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西安餃子宴》
那天早餐先吃了份孜然包子,吃完走著走著看到有賣糊辣湯的,便又來上了一碗。然後去參觀建於唐朝永徽三年(652年),為玄奘抄寫和保存佛經而建造的大雁塔。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京都是仿造唐朝的長安建造的,登上大雁塔看長安城更是一目瞭然。
中午吃的是岐山臊子麵。臊子就是麵的澆頭,肉臊飯的臊就是這個臊。而晚餐則是西安餃子宴。
西安餃子宴是西安解放路餃子館自1980年代開始研製的。不過是怎麼研製呢?
那就是跑遍北方各大城市。哪裡的餃子出名就往哪跑,往哪學。然後經過多次實踐後,再精挑細選出108種。分為「百花宴」、「牡丹宴」、「龍鳳宴」、「宮廷宴」、「八珍宴」等幾大系列。
熟製方式有蒸餃、煮餃、炸餃、煎餃與烤烙。造型有的似蝴蝶、有的如雲朵、有的如海貝,型態各異,五花八門。僅餃子封口的做法,就有大折邊、小折邊、裂口邊、麥穗邊等。更引人著目的是模仿各種動植物造型的仿生餃,比如核桃餃就是從外型、顏色到內餡,就如同一顆真的核桃一般。澳門8餐廳那有名的金魚蝦餃,在西安則是腹肚圓、滾眼泡突出、修尾擺動的金魚蒸餃。
西安餃子宴用料之豐富更是讓人眼花潦亂,從燕窩、海參、魚翅、鮑魚、干貝這些山珍海味,到常見的牛肉、豬肉、羊肉、雞、鴨、鵝、魚、蝦、海鮮,還有時令蔬菜、新鮮水果,應有盡有,都可以成為餃子的餡料。
而根據不同的季節,西安餃子宴也可以吃到代表該季節特色的餃子。春天有「野薺菜蒸餃」和「雞米青筍餃」;夏季有「雲朵蒸餃」和「五味蒸餃」;秋天有「荔枝蒸餃」、「童雞栗子蒸餃」、「蟹黃蒸餃」;冬天則有「冬筍魚香蒸餃」、「冬蓉蒸餃」等。
在口味上,不但有北京人愛的麻醬餃、陜西人嗜的秦味餃,還有山東人喜歡的鹹鮮口味魚肉餃,甚至還有四川口味的麻辣餃和魚香餃。
餡料的製法,也分成傳統的打漿吃水法、煸餡、醋溜餡和拌餡等。可說是匯古今餃子之精華,集四方餃子之大成。
西安最早經營餃子宴的餐廳除了解放路餃子館外,還有德發長餃子館和光華餃子館。
那天晚餐吃的是1936年開業的德發長餃子館。
1984年,在借鑒同行經驗,研究大量史料與民間典故之後,它們推出了「二龍戲珠」、「金龍迎賓」、「龍鳳呈祥」、「雞鴨宴」、「貴妃宴」、「鴛鴦宴」、「吉祥宴」、「三鮮宴」、「羅漢宴」等九大類,包括了海味餡、三鮮餡、肉菜餡、素味餡、野菜餡、八珍餡、五仁餡等100多種花樣餃。
舉豪華餃子宴的菜單為例,先上進門茶三炮台,接下來是白瓜子,酥花生仁、葡萄乾、開心果四乾果;蜜桔、蘋果、獼猴桃與香梨等四香果;然後是一花拼龍鳳呈祥;八圍碟佛手海蜇、雞絲凍粉、蒜泥鴨掌、火靠紅蝦、菊花皮蛋、醬燻牛肉、芥末香椿、鹽水桂花鴨。而在接下來的開胃羹銀耳蓮子羹之後,就進入主題餃子了。
餃子宴的主角餃子的部份分為四組,每組之間會插一湯。第一組包括了一品蒸餃、海味八寶餃、銀耳蒸餃、蛋黃干貝餃,插一湯為高湯狀元小餃;第二組為一口香、二龍戲珠、三鮮水餃、四喜蒸餃,插一湯為山楂奶酪;第三組有馬蹄魚肚餃、麻醬蒸餃、糯米雞餃、春筍銀針。不過,由於第三組之後緊接著就是太后菊花火鍋餃以及最後一道水果拼盤,因此就沒有湯品了。
所謂的太后菊花火鍋餃是一種雞湯餃。慈禧太后在1900年躲避八國聯軍來到西安時,因為沒有御膳伺候,廚師便將廚房的雞肉剁成雞蓉,然後加調味料拌成餡,包成像是去皮銀杏般的精巧小餃子,再燃起一只鍋在雞湯內加了海米、青豆、韭黃、番茄的菊花火鍋,把小餃子下鍋邊煮邊吃。夜幕下的暗淡燈光、火鍋透出的火燄,加上銀白色的小餃子,相映成趣讓,慈禧吃得是讚不絕口。於是,後來慈禧離開西安回北京時,就把這位廚師也帶回了宮中,而這道菊花火鍋餃也就流傳了下來。
另外再介紹個海鮮餃子宴,四乾果是白瓜子、黑瓜子、葡萄乾、大杏仁;然後直接是一花拼的百鳥朝鳳;八圍碟有五香燻魚、烤紅蝦段、海米芹菜、佛手海蜇、麻油螺片、雞絲凍粉、蒜泥海帶結、椒油金針菇。開胃羹為干貝玉米蛋花羹。餃子為兩組,分別是第一組的海紅魚翅蒸餃、三鮮水餃、蝦肉炸餃、海蠣鮮肉煎餃;第二組的韭黃魷魚餃、海腸小餃、蝦籽蒸餃、螃蟹獻黃酥餃;二組之間插一湯珍珠翡翠湯,二組之後為御龍火鍋八仙小餃。
正所謂一餐餃子宴,嚐遍天下鮮啊 ~ 吃飽喝足,出來看著被雪點綴著的西安鐘樓,甚美 ~
#西安餃子宴 #百年飯桌
延伸閱讀:《能夠讓我吃完這碗糊辣湯嗎?吳聘愛吃的葫蘆雞與那些肉夾饃和羊肉泡饃:陜西菜之兵法》 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33841081-
「借花獻佛典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李民傑(奸的好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金光] 仙古狂濤08 冷知識番外篇- 看板Palmar_Drama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無條件支持佛光山叢林學院-悲。智。願。行。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借花獻佛意思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借花獻佛意思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借花獻佛典故 在 借花献佛丨普陀山智宗 - YouTube 的評價
借花獻佛典故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上)〉
