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晚餐
.
🐻最近伙食好得有點過份🙈
前幾天他說,為什麼最近不做包子餃子呢
我說,好吧,剛好芫荽滿箱可收成
來做芫荽豬肉生煎包
🐻還補充說,記得要皮薄餡靚多汁
🙄🙄🙄🙄🙄
現在不單挑吃,而且還升級到多多要求...
.
那天好友買了桃膠分了一點給我們試試
小小幾粒浸發後竟然變成一大碗
第一次吃桃膠的🐻說
味道不錯👍🏼可以經常做這個
不過...下次水下少一點
才能讓他仔細品嚐
🙄🙄🙄🙄🙄
你能想像到我的眼睛反到上太空了
...... ......
.
又一則笑話
🐻會說「貓」、「狗」、「牛」、「羊咩咩」、「老鼠」等動物的廣東話
最近他學了Mickey Mouse = 米奇老鼠
然後他把其他動物卡通後面自己加上動物名詞
Jerry老鼠、Tom貓...等等
🙄🙄🙄🙄🙄
#相信他學會廣東話比我學荷語更快
.
由上至下,左至右:
-蟲草花螺嘴蒜頭雞湯+芫荽豬肉生煎包
-川貝蓮子百合燉桃膠
-銀魚仔洋蔥炒蛋+猴頭菇淮山玉竹螺頭湯
-木耳蝦球炒荷蘭豆+自家醃製翠肉瓜
-花菇豆腐滷五花腩+蒜香炒西蘭花
-泡菜海鮮煎餅+豆腐雜菜湯(大地魚粉湯底🤭)
-粟米蘿蔔菜乾湯+咕嚕魚塊
.
#農婦兼煮婦
#在荷蘭天天煮中餐
#廚藝趕不上味蕾的進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炎天暑月,天水圍宛如一座密樓圍城,滴風不漏。 高樓下,一路之隔,有一處奇怪空曠地。內有一家小醬油廠,和一排排深啡色的瓦缸。 醬油廠和瓦缸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命根。 男人叫黃國輝,九龍醬園第三代掌舵人。他一生,與醬油有糾纏不清的關係。 曾經忽視到珍而重之。 今天,他每年的生日願望,是長命百歲。人健在,醬園...
在荷蘭天天煮中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炎天暑月,天水圍宛如一座密樓圍城,滴風不漏。
高樓下,一路之隔,有一處奇怪空曠地。內有一家小醬油廠,和一排排深啡色的瓦缸。
醬油廠和瓦缸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命根。
男人叫黃國輝,九龍醬園第三代掌舵人。他一生,與醬油有糾纏不清的關係。
曾經忽視到珍而重之。
今天,他每年的生日願望,是長命百歲。人健在,醬園才可繼續在空地上,親吻陽光。
九龍醬園,100年老字號,但無論工廠招牌,產品招紙,甚至黃國輝的卡片上,都很少出現九龍醬園一名。有的,只是美珍這兩個大字。當中原來有轉折。1917年,黃和甫(黃國輝的爺爺)和幾個鄉親合作,創立「美珍醬油菓子廠」,生產豉油、醬料、涼果、酸果等,主要賣埠歐洲。生意一直不俗,直至1941年,香港淪陷,因正值日本攻打美國,見「美珍」招牌有個美字,頓生憤懣,切斷外銷之路。當時已傳到第二代黃洪(即黃國輝的爸爸),將美珍改名,其時醬園設於九龍城,遂信手拈來「九龍」一名,專注內銷,獲不少街坊食客賞識,亂世現生機。戰後,他們決定保留九龍醬園字號,服務香港,美珍繼續主攻外銷市場,花開兩朵。「所以九龍醬園,其實即是美珍。」
