,事實上中東政治並沒有因此而穩定下來,反而更加混亂。這二十年來的行動以失敗作收,對美國的形象損傷更是無法衡量。
華府智庫圈風向:多半對拜登政府的撤軍「作法」表示非常不滿。例如哈斯(Richard Haass,老牌智庫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主席):「This looks to be both a major intelligence & policy failure with tragic consequences」。政策圈的人們多半認同必須撤軍,但都認為沒有處理好。
目前反對撤軍的人是少數,但絕大多數的意見都認為拜登政府在把軍隊撤出阿富汗的策略「執行」出了很大的問題。即使撤軍是兩大黨的共識、且從前面兩位總統任內都有規劃,但是目前的狀況(迅速丟掉整個阿富汗),拜登政府絕對是難辭其咎的。
不過話說回來,到底怎麼樣才能達到好的執行成效呢?目前看到的討論似乎較少(畢竟社群媒體上面無法長篇大論),而且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阿富汗的部落政治。在缺乏官僚制度運作的狀況下,政治組織的型態仍然非常傳統,不利於制度的建立與運作。
5、反駁疑美論
即使如此,我們並不認為,當前阿富汗局勢可以拿來直接套用在台海。許多統派媒體指出,美國就是會棄盟友於不顧,隨時都可能會拋棄盟友。
事實上,所有反美、疑美論者論述的共通之處,就是否定除了美國以外任何國家的主動性(agency),講得好像美國可以決定一切事情一樣。其實,從各國自己的角度來看,只要一個國家跟美國的利益有重疊的地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們和美國的同盟基礎仍然存在。
例如以台灣來說,台美共同利益的基礎在於:在美中對抗的情勢底下,位於「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再加上半導體產業鏈等因素。而台灣自己的努力方面包括:這幾年很努力地完成民主轉型而且經濟發展各方面都非常成功,而且也持續地配合美國政策,有各方面的合作關係。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以及持續的國防資源投入,才是國家安全的最根本所在。
反觀阿富汗政府一直無法成功建立起有效治理的制度,因為沒有足夠的動力和領袖帶領大家完成政治轉型。之前最具有聲望和能力的是2001年時的北方聯盟領導人馬蘇德,但他被自殺炸彈炸死了,之後北方聯盟再也推不出一個有能力和聲望的領導者(https://reurl.cc/qglk5D )。
很多人每次看到中東情勢很亂,就會第一時間出來講說美國不負責任、美國隨意背叛盟友(先前的例子像是庫德族),其實這些講法都忽略了美國合作對象本身的條件。再說,美國也在阿富汗待了20年 ……。對台灣來說,疑美論到底是要推論什麼呢?是說台灣應該棄美國而去?不要跟美國交往?不要配合美國的政策?
我們真的非常懷疑這些炒作背後的目的,對於這些不斷強調說台灣孤立無援、隨時會被放棄、被中共入侵的時候一定會輸的論點,實在感到非常鄙視。台灣的國家安全不是「只靠美國」保護(更何況美國根本沒有駐軍在台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防衛意志。
住海編:「阿富汗陷落,讓我們重新思考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之所在在哪裡。實際上,美國撤出阿富汗,算是回歸了馬漢海權論所揭示的傳統英美全球大戰略佈局,也就是不實際在陸上擴張,而強調控制重要航道。民主人權很重要,但最好能和地緣戰略利益重疊,例如在台灣就是重疊的。不然說實在的,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可能還不如烏克蘭,而烏克蘭更不如立陶宛。」
從地緣政治來看,接下來很可能的發展是:中國必須花費更多的心力在邊疆,而美國有更多有餘裕關注印太。
不管如何,台灣要做的事情是要看清楚國際政治的發展、持續增強自己的實力,而不是鼓吹失敗主義、整天講說自己會被遺棄、甚至一直去講說中共有多強大多厲害然後美國很弱。了解大國之間的政治角力以及大國的利益所在,我們更能夠知道該怎麼做政策上的調整。
關於阿富汗及中東局勢,我們會再持續做更新與討論。相關的素材會先蒐集在下方。
#看了這麼多的新聞
#實在不得不為所有受苦受難的人們致哀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4小時挑戰賽~第一次組隊PK!!!!準備迎戰HowHow+藍亦明,食衣住行育樂字路口~看誰比較會買東西,輸的幫對方付錢啦!!!!!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訂閱蔡桃貴:ht...