#鳥、番薯和豬腰#
老師一句話沒說完突然停下,我們在等。
他悠悠地:「你們聽,外面有小鳥在叫。」說完就開始模擬它們之間的對話,滿頭白髮瞬間不見。
「今天有比較熱喔?唧唧唧。」
「對啊,這個天氣是這樣啦,齁。唧唧喳。」
「在樹枝上站站我也要去接我家小鬼啦。」
「嘰喳喳。起風了。」
繼續上課。
老師講啊講到一半,想起什麼便停住了,忽然,像是對我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孔子有個弟子通鳥語呢。真妙。」
中文系的老師詞彙量都很驚艷,經常迸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典故或比喻,每每這時,頓感渾身清爽。
因為我從廣東來,老師很愛逗我說粵語。有一次發言,我說:「當時世界的目光並未曾注視過台灣,這一滴眼淚。」
聽到後半句,老師的眼睛瞬間眯彎了,瞧瞧這小妹妹,好大的能耐!他在嘴裡重復默念「一滴眼淚」,好多次。
繼而打斷我說:
「台灣是一顆蕃薯。」
好吧,一顆眼淚確實矯情,
改為「一彎月亮」好了。
他不,堅持道:「一顆蕃薯。」
番薯可以,但老師怎麼也接受不了課本里有關芒果的注釋是「豬腰狀」,他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碎碎念,豬腰,嗯?豬腰!豬腰...唔,好吧豬腰。
#傲氣與孤獨#
悄悄觀察我發現,老師會忍不住把眼睛飄向窗外,我知道了,大約是惦記著鳥。
入夏的午後困意襲來,認真聽課的人並不總是那麼多,但老師絲毫不在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文字為鄰的人總有些不可言說的傲氣與孤獨。
普遍散漫的學風下,遇到不遷就、不討好學生的老師,我都打心底里佩服,這位老師便是,一敲鐘就上課,講課有自己的節奏和水平,學生聽不懂就多做功課去!
這樣的課堂混是混不下去的,但認真的學生就自然收穫滿滿。可謂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呀。我超喜歡。嗯,喜歡得不得了。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我就和老師熟起來了,下課後被叫去吃飯喝東西,同行的還有助教學長和幫忙照顧老師日常生活的看護姐姐。
老師突然問我:你覺得台灣有什麼不好?嚯,果然没跟我客套的!
我也就老實交代了,我說我是覺得台灣的課堂腦電波共振不是很夠,大家會神遊太虛。
對了老師你上課到一半冒出一句「孔子的弟子通鳥語」更像是自言自語,他聽了大喜,說:「對啊我上課其實都是在自言自語欸!」
接下來的聊天過程中,老師一不小心以「爺爺」自稱,我反應迅速,把對他的稱呼順勢從老師改為爺爺,立刻親切多了!
但說來也奇怪,從那天起,
我們的師生緣分,
確實也越來越深了。
#隨時考試#
我們幾個在世新的食堂吃飯,
另外一位老師跟爺爺打招呼,
坐下來一起聊天。
爺爺斜傾身子,眼珠子咕嚕轉:「考考你,你和這位老師身上共有的非漢族血統是什麼?」非漢族?什麼是漢族血統我其實都搞不太清楚,瞎蒙很久才答出來是鼻子。
接著,爺爺又出了好多題,「那存在主義在這裡的表現是?」「你猜他的姓氏是什麼?線索就在剛才的談話里哦。」結果我都答錯!
爺爺搖搖頭,
說你都沒看書,
你要多看書。
是啊!嗚嗚嗚,我都沒看書!
啊啊啊啊啊!
爺爺說他喜歡隨時考試。
我說那我喜歡隨時考零分。
爺爺哈哈哈哈哈哈。
爺爺說你這樣沒有資格做我孫女啦!
我說所以我才要當你孫女啊!
爺爺哈哈哈笑說這鬼丫頭嘴巴很甜。
話說回來,
被長輩叮該多看點書的感覺居然是
很!幸!福!
#彌勒佛和算命道長#
我說爺爺你笑起來好像彌勒佛哦!他哈哈哈哈哈哈,跟旁邊的老師說:「我一個基督徒,她卻說我像彌勒佛。哈哈哈哈哈哈。」
那位老師卻沒能領會這份幽默,一本正經地說:「所以說她缺乏社會經驗嘛。」哼。所以同為老師,我喜歡爺爺多過喜歡你嘛。爺爺看向我,我倆默契地眨了眨眼。
爺爺是耶穌的信徒,卻喜歡解說手相,有模有樣的,又像個算命道長。
只見他看了看我的掌紋,便說道:「這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的成功是因為天份,但你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努力的成果。」
我不服,反問道:「所以我是個沒有天份的人嗎?」他說不是,天份對你來說只是起點。我哈哈哈笑說爺爺講話也很甜。
爺爺噘起嘴巴,像在思考,他問我在家裡說話有人聽嗎。我說我以前是個在家裡不怎麼說話的人。
他說他看出來了。「但我已經意識到了,所以決定要多開口說話了。」爺爺說:「嗯,這很好。」
那一整個學期,我每天都特別期待禮拜四,因為聽完爺爺的課以後,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吃晚餐。
有時候學生多,坐滿一圈,我們從西式吃到中式吃到日式,話題從天南到地北,邊吃邊聊,我看啊,爺爺那一節課的工資大概全用來付餐費了!
爺爺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總是非常溫馨,平日還會給我傳來徵稿信息,鼓勵我多參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聯合報的瓊瑤讀者心得徵文,我還因此回顧了一下從前在大陸看過的瓊瑤劇。
爺爺對校園裡的課外活動很感興趣,我曾在校運會啦啦隊比賽上偶遇爺爺,那天是週末,他卻特別趕回學校看學生表演,真有活力呀!