五十年代是豉油盛世。「我聽阿爸講,香港嗰時有五大家頭,華珍、宜珍、冠珍、美珍、品珍,我們排第四,嗰陣好巴閉,做豉油真係有出頭天。」當時香港經濟起飛,九龍醬園出口內銷生意兩得意。那時坐巴士不過一毛幾角,他們卻能靠賣豉油,年賺過百萬。全盛時期,西環、中環、銅鑼灣、天后和筲箕灣皆有分店。九龍醬園,於醬油界是無人不曉的巨人。
奈何到八十年代,地價急升,需要大片土地的豉油業大受打擊,又因粗製、廉價豉油氾濫,令珍字輩老派豉油廠一顆一顆墮落,有的移民,有的轉行,有的不再生曬豉油,輝煌日子成絕唱。美珍醬園,也要從九龍城搬到元朗屏山,部分廠房被迫北移至大陸,門市只餘嘉咸街一家,他們更獨靠美珍的外銷生意,補貼九龍醬園的本地生產。黃國輝說笑道:「如果當時無賣塊地畀政府,留到依家,可能好似人哋賣豉油賣到起咗XX花園。」八十年代是豉油業最艱難的時間,偏偏黃國輝卻在這時接手祖業。
人在異地 方知誰最珍貴
天天吃着豉油,小伙子不會細味其中,到失去時,才發覺有些東西留在心中。黃國輝18歲到加拿大留學,大學讀農務系,習慣當地生活,惟獨吃不慣西餐,轉吃中餐,卻又覺得不對勁。初時以為水土不服,後來才知是豉油「出事」:「我食靚豉油長大,以前唔覺亦唔識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次,爸爸到加拿大探他,帶來一樽自家出品,他吃後,雙眼發光,是從前吃慣純正的味道,是自己深處味覺的記憶。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祖業。
1981年,29歲的黃國輝,決定回流香港,試過出外找工作,「漁農署、ICAC都請我,係幾巴閉。」但還是心繫家業,最終被父親說服,加入醬油廠。黃家三兄弟中,只有他肯承繼。「始終要有人做。阿哥喺加拿大當會計師,細佬啱啱結婚有家室,我最吊兒郎當,所以阿爸氹我入局,哈哈。」開初他抱着一試無妨的心,但一栽進去,才發現有他珍視的價值。
黃國輝在外地十年,浸過鹹水,知道天空很闊。但自從踏進廠房,他才驚覺原來一家小小的醬油廠,一樣是個大千世界。祖傳家業,秘釀一支豉油,材料、時間、工夫全部都很重要,絕不能急功近利。
製豉油,先要將黃豆烚熟。再將麵粉與黃豆拌勻,給菌營養,讓它通氣。接着是上糟,將黃豆放進攝氏40至42度的房間內,發酵一星期。然後於缸內,淘入攝氏18度的鹽水,在陽光下生曬,平均曬期100日。
「陽光可分解黃豆內的胺基酸,是最天然最乾淨的方法。」九龍醬園的豉油之所以好味,全因其堅持生曬,跟外頭用機器弄乾,風味是兩碼子的事。陽光好,黃豆的胺基酸分解得快一點,豉油會呈黑漆,味道濃郁,豆味猶存,色香味俱全。但若陰天下雨,黃豆未能及時分解胺基酸,色澤未夠,味道稀淡,惟有多熬一會,延長收成期。一切就是這樣要望天打卦,導致不能大量生產。
擇善固執 帶來意外收穫
九龍醬園現時共賣五種豉油,不少都走高質路線,專攻食家市場。經天然生曬的,主要分為「頭抽」及「二過」兩種釀製方式。最招牌的是「頭抽」,用燉雞打個比喻,一隻雞燉一鍋湯,頭啖湯永遠是最濃縮,自然鮮味十足,稱作「頭抽」,加水煮下一鍋的,必然會變淡,那稱作「二過」。其「金牌生抽皇」及「金牌抽油皇」均是頭抽,放瓦缸100日,味香濃,豉味足,賣百多元一瓶,依然有價有市。次一點是天頂、原生抽、甜豉油等,是抽走頭抽後,再加鹽水曬100日而成,正是二過,各賣七十餘元,味道次一等,但依然甚具風味。
他們的豉油與別不同,還因其古董瓦缸,白天吸收,晚上懂透氣呼吸,令豉油味道更鮮活,是石缸無法比擬的味道。可惜瓦缸屬古董,買少見少,加上佔地甚廣,不合成本效益,所以不少醬園,寧用化學方法取替,摒棄傳統。「瓦缸釀製,好多時會帶來一些意外收穫。」黃國輝順勢一指瓦缸邊緣,看到一些鹽的結晶,他說,那是盆鹽。