七月半內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天氣 經濟學人:增溫3度地球將無安全之地》
{稿頭}
1) COP26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高峰會,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G20環境部長會議7月22、23日在義大利拿坡里召開,會後公報同意努力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會加速行動達到目標,是首度G20承認增溫1.5度的緊急性,但就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或刪除補助化石燃料上,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動,未能達成共識。7月24、25日51國在倫敦召開的氣候會議,同樣未能在淘汰燃煤上達成共識。
2)頻繁極端天氣事件
2021年1月西班牙百年暴雪。三月新南威爾斯百年一遇水災。五月莫斯科創60年高溫紀錄。七月歐洲洪水、北美熱浪野火、鄭州、印度和倫敦暴雨。氣候科學家們承認似乎已無法及時預測極端天氣的強度。
3)全球暖化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加劇極端天氣,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指出,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氣溫上升3度,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氣溫上升4度,南北極冰層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二氧化碳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4)巴黎協定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還要實現中國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年零碳排。
5)海平面上升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報告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內文}
聲音來源:Euronews主播(2021.1.11):「西班牙當局加速清理,超過百年來,該國有紀錄下最高降雪量。」
聲音來源:7News Australiar記者(2021.3.20):「往下游處,位於新南威爾斯中北海岸的塔瑞鎮,淹沒水中,近20個海岸小鎮居民被要求撤離,創紀錄的降雨帶來豪大雨量。」
聲音來源:Arirang News主播 (2021.5.18):「莫斯科5月中旬氣溫,出現60年來最高紀錄,這樣十分異常的亞熱帶高溫,通常出現在俄羅斯南部的夏季中旬。」
聲音來源:ABC News主播 (2021.7.26):「美西野火極度危險,現在13州竄燒85處大型野火,空氣品質警告擴展到東岸,今天(7.26)稍晚波士頓才剛發布空氣品質警告。」
聲音來源:DW News記者(2021.7.26):「在印度下了數週大雨後,吸滿雨水的山坡地液化坍塌,下方村莊整個消失。」
聲音來源:Sky News記者 (2021.7.26):「不到一個月內,倫敦部分地區兩度經歷嚴重淹水,雷暴雨橫掃倫敦南部和東部。」
暴雪、強降雨、野火竄燒、高溫破紀錄,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占據新聞版面,橫跨南北半球,極端天氣加劇的來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全球暖化」,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就指,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3度的話,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地球將瀕臨失控的全球暖化,在這個未來,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聲音來源: Channel 4 News記者:「北極暖化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還快,過去30年來,北極以每10年增加攝氏0.81度的速度暖化,比全球均溫上升快三倍。
氣候科學家 Emily Shuckburgh:「北極冰層融化,北極海洋會淡化,如果淡化後的海水流進北大西洋,會打亂洋流,對整個北半球帶來巨大影響。」
2015年起草的巴黎協定,以工業革命前,也就是1850到1900年為基準,要求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理想狀況限制在1.5度以下,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影片旁白:「工業革命以來已經歷約200年,在這期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持續增加,助長地球增溫,溫度上升邁向攝氏2度的半路中。氣候科學家表示超過2度限制的話,將會造成致命熱浪、乾旱和野火更頻繁,地球大部分地區將無法居住。」
聲音來源:France 24記者:「氣候學家表示,如果目前的行為和污染持續不變的話,全球氣溫恐增加攝氏4度,將帶來更凶狠的天氣事件。」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4度的話,我們將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地球,南北極的冰都會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最新解凍後的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但即便在這裡,夏季也熱到無法種植作物,除了沿岸地區以外,沒有東西買,生產者也沒有東西可賣,移民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氣溫上升3度的地球,熱帶國家將熱到無法從事戶外活動,兩極冰層縮減無法逆轉,海平面上升的單位將以公尺來計算,上升4度,人類將上演生存大戰,那麼多國在巴黎協定承諾的減碳目標,對控制地球升溫有多少幫助?「氣候行動追蹤組織」估算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中國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零碳排也要落實。
影片旁白:「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發現兩個顯著的問題,首先國家設定的減排目標,不夠大膽足以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且即使所有國家都達到減排目標,氣溫在接下來70年,估仍會上升超過攝氏2度,進入22世紀以後仍會持續增加。再者國家根本沒有達到減排目標,即便是保守的減排目標。」
影片旁白:「如果我們繼續維持過去10年來的做法,地球氣溫最快在2040年就會達到上升2度的限制,可能在2060年達上升3度。唯有盡快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能落實巴黎協定。」
造成地球升溫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在這10年內,全球燃煤發電每年都必須減少14%,才能邁向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但剔除燃煤發電,一直是國際難以達成共識的議題,7月下旬在義大利拿坡里舉辦的G20環境部長峰會和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氣候會議,在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上,都無疾而終。