因為跟著爺爺的緣故,我還混了一個觀影體驗不錯的前排位置!學期末段的時候,我跟爺爺一起去學校附近的文藝空間看傳播學院學生辦的攝影展,他說有從前的學生邀請他,我倆便利用中午時間去捧捧場!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老師(下)
#爺爺的研究室#
看完啦啦隊表演,爺爺問我要不要一起吃飯,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便打電話邀請助教學長買便當到研究室來,我們幾個一起吃。
爺爺的研究室在世新大學舍我樓的十一樓,所謂高處不勝寒,來往的人不多,很安靜,適合沈下心來看書或小憩。
我對爺爺研究室的第一感受是:哇,好多書。除了書架上黑洞般裡裡外外好多層,還有的書都堆到地上去了,一摞一摞的。
除了現代文本,爺爺這裡更多的是文言文和古書。隨手抓起一本,都有一堆有趣的事可以講。
例如這本《說文解字》,爺爺告訴我裡頭注釋中的「切」是什麼,一般來說是指用幾個字共同輔助表某個單字發音的音標規則,類似我們今天使用的注音或拼音波潑墨佛。
有趣的是,古代人們常將「切」應用於黑話接頭,例如兩個匪徒到了一座茶館裡,佯裝用餐,實則觀察適合打劫的對象,找到目標後,兩人當然不可明目張膽地說「打劫他咋樣?」,這時候,他們就會利用切來給彼此傳遞信號。
研究室一進去便有一扇屏風,上頭貼滿了學生親筆的賀卡和信件,有祝福,有思念,有感謝,爺爺十分珍惜。
牆壁上的筆墨作品掛得滿滿當當,有各種各樣的漢字字形,我只知道上面有很多我看都看不懂的書法作品,其中一幅的字特別像一隻頭上有三道痕的老虎!
漢字是通行至今的世上最古老的文字,從先秦、秦、漢、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到現代,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我看啊,在爺爺這裡也有一部中國文字發展史!
爺爺指指一幅對聯墨寶,說是學生送的,讓我猜猜這是什麼意思,我一看,「屈子當年投水去,徐師今日駕雲來。」
爺爺見我文學素養捉襟見肘,
只好自己破梗:
「我的生日是端午節!」
我恍然大悟,噢!端午是屈原投江的日子,而爺爺正好在那天呱呱墜地。
「白底黑字,我當時還以為自己收的是輓聯呢,他好像在咒我仙逝歸西!哈哈哈哈!」雖然爺爺這麼說,但顯然他很滿意學生這份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啊!
那天,爺爺準備寫一首詩悼念往生的友人,我看了,說其中「乘鯤」二字用得好,爺爺說這是有來由的,這位友人生前研究《莊子》,所以用乘鯤向他致敬。
鯤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
鯤,傳說中的大魚,生活在北邊幽深的大海,而台灣本身就是一座海島,大魚海棠,蓬萊仙境,鯤生於斯,長於斯,最後沈寂於斯,飛升於斯,如此說來,這「鯤」字便實在是匠心獨運,好玩好玩!
高中語文老師曾在課堂上告訴我們,有機會的話,讀中文要去找台灣人取取經,學繁體中文,學傳統文化,趣味無窮,可不嘛!
訓詁學多有趣啊,說文解字多好玩啊,以前真不曉得中文這麼過癮,嘗到甜頭以後,我有事沒事就往舍我樓十一樓跑。
#文學華山論劍#
當有人問到董卿為什麼要開創一檔古今中外經典文學的大型朗讀節目《朗讀者》的時候,她說:「因為文章在那裡。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字被忽略了,被遺忘了,被淡漠了,甚至被丟棄了,是很可惜的事。」
爺爺專門開了一門課,帶學生研讀《史記》,他曾在課堂上跟我們開玩笑說:「讀書當然要讀經典啊!人生這麼短,哪有時間讀有的沒有的。」
爺爺的聲音和語氣像古時候的說書人,聽他念文言文特別過癮。曹丕有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經典的文章,更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養分。
但爺爺也無奈地說,我們沒有可能讓其他系來承擔傳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因為現在的國語教育,讓年輕一代看不懂古文。
在我的印象中,常有一個男同學來找爺爺討論自己作的詩,每當這時,他們二人會自成結界,以譬喻為弓弩,以聲韻為矛盾,以意象為劍戟,小試牛刀,平平仄仄一來二去,好似華山煮酒論英雄,不亦樂乎!
只是爺爺這裡沒有酒,只有我自己帶的珍珠奶茶。當他們有不同意見時,爺爺還會時不時對我說,來!你來評評理。我會說我喜歡這聯,丹、血、桂集中出現,場面飛花般目不暇接、凜冽銳利又氣勢磅礡,贊!我喜歡!
又過了一會兒,爺爺嘖嘖稱奇,說這聯中「下天狼」的「下」字用得極妙,我一看,認同!班門弄斧分析道,下字可謂一箭雙雕!
天狼星在空中,若原來的射天狼只是張弓,而下天狼則直接包含中射之結果,不言而喻,「下」字重讀,元音發音更是讓人痛快。
爺爺說正是此意!師生多人擠在這小小的空間里,以文會友,比劃推敲,動情處還會大力地拍大腿,高聲感嘆一句:「水啊!」
可能是珍珠奶茶糖分過高,
外加便當的澱粉衝擊,
很快我就困了。
爺爺的研究室雖小,卻藏了好多神奇寶貝!我最愛的就是那張可以支開的折疊躺椅,帶一小枕頭,睡起來還不會硬邦邦的。
大家幫我支開躺椅,用小毛毯子把我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就這樣伴著四溢書香,在他們思想碰撞的電光火石中甜滋滋睡去。
朦朦朧朧,隱約感覺有人把燈關了,讓我好睡。耳畔還是那鏗鏘又唯美的中文辭藻,疏繁、風晚清、定無雙...不久,沒聲了,不知道是我睡熟了,還是大家也被困意傳染了...