原來用瓦缸生曬黃豆時,水分蒸發,結成鹽霜,證明鹽度飽和。他隨即用鏟子,從盆中刮出棕啡色的結晶,再放到鋼造網子上,用錘子逐塊敲打。這就是盆鹽,味道帶豆香,鹹而鮮活,用來煮湯,往往令味道更添層次。但盆鹽難求,不常有,所以較少公開售賣,只在食家熟客之間流傳。黃國輝續道,有時夠產量也會賣,但要一百元一小瓶,屬寶中之寶。
即使能製作出高質產品,但豉油生意,在香港,還是不易為。九龍醬園內銷本地,只佔公司的10%,黃國輝需要靠外地訂單,才可找到生存空間。「我們現時最大出口國是荷蘭,荷蘭一個省的訂單,都大過香港啦。貨櫃小的20呎,大的40呎,一落地就收錢。」他們把豉油、醬料、酸果等,用美珍名義,出口到外國,有華人的地方,有中菜的地方,就有他們蹤影。反觀香港市場呢?實在細小,「邊度有得賺呀?計時間、心機、人工,最多打個和。」但黃國輝卻甚聰明,知道香港食家多,懂得欣賞高質豉油,專攻優質市場。論質素,美珍出口到外國的,根本沒法比,就算是AA級,也不過從石缸中榨取。「外國人唔識分,睇價錢做人。係香港食家食客先食得咁招積。」黃國輝從來沒想過放棄香港市場,他只想在狹窄的路上,找出生機。
是故九龍醬園也兼賣不少偏門的失傳食品,如夏天時令的仁稔。「以前錦繡花園附近滿山都係,後生仔未必知係乜!」現時在香港難找,他們惟有從國內特地找回來,每年只有五六月當造,較罕有。將它用豉油與糖醃製,製成小吃,酸酸甜甜,清爽盎然,是悶熱夏天的最佳涼伴。「齋做豉油,齋做香港,真係無得賺,惟有兼做其他,咁先有利可圖。」
不離不棄 路上注滿記憶
黃家大部分人,已經移民加拿大落地生根。惟獨他和父親,這些年為醬油廠鎮守香港。「我唔鍾意嗰邊嘅生活,嘢食唔得,我條根喺香港,始終唔想離開。」他寧願辛苦點,做太空人兩邊走,也從未想過離開。爸爸幾年前過身,工作到九十歲,每個星期落廠一次。黃國輝迄今也六十有七:「我沒冀望下一代接手,反是希望自己健康,做多30年。」他的子女都身在加拿大,暫未有人想回來幫手。兜兜轉轉,就只剩下他,孤身走我路。
黃國輝如老爸一樣,天天回廠,一個人,偶而會想起從前的日子。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只是當時不知道;他拖着爸爸的手回廠上班,「以前未有屯門公路,行青山公路入廠,好遠,路邊都是牛,好似去旅行咁開心。」言教不及身教,老爸日復日的工作,竟影響了身邊的年輕人。黃國輝應承過爸爸,一日人在,一日都有九龍醬園。
「我好記得,爸爸好勤力,總係做嘢到深夜。有一次,晚上離開工廠,街冇晒街燈,阿爸開車摸黑搵路,搵咗足足一個鐘,佢一直搵光嘅地方。」當年摸黑找路的畫面,就這樣烙在心中,當身在一片漆黑中,他仍相信會有路,和有光。
九龍醬園
地址:中環嘉咸街9號
營業時間:8am-6pm(星期日休息)
電話:2544 3697
撰文: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在荷蘭天天煮中餐 在 荷蘭人體藥物試驗奇耙職缺#躺著賺站著花#化身實驗兔與小白鼠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人要是一失業就會想到去賣雞排, 但天生煮飯不好吃的荷蘭人對煮吃的實在沒什麼熱情, 比較複雜的料理都是外國聘來的廚師煮的。 ... 連超基本的荷蘭炸物店, 就是那種東西 ... ... <看更多>