影片旁白:「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中40%來自煤炭,但氣候變遷還不是唯一的問題,髒空氣每年造成7百萬人死亡,相當於和抽菸一樣致命,燃煤釋放的污染物,會進入人體肺部,經由血管擴散,甚至進入腦部。」
而且二氧化碳也不容易消失,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剩下的有一部分消失在岩層或風化中,要花上萬年的時間,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中心前主任 柳中明(2010):「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頻繁的兩種極端現象,會不斷出現。整體的溫度上升在未來的十年,現在可以預測到2020年,可以看到快速上升的情況。」
2010年公開的氣候變遷紀錄片「正負2度C」,探討全球暖化的衝擊,當時預見的未來,現正發生中。聯合國旗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提出的內部報告指出,都會區經歷越來越嚴重的空污和極端高溫,沿岸地區面臨海平面上升和風暴引發的水災加劇。
影片旁白:「還有其他11個沿岸城市,包括美國4個城市,都受到海平面上升嚴重衝擊,印尼首都雅加達已開始下沉,環境學家警告,三分之一的雅加達地區,未來30年內將被淹沒。」
報告還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且在預期最糟糕的狀況下,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印度科學理工學院教授 N.H. Ravindranath:「短期來看,唯有因應氣候變遷做出改變,長期要減緩影響,基於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我想唯一辦法就是因應措施,如何進一步改善預警系統,如何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基礎設施。」
DW記者:「在1990年代遭遇嚴重水災後,荷蘭決定讓河流有更多空間,就像這條在馬斯垂克市旁的河流,在這個地區禁止興建任何工廠和房屋。」
面臨頻發的極端天氣,能適應的國家就能生存下來,全球氣溫上升超過3度的話,地球將面臨無法逆轉的浩劫,無論國家強弱,恐都在劫難逃。
https://youtu.be/8A954Ql6i_c
七月半內戰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T傳送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8iHoy5vBI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前天晚上為什麼郭董那麼晚,半夜一點才發文確認,拖延的是誰,不是民進黨難道是共產黨嗎?
但是黨政高層困獸猶鬥啊,你看看風傳媒的這一篇報導:【該高層舉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過,當初與BNT洽購案最後無疾而終,是有「合約以外的因素」;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更公開表示,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cut off)。甚至即將離任的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也表示過,台灣購買疫苗的過程因某種程度的孤立遇阻,德政府盼疫苗交易不受政治外力干擾,因此聯繫德國疫苗廠BNT,表明支持台灣獲取必要疫苗的重要性,請BNT盡力與台灣政府達成協議。】這個高層沒說被截斷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台灣自己不買,不然為什麼默德那是美國的疫苗,台灣也是只買五百零五萬劑啊,你說嘛!然後他也沒講德國政府根本就說了不介入民間商業合約啊,這擺明是騙你綠營支持者不讀書不看國際新聞嘛!
2021年3月29日
陳時中表示「沒有看過31塊、32塊的BNT疫苗有廠家拿這個價格賣我們的事情,我這雙眼睛還沒看過這個東西,調到我的頭腦裡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
2021年6月3日
陳時中:「現在大家非常熱心也非常需要,可是現在事實上是買不到的,我幾乎敢這樣子講!」
2021年6月16日
陳時中再次強調:「郭台銘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各大疫苗廠,現在政策上,都是跟國家往來!」
過去一整年都在認知作戰有沒有很刺激!
根據聯合報七月十號的報導:【桃園6日「+0」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市累計649人確診,但立委魯明哲發現7日新增11例確診,累計個案應該只有660例,但市府統計678例,數字兜不攏,質疑多出來的個案是「校正回歸」;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天確診人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的數字,累計個案則可能因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實際居住地而有所調整。】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數字都不能兜攏,要怎麼做科學疫調呢?要怎麼好好的安排防堵病毒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一直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可是實在沒有科學的解釋,你也知道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經達到全世界第八名,在我們之前的幾乎都是有內戰或是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怎麼樣指揮中心都無法解釋死亡率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甚麼,世界第八名ㄟ,日本老年化比我們嚴重,死亡率也沒這麼高啊!到底有甚麼原因會讓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達到這種高度?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七月半內戰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4小時挑戰賽~第一次組隊PK!!!!準備迎戰HowHow+藍亦明,食衣住行育樂字路口~看誰比較會買東西,輸的幫對方付錢啦!!!!!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訂閱蔡桃貴:https://pse.is/TsaiGray2018
► 蔡阿嘎主頻道:http://pics.ee/AGaU2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加LINE好友:https://pse.is/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24小時挑戰賽~第一次組隊PK!!!!準備迎戰HowHow+藍亦明,食衣住行育樂字路口~看誰比較會買東西,輸的幫對方付錢啦!!!!!
► 看HowHow那邊在搞什麼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8ayFAEgoo
#瘋狂24小時挑戰賽 #輸的幫對方付錢 #七月半內戰 #無現金消費 #出門不帶錢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

七月半內戰 在 Monton Cycling - 七月環法月,SKY車隊內戰炙手可熱! 湯瑪士小 ... 的推薦與評價
七月 環法月,SKY車隊內戰炙手可熱! 湯瑪士小火車跟外星人Froome爭的不只是黃衫,更是車隊老大的位置! - #七月底前16半指手套特價290元#這裡 ... ... <看更多>
七月半內戰 在 七月半內戰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your devi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