#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我有好長一段時間跟著爺爺、助教學長、看護姐姐還有其他學生一起去參加爺爺所在教會小分隊的「小排愛宴」,每次我們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的時候,隊伍總是那麼浩浩蕩蕩。
舉辦愛宴的兄弟姊妹是從香港來台定居多年的一對夫妻,手藝一絕!我在他們家又認識了好多可愛的朋友,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期末考試的時候,我還低著頭奮筆疾書,忽然助教在我桌子上放了一顆糖,我抬起頭看向爺爺,他對我笑笑。
到了第二學期,因課程和時間的緣故,我沒能再和爺爺他們一同聚餐,但每每想起那段日子,總覺得十分快樂難忘,讓人捧腹和拍案叫絕的小片段在眼前不斷湧現。
說起爺爺,其實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我也是很久很久之後才聽別人說起他的往事,因為一些變故,爺爺讀高中時就需借助輪椅生活,一直到現在。
即使手腳行動不便,
書寫有困難,
他依然立志報考台大,
並不負眾望實現了這個目標。
也許是因為這些生命經歷,當爺爺成為一名教師時,他堅持自己的學者風範和教學要求,對學生學業嚴苛、課堂規則多、考試門檻高等等,這些便是他對於畢生所追求和熱愛的中文傳承事業的責任與擔當吧。
爺爺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折,但他從來不提這些過往,更不以悲傷的口吻詮釋人生和未來,他只跟我們分享在中文文學領域探索時挖掘深海遺珠的喜悅以及許多年以後遇到主耶穌時重生的美好。
爺爺總是跟我說:「海珊啊,你相信嗎,主耶穌真的存在!」我會對他用力點頭,回以鄭重的肯定,笑著說嗯!我信!爺爺我信!
經典上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大概,就是我這位爺爺的人生寫照和啓示吧。
2020.03.10
借花獻佛典故 在 李民傑(奸的好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一位舞者,她學過芭蕾舞與古典芭蕾舞,也學過現代舞,她更是教授舞蹈的老師,他是在雲門舞集第一位演白蛇的舞蹈表演者。
當她走進崑曲的世界,深入中國戲曲的舞蹈後,她總結了東方舞者與西方舞者的一些觀點,她說東西舞蹈肢體訓練其實是有所不同的。
根據她的說法是,要練好戲曲的舞蹈,前行的肢體訓練,最好要練過太極和太極導引。
因為崑曲很重視入戲前和出戲後的典雅質感。
意思是,假如你是一個舞者,從小開始最好有太極步法的呈圓孤形,還有生活中的肢體活動就得有典雅和優雅的質感。
【這裡有一個題外話:】
中國本來最原始的舞蹈是用來自娛、祭祀、通神(通靈、天人合一)的。
據說,周朝的周公之後才開始增了政治慶典的需要。
兩漢魏晉六朝隋唐,就再添加上娛樂帝皇與外交的作用了。
即便,後來的演變,乃至變成為帝皇或者外交服務。
不過,中國戲劇舞蹈很重師承,雖然六經的樂記失傳了,但還是留下許多跟內修有關的『痕跡』。
如果真要談起樂的內修,如果根據文獻可考據的都是屬於宋明的資料了——當然是跟佛道儒三教有關的內修方法了。
即使白先勇先生版本的肢體訓練,他們青春版的崑曲演員,劇他們的舞蹈教授說法,一樣是有練一練太極,還是有提到氣沉丹田,頭頂虛空……等概念。
白先勇先生,眾人都將白先生定位是崑曲美學的義工。
他是從西哲角度看崑曲美學,他也透徹講解過『空靈舞台』有利觀想和冥想的對號入座之論述。
所以白先勇版本的崑曲都不利用現在最炫的科技來玩那種眼花撩亂的舞台設計。
雖然他沒提出『空靈舞台』,還有曲牌跟儒家借『樂』來內修的具體方法,但,他們還是有提到太極步法,相關儒家靠禮樂守中守和的內修路線。
白先勇先生雖然只是用美學傳播一個傳統藝術,由於他想保留傳統,自然多多少少也涉及到跟佛道儒有關的內涵在內了。
意思是說白先勇先生的崑曲他算是真的搞崑曲,一旦來真的崑曲,雖然他已經很淡化宗教和內修的味道,不過,還是有佛道儒的餘味存在。
除非,你很想像現代某些新儒家研究者一樣,刻意生硬地將修煉味道分開,變成純粹的現代化中國式的「西方」哲學。
從這個題外話來看,你可以看到崑曲的舞蹈,一開始練的方法,就跟純藝術的美學舞蹈略有不同。
崑曲的舞蹈審美要求很重視內斂,迂迴,韻味,曲線,故步行擺出的姿勢都需要圓孤曲線,目的就是一個姿態可以源源不絕的衍生再衍生……
如果你看到這裡,就會覺得很有道家的思想,因為儒家需要入世,舞蹈就必須有情,然後再以佛教觀念注入,劇情的背景述說,總是跟緣起緣滅扯上了關係。
還有,借用了空的舞台來玩,但他們唱出歌聲時,在內容上就是要你同時看到生,也要同時看到滅——牡丹亭是最明顯的。
這種衍生再衍生,內所蘊含的哲學思想與價值觀,金庸小說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第一掌教授就是亢龍有悔。其中的理念就是,力量可以衍生再衍生。
崑曲的步法功底,有點像太極說的接地氣,有需要向下扎根等理念,故馬步沉穩是很重要的。
這裡再多一則題外話:
我聽過汪世瑜(崑曲表演者)的演講,他說自己以自己這個高齡走路還很穩,腳跟扎實是跟崑曲步法有關。
我覺得向下扎根這個理念是對他高齡走路穩健是有關係的。