在荷蘭天天煮中餐 在 猴頭菇太空包-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推薦與評價
花菇豆腐滷五花腩+蒜香炒西蘭花 -泡菜海鮮煎餅+豆腐雜菜湯(大地魚粉湯底 ) -粟米蘿蔔菜乾湯+咕嚕魚塊 . #農婦兼煮婦 #在荷蘭天天煮中餐 ... <看更多>
在荷蘭天天煮中餐 在 Re: [心得] 阿姆斯特丹人氣早午餐Omelegg~名過於實? 的推薦與評價
我沒有吃過這間的早餐,所以我不是來評價它好不好吃的,只是看到它「可能有名過其實
的評價」,藉本文聊一下我的想法。
大致上來說,荷蘭或其他歐洲國家的早餐一般都很簡單。就荷蘭來說,麵包夾起司/火腿/
果醬,再配上優格或咖啡就解決了;法國也是麵包+咖啡就叫早餐;西班牙、德國、奧地
利也是,他們都是在麵包上做變化,英國倒是比較重視早餐。所以這家看圖片算是非常豐
富,可以看到網站上的外國人給好評的人很多,但是跟台灣的比,就會覺得soso。
再來,外國人很少在早上平日吃蛋,因為外食很貴,也沒有像我們四處林立的早餐店。在
荷蘭的超市,一個三明治就要價2.5歐以上,所以一般人都會在家吃,除非媽媽有空準備
,否則想吃蛋要等晚餐或假日,吐司夾水煮蛋或煎蛋就很豐盛了!
但我們不同,平時就有許多選擇,例如我們要先考慮要吃哪間的早餐店,假如選擇蛋餅,
又有好多種口味任君挑選,我們不用在家自己煮就可以吃到的外國人眼中豐盛的早餐,讓
他們很羨慕。我的新加坡朋友,她們來台灣五天,天天都捨棄飯店早餐,覺得外面早餐店
便宜好吃種類多,且便宜到爆炸(對她們來說啦),恨不得搬一間台灣早餐店回去!
然後對於早午餐的定義,我覺得我們有自成一格的早午餐文化,例如我們刻板印象早午餐
就是西式食物,一定要澎拜,有蛋有麵包有薯條薯餅有牛奶咖啡柳橙汁...但其實歐美對
早午餐的定義僅是--『在介於早餐和午餐的餐,因為起床較晚或上教堂的緣故,故在早餐
和午餐之間的時間吃東西,通常吃早午餐的時間是假日』。
所以這間店有沒有言過其實呢?應該看個人感受,我覺得大家還是可以嘗試的,但既然有
版友提出了,大家就不要抱非常大的期望,或許你會覺得不錯也說不定。
附上一張我在荷蘭某小鎮旅館吃的早餐:
看起來很澎拜,但也就是種類多一點,C/P值合格,美味度so so。
但這在一般荷蘭人眼裡算是很「Fancy」的早餐了,因為一般假日有如下圖這樣,就非常
棒了!
我覺得在吃的部份,台灣的飲食文化和要求程度都比其他國家講究,這是我們不知不覺間
養成的習慣,如果我們早餐也跟他們一樣簡單,只有饅頭+豆漿,一樣不外食自己煮,大
概就會覺得這樣的早餐非常 amazing 了吧!
以上只是個人淺見,在台灣覺得什麼早餐都吃膩了,出國後發現「有吃膩早餐這種心態」
簡直是一種幸福!
---------------------
https://www.facebook.com/MSCURIOUSMRWINDMI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01.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uropeTravel/M.1498267230.A.AB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