話說當年我兒子睡覺很喜歡蹬被子,踢開所有的被子,當時我查了一些資料,才明白嬰兒蹬被子的原因,因為雙腳是動靜二脈,血液循環有關,故嬰兒多是手舞足蹈,如果是不斷蹬被子意味著他感受到熱氣,故父母處理的手法很簡單,先摸一下嬰兒的足心,看看是冷是熱,如果摸到冷再蓋回被子即可,如果還是擔心,很簡單幫他們穿襪子即可……
我提出這個嬰兒蹬被子的額外資訊是想說,小孩如果喜歡走樓梯,可以讓他上上下下注意安全即可。
據說如果可以扎實腳步,老年時的足患會減低。
但是,很多南傳僧人的雙腳都是有疾病的。
所以汪世瑜老前輩說他腳步健穩,原因在崑曲的舞步,這是有點依據的。
崑曲有很濃厚的佛道儒內修的思想,所以很重視留白,只給你一桌二椅。
一個人的脾氣個性,背後的情景都可以藉助這張桌子和椅子去借題發揮。
對我而言,京劇或者地方劇的對白唱腔是很白的,少了想象空間,譬如念白上比較色情的有你的門很緊……我要進去了,要走得深……
這些念白在崑曲的演繹唱詞,可能就只有九個字,而每組的三個字包含的就是一個典故案例,但同時又有緊,進,深一點等等的含義在裡面。
所以當時你是農家的小孩,要孩子多讀書,送他去崑曲班的話,他們又願意收的話,他們一旦教孩子唱,就必須教會孩子一套如何走入唐詩宋詞的優美詞彙世界了。
正如哪位舞者所說的,即使你不是用儒家的禮樂來守中守和,即使你不是走誠意的寂然不動那條路線,你走進崑曲的美學世界,如果你學崑曲舞蹈,一樣是你走進之後,就不想走出來了。
我不是舞者,對音樂也是外行,只是感歎無法出席白先勇的崑曲講座有所感概。
因為除了西流士告訴我這兩場講座,博學和尚也告訴了我這個訊息,博學和尚還知道城市大學也舉辦了一場,博學和尚告訴我的是三場。
借花獻佛典故 在 無條件支持佛光山叢林學院-悲。智。願。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叢林成語小典故】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 借花獻佛 在日常生活中,常比喻借用他人的東西來作人情為「借花獻佛」。在佛門的含義,是體現佛教徒虔誠的供佛之心。... ... <看更多>
借花獻佛典故 在 [金光] 仙古狂濤08 冷知識番外篇- 看板Palmar_Drama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前幾天金光公佈了仙古07最後新出場的
佛國角色偶相與角色名稱「優缽曇摩」
https://bit.ly/3sWjXKu
這位佛國威猛大師名稱叫「優缽曇摩」
在劇情中最後手持佛國王骨「紫金缽」
本來是打算等下週劇集出了,再於當週
重點整理與討論介紹冷知識
但怕下週劇情整理文字爆增,所以這邊
本週就額外開一篇,專門介紹一下這位
「優缽曇摩」名稱由來背後的冷知識
並且順便介紹一下知名成語
「借花獻佛」
「曇花一現」
這兩則成語典故的故事
※關於「優缽曇摩」這個名稱
個人對梵語、或巴利語其實並不熟悉,
不確定「優缽曇摩」整個字在梵語當中
是否組合起來有另外的含意
因此只能推測編劇是從佛經中出現過的
字詞去組合出來的角色名稱
個人認為有以下兩種可能性,而這兩種
組合都會牽扯到佛教中「睡蓮與荷蓮」
那段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可能組合一:優缽羅 + 曇摩
優缽(鉢)羅
俗名:埃及藍睡蓮、藍蓮花、青蓮
學名:Nymphaea nouchali var. caerulea
梵語:Utpala
※圖出處
https://bit.ly/3mr48sT
優缽羅花是一種睡蓮,常見於印度當地的
睡蓮有數種不同顏色的品種,在這當中,
優缽羅花是原生於埃及的變種
不管是睡蓮、還是荷蓮,在佛教當中都有
特別的地位或意義,當然這跟佛教起源地
印度本身就盛產這兩種植物有關
而在佛教的儀軌或是傳說故事當中,也常
會看到用睡蓮或荷蓮,作為供奉用的祭品
乃至佛像造像、壁畫等等,也會見到菩薩
或佛尊手持荷蓮(有蓮藕那種)作為象徵
又或是佛像雙盤腿下方,會有所謂的蓮座
※圖
大勢至菩薩算是手持蓮花的經典代表之一
不過對一般人來說,大概還是觀世音菩薩
比較熟悉
※圖出處
https://bit.ly/31TChYQ
至於優缽羅花,在佛教經典當中是常見於
用於供奉的花種,而且是在這幾種花種中
算是「地位」最高的品種
在《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二.緣起品》中
https://bit.ly/3mmxrfW
就有提到底下這些花都會用於供奉:
優鉢羅花
鉢頭摩花(缽曇摩,荷蓮)
拘物頭花(黃睡蓮)
分陀利花(白睡蓮)
曼陀羅花(白花石蒜)
摩訶曼陀羅花(紅花石蒜,彼岸花)
而在《別譯雜阿含經.卷四》當中,就有
稍微展現了埃及藍睡蓮在佛教中的地位
https://bit.ly/3fKP5c3
波斯匿王去跟佛陀請教,有沒有什麼修行
是在現世就能體現出修行的好處、甚至到
往世也能繼續受用、最好的修行?
佛陀就說「不放逸」就是最好的修行了,
然後舉各種領域「之最」來跟不放逸對比
以此來襯托跟顯示不放逸的重要性
在這一堆比喻當中就有提到埃及藍睡蓮:
「
一切水生華中,青蓮華第一;
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
」
這邊的青蓮華指的就是優缽羅了
※註
這段對談的意思有點像是學生問教授說:
教授教授、我要修哪一門課對我功課進步
最有幫助?
然後教授說:
「努力用功讀書的話,哪門課都有幫助」
所以持續、努力用功,才是最重要的意思
至於為何優缽羅在佛教香花中地位這麼高?
或許可以分別從意義、實用性兩方面來看
在意義上,優缽羅是著名成語「借花獻佛」
的典故故事主角
這個故事的翻譯有兩個版本
分別是宋.求那跋陀羅
翻譯的《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
https://bit.ly/39N21dz
以及是隋.闍那崛多
翻譯的《佛本行集經.受決定記品第二》
https://bit.ly/3fIboyX
人名翻譯不太一樣,先介紹一下故事主角
善慧;雲 --佛陀的某一次前世
燈照大王;降怨王 --蓮花城的國王
普光如來;燃燈佛 --過去佛,佛陀老師
青衣;賢者 --耶輸陀羅,佛陀妻
佛陀在某一段前世,還只是一名修行者時,
曾經聽說當時的佛陀,也就是燃燈佛在四處
講經說法,剛好會經過蓮花城這裡
而該國的國王是一名虔誠的賢君,聽到燃燈
古佛要來,所以下令要收購國內所有的花,
不能私下販售,要通通用來供養燃燈佛
※圖
燃燈佛,又稱燃燈古佛,是佛教在「時間」
上並稱「縱三世」的「過去佛」也是一般被
認為是釋迦牟尼佛老師的佛尊
※圖出處
https://bit.ly/3wxoAg8
佛陀聽說有名的燃燈佛要來,所以也想要去
供養朝拜,可是到處買花都買不到
就在這時候,佛陀看到一名侍女的手上居然
有七朵優缽羅,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侍女家
的主人女兒硬塞給她的,還拿了錢
侍女怕被發現違法,打算偷偷把優缽羅拿去
也混在供養的香花當中了事
佛陀聽了就說,那我拿同樣的錢跟妳買其中
五朵優缽羅,分給佛陀,也要拿去供養
侍女本來不答應,因為這樣還是等於違反了
國王的禁令,但看佛陀很虔誠,將來還可能
會是個很有前途的修行者,所以就提出條件
要佛陀答應才願意給他花
條件是要佛陀在修行得道之前,答應她生生
世世都結為夫妻;得道之後,則是陪著佛陀
一起出家,剃度為比丘尼
如果有讀過佛陀關於前世其他傳說故事的,
就知道佛陀是人家向他求什麼、他就給什麼
要命給命、要肉割肉
所以佛陀就答應這個請求,順利分到了五朵
優缽羅,也幫忙把其他兩朵優缽羅,算在了
侍女的份上一起供養上去
在順利供養後,燃燈古佛就讚美佛陀,並且
直接點名佛陀將來會是他的接班人
而傳說後來這名侍女就是轉世為佛陀得道前
的太子妃--耶輸陀羅,而耶輸陀羅後來也是
跟著出家,成為歷史上第一名比丘尼了
所以成語「借花獻佛」中的「花」指的就是
埃及藍睡蓮,優缽羅
但「借花獻佛」的「佛」卻不是釋迦牟尼佛
而是「縱三世佛」中的「過去佛」燃燈古佛
再來從「實用性」上來看埃及藍睡蓮的用途
埃及藍睡蓮在古代是一種藥用植物,尤其是
在主張自然調和的「阿育吠陀」療法盛行的
古印度地區,優缽羅自然也是重要植物之一
在《四分律.衣犍度》當中有一段在說佛陀
生病了,於是請當時最有名,名為「耆婆」
的傳統療法名醫,想辦法替佛陀治病的故事
https://bit.ly/3wtdTex
※圖
佛教故事中的傳奇醫王「耆婆」(Chiwaka)
耆婆是人名,不是三姑六婆那種貶義職業名
※圖出處
https://bit.ly/3dHUNsu
耆婆當時就是以優缽羅作為藥方開給佛陀的
弟子「阿難」要阿難帶著優缽羅回去,薰煮
給佛陀以聞香的方式治療
佛陀聞香後,病就好了,眾人感念耆婆恩德
關於埃及藍睡蓮的藥用性,現代由英法發展
的「芳香療法」中,也有使用埃及藍睡蓮的
精油或純露作為芳療材料
可以參考台灣芳香療法講師,洪立明的介紹
https://bit.ly/3sVURev
青蓮花原精的化學成份分類,主要是以酸類
烴類組成,另外含有酯類與微量的倍半萜酮
以及單萜醇類
在這些成份當中,有著微量的生物鹼,可以
安定精神、助眠、緩解焦慮、鎮靜
藥用上有著安撫神經系統的作用,但是注意
藥過量就是毒,所以請不要在沒有專業醫師
指導下自行購買使用
提婆達多就是最好的「負面教材」
老是處處跟佛陀作對的提婆達多在得知耆婆
用這帖藥方治好佛陀的病之後,想說這藥方
有這~麼神奇,我也要來試試~
但是耆婆說這帖叫「那羅延」的藥方不可以
隨便亂用,提婆達多不聽話威脅耆婆交出來
結果隨便亂用後提婆達多反而生了一場大病
※圖
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作品《佛陀》當中的
提婆達多,一副日本動漫經典的惡人長相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兄弟,在佛教故事當中
老是處處跟佛陀作對,典型反派人物;但是
佛陀也曾經表示過,提婆達多其實是來幫助
他成道的一名大菩薩
也就是那種「別人批評我、罵我、害我」,
我就當作是對自己的督促、激勵、反省機會
※圖出處
https://bit.ly/3sYxnWb
這篇故事還有後續,應該說後面的故事其實
才是重點,不過就跟優缽羅沒什麼關係了
耆婆身為名醫,雖然說榮華富貴都已經有了
可是一心想要求道,於是就去求佛陀答應他
一件事,把身上貴鬆鬆的衣服作為供養
然後給佛陀他們當作布料,拿去重新裁剪成
比丘們日常穿用的衣服
佛陀收下後,還給耆婆講道說法
而其他佛陀的支持者與追隨者聽說這件事後
也紛紛拿了各種布料、衣服來供養,而就在
比丘們收下了一堆布料不知道怎辦時,佛陀
於是就開示要眾人如何處理並重新裁剪
要大家不准由自己來挑喜歡的布,而且裁剪
時要好的、不好的布參雜在一起使用等等的
各種製作修行服的規定
這就是所謂的「律」
四分律是佛教對僧人的各種規定,「犍度」
指的是「篇章」的意思,因此「衣犍度」就
是在說與衣服相關的規定
現代僧人的衣服當然不可能是這樣製作的,
這則戒律背後的精神,一者是在講接受供養
不因供養物的高低、好壞而有所取捨分別;
而且也不因來發心供養的人身份高低如何,
產生有所受、有所不受的分別
二者是在講僧團僧眾的衣物穿著不應該依照
個人喜好制定,而且應該要盡量作到無別,
簡單講就像是「制服」一樣
從這則戒律的故事其實也可以看到,重要的
是戒律的精神,而不是戒律本身。現代僧人
的衣服當然不會是這樣請別人東挑一塊布、
再西選一塊布,還要用拼布的方式拼補而成
只要精神不變,戒律本身是需要依時空背景
環境不同,而有所因應、彈性變化的
講了這麼多才終於介紹完優缽羅
至於「曇摩」這個詞就很簡單:
曇摩
又稱:達摩
梵語:Dharma
語意:法,佛法
所以結合「優缽羅」與「曇摩」兩個詞
有可能是表示「殊勝佛法」的意涵
可能組合二:優缽羅 + 缽曇摩
優缽羅前面講過了,就是藍睡蓮或稱青蓮花
接下來介紹另外一種植物「缽曇摩」
缽(鉢)曇摩
俗名:荷花、紅蓮
學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梵語:Padma
※圖出處
https://bit.ly/3ut1Gof
缽曇摩大家就很熟悉了,就是每天盤中飧的
蓮藕、蓮子的本體:荷花
要注意的是「荷蓮」與「睡蓮」雖然都統稱
「蓮花」但其實是兩種不一樣的植物
荷蓮莖高挺水,有蓮蓬、蓮藕、生蓮子
睡蓮伏於水面,沒有蓮蓬、沒有蓮藕、蓮子
這邊就不放蓮蓬圖了,避免密集恐懼症XDDD
而之所以稱為「睡」蓮是因為日落之後睡蓮
的花苞就會閉起;日出開花、日落合起有如
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另外,雖然中國漢傳佛教講到「蓮花」通常
指的都是「荷蓮」但是在印度、與泰國講到
「蓮花」時,反而通常是指「睡蓮」
在印度寶萊烏電影中,也常常會看到印度教
以睡蓮的花作為拜神時的供奉用花
也因此,佛教經典中的「蓮花」事實上是以
睡蓮這種品種居多、而不是荷蓮
這可能跟兩種植物在當地是何者盛產有關吧
只是有趣的是印度人自己大概也是分不清楚
像印度的國花就是訂為荷蓮
隔壁斯里蘭卡的國花是睡蓮
而缽曇摩在前面提到《大寶積經》時就已經
有稍微提到過,也是佛教中用來供養的香花
之一,所以同樣是有宗教意義的
尤其到了中國漢傳佛教,更是把原本優缽羅
的地位給取代掉,正式成為佛教的象徵
由於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就不深入介紹了
底下另外再多介紹一種佛教相關的植物
如同優缽羅常簡稱為優缽花
缽曇摩也常被簡稱為缽曇花
而這個簡稱就常導致究竟誰才是著名成語:
「曇花一現」典故故事的主角爭議
首先來介紹一下「曇花一現」的典故故事
出自《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https://bit.ly/31QpkyU
這段故事就是在講《妙法蓮華經》的由來
當時佛陀說,諸佛以及自己所領悟的佛法,
一般人是很難以理解的,所以在說法時都是
按照當下的情境、機緣,用各種比喻來說法
而佛陀自己則聲稱是過去很長很長的時間內
跟隨諸佛不斷修行、走過眾多法門在這之後
才開悟的,所以一般人就算如佛陀座下弟子
「舍利弗」就算講給他聽也很難理解
結果此話一出,一堆人想說連舍利弗都無法
理解了,那我聽了幹嘛,你是不是隨口說說
其實根本經不起考驗啊?
但舍利弗很不死心,於是拼死命地追問佛陀
硬是要佛陀試著講解給他們聽
最後佛陀實在拗不過舍利弗,於是就答應要
試著講解給眾人聽,可是此時現場已經直接
走掉了一大票聽眾
於是佛陀就對著剩下的人說,你們這些留下
來的人,要好好把握機會,因為機會難得~
至於有多難得呢?「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
就跟「優曇鉢」的花一樣,非常難得一見
https://bit.ly/2Q2PMCx
「
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
正使出于世,說是法復難。
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
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
譬如優曇花,一切皆愛樂,
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
」
上面這段翻譯一下就是說:
要能夠遇到有佛尊在世的時間很難得,
要遇到佛尊在世而且在說法也很難得;
就算佛尊說法,要能剛好聽到更難得,
而聽到法的要剛好就是你,十分難得。
就跟「優曇花」一樣,超級難得一遇
就因為這麼難得,所以更要好好地把握機會
這就是「曇花一現」的由來
所以「曇花一現」本來並不是在說事物短暫
而是在說某件事情很難得,千年難遇的意思
那麼故事中的「優曇缽花」「優曇花」
究竟指的是什麼花這麼難見到呢?
首先可以說結論:絕對不會是荷花(廢話)
那一般大家想到的「曇花」呢?
曇花
俗名:月下美人
學名:Epiphyllum oxypetalum (DC.) Haw.
※圖出處
https://bit.ly/2Q0aSl9
是屬於仙人掌科曇花屬的植物,原產地是在
中南美洲,而中南美洲與世界各地區的大量
交流,是在大航海時代十五世紀以後才逐漸
開始的事情了
所以從佛陀所處的時代來看,曇花一現中的
曇花,也絕對不會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現代
大家常拿來跟冰糖一起煮的這種花
而且曇花一整年中其實也不是只開一次而已
此外,曇花常被「又稱」瓊花,但其實曇花
與瓊花是不同的植物
瓊花
俗名:聚八仙
學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 keteleeri
※圖出處
https://bit.ly/31UbwUa
另外一個常被誤認為曇花的「受害者」則是
中藥中俗稱「土厚朴」的山玉蘭
山玉蘭
俗名:土厚朴
學名:Magnolia delavayi Franch.
※圖出處
https://bit.ly/3ut2IR9
至於為何會有此等誤會?這就要怪徐霞客了
在明.徐霞客的著作《徐霞客遊記》當中的
《滇遊日記四》裡面有提到過「優曇花樹」
https://bit.ly/2Q2fiYU
當時徐霞客到現今雲南省昆明,安寧市中的
「曹溪寺」遊玩,知道寺中種有佛教經典中
所謂的「優曇花」後,形容如下:
「
其高三丈餘,大一人抱,而葉甚大,
下有嫩枝旁叢。聞開花當六月伏中,
其色白而淡黃,大如蓮面瓣長,
其香甚烈而無實果實。
」
嗯,聽起來這花一點都不「難得一見」啊?
事實上山玉蘭每年都會開花,而且花很顯眼
花期也不短,還有濃濃的檀木花香
至於徐霞客本人,則推說自己也是看到寺中
明.楊慎(號升庵)的《寶華閣記》碑文上
提到曹溪寺有優曇樹,才認為僧人替他介紹
這棵花樹就是
有趣的是,就偏偏同樣是楊慎這同一位仁兄
在《楊升庵集》中講出了正確答案:
https://bit.ly/39PAI2e
「
佛書所言優曇缽羅花,其說漫幻不可知
今廣東新興縣有優曇缽,似枇杷,無花而實
即蜀中無花果也
」
沒錯,曇花的真相就是隱花植物「聚果榕」
優曇鉢羅(優曇花)
俗名:聚果榕
學名:Ficus racemosa L.
梵語:Udumbara
※圖出處
https://bit.ly/3wB3pK4
聚果榕是桑科榕屬植物,這類隱頭花序植物
並非不會開花,而是花軸本身內凹、又膨大
花則是開在內凹的花軸內部,從外面看不到
整個花軸本身,又看起來就像一顆果實
等到真的開始「結果」的時候,花軸本身又
會逐漸開始長肉,真的成為果實的一部分
導致整個過程看起來就像沒開花、就生果
故名「無花果」
不過我們平常會吃到的無花果乾,跟聚果榕
是同科、同屬,但不同亞屬與種的植物
無花果
又稱:映日果
學名:Ficus carica
※圖出處
https://bit.ly/3rWlCyi
※註
「零食」的無花果是木瓜絲醃漬成的,又是
一個太陽餅沒有太陽、無花果沒有無花果的
但既然「根本看不到花」又如何難得一見?
一種推測是可能有出現突變、或變種,導致
長出了非隱花頭序性狀的植物品種
另外一種可能,則是把草蛉產在植物上的卵
誤認成了植物本身長出的花蕊
※圖出處
https://bit.ly/3fLuJPN
聚果榕在台北植物園就能看到
可參考知名生態作家「胖胖樹」部落格介紹
https://bit.ly/3mA0ddn
--
以上就是關於「優缽曇摩」的冷知識時間~
時隔已久佛國終於又有戲份,個人相當期待
各位道友下週仙古狂濤08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71.216.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lmar_Drama/M.1617765811.A.D1B.html
金價不是
我也覺得搞不好只是隨便湊湊XDDDD
雜細郎~麥雜細~
老師,七佛滅罪真言音樂請放下去
兔兔可愛
但我永遠記得永夜抄那關好難wwww
永遠沒機會聽到的第三誓QQ
HAPPY後來根本變成霹靂佛門在往生世界的聯絡窗口了wwww
原來是外送紫金缽嗎wwww
好的 該叫吞佛上場了
這個的確有點業配嫌疑不太好
還是先拿掉好了
從結論而言確實沒有直接講是聚果榕、還是無花果
但在《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中曾經描述
優曇缽羅樹的大小:
https://bit.ly/39T0K4W
「
有五種大樹,其種至微,而樹生長巨大,
而能映障眾雜小樹,蔭翳萎悴,不得生長
何等五?
謂揵遮耶樹、迦捭多羅樹、阿濕波他樹、
優曇鉢羅樹、尼拘留他樹。
如是五種心樹,種子至微,而漸漸長大,
蔭覆諸節,能令諸節蔭覆墮臥。
」
可知優曇缽羅樹本身可以長到很高很大
而無花果樹與聚果榕相比
前者為落葉小喬木、後者為常綠大喬木
所以相較之下,雖然兩者在印度都有,
但比起無花果樹更有可能是聚果榕
這邊應該再補充上丁福保居士的研究結論
https://bit.ly/3mpErZH
優曇華
(植物)即優曇。亦名優曇鉢華。按此花為無花果類。
產於喜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錫蘭等處。幹高丈餘。
葉有二種:一平滑,一麤糙。皆長四五寸,端尖,
雌雄異花,甚細,隱於壺狀凹陷之花托中。常誤以
為隱花植物。
花托大如拳,或如拇指,十餘聚生。可食而味劣,
世稱三千年開化一度。值佛出世始開。
南史曰:
「優曇華乃佛瑞應,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出世。」
故今稱不出世之物曰曇花一現,本此。參照優曇條。
又草蜻蛉之卵子也,其卵附著柳棄上,有線形長柄
托之,多數簇聚,如樹之有花。日本稱為優曇華。
其實人都是這樣
對於無法理解的事情,還是會找一套說法說服自己的理智
於是宗教、神話、魔法、巫術等等的說法,就從這邊誕生
魔法就只是人在當下無法理解的科學
而被當作女巫燒死的,大多都是當時人們還無法理解的
身心疾病患者、傳統療法醫師、化學家
或是純粹想要安個罪名迫害的異教教徒等等
最近在路上一直被人問有沒有信仰
這些人是怎樣啊?(誤
這本書是真的還不錯
我記得以前還有另外一本是在探討聖經中的植物
其實隨著人類遷徙的途徑
有時很難說一些植物到底「原生」何處
就像現代最新研究發現
人類可能都是「原生」於非洲大陸一樣
但我們不可能會說自己原生非洲
就像無花果樹,依照文獻最早時間記載的話
有可能是原生於中東與地中海
是聖經中也出現過的植物
但這只是因為紀錄上最早見於當地
不一定代表當時印度沒有
同樣的聚果榕也是一樣的情形
不過比起分佈遠至中東與地中海的無花果
確實產地集中在東南亞的聚果榕更有可能
一般出家僧人還是要剃髮的喔
以前說過,剃髮是一種決心的象徵,也是代表僧團中眾人無分別
只是布袋戲中的這些佛門角色
不論是霹靂或是金光的,就不用太認真看待
而且某方面來說
其實也可以把這些佛門先天角色
當作已經是有一定修行程度的僧人,而不是一般修行者了
所以對這些角色而言有沒有落髮其實沒有差別
不是耶XDDDD
只是手上剛好有這本書作為參考資料
END
別這樣QQ 王骨都是死了才有的東西啊XDDD
不會啦,既然這檔都做了,可能就作到底
其實中國與印度之間的交流很早期就有了
雖然不是直接商隊相通
而是透過當時所謂的「西域諸國」逐漸傳入
尤其佛教在大概是兩漢的時候就已經傳來
所以相關植物如果也跟著這些人的腳步傳來其實不意外
※ 編輯: yukinoba (210.71.216.244 臺灣), 04/09/2021 16:23: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