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訊息>打破新藥上市框架的病患力量
#藥物開發 #干擾素治療 #MPN #骨髓增生性腫瘤 #孤兒藥法案
去年9月間,日本骨髓增生性腫瘍患者‧家族會(MPN-JAPAN)病患團體專程來台與藥華醫藥做拜會交流,希望能深入瞭解目前藥華醫藥在罕見血液疾病上的藥物開發臨床進程。
無獨有偶,同樣在9月間,美國MPN研究基金會由Richard T. Silver博士為首,偕同數名MPN病患共同拜會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透過雙方交流,Richard T. Silver博士強調干擾素是逆轉MPN進展的唯一有效藥物,並期許FDA可以儘快正式核准干擾素治療MPN。
骨髓增生性腫瘤(M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種因骨髓增生過多細胞而產生的罕見血液疾病,包括慢性骨髓細胞性白血病(CML)、血小板增生症(ET)、骨髓纖維化(MF)、及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等,目前全球仍欠缺正式核准治療MPN的第一線藥物,而美日二國的MPN病患團體積極為研發中新藥爭取業界與藥證主管機關的重視,以爭取自身用藥治療與生存權益,展現的正是所謂的Patient Power(病患力量),這在先進國家往往是推助臨床中新藥上市的關鍵力量。
1980年代美國病患公民團體相當活躍,甚至可以向國會施壓修改相關法令,也能給予FDA壓力並獲得FDA協助以加速完成相關臨床試驗要求,縮短藥物上市時間,即時滿足病患的醫藥治療需求。1991年間FDA核准用於治療愛滋病新藥ddI(dideoxyinosine,雙脫氧肌苷)即是一個值得產官學界參考的案例,當時我正好任職於FDA擔任新藥審查員。
1987年間,FDA以快速審查通過核准新藥AZT(Zidovudine/ Azidothymidne)上市用於治療愛滋病,創下有史以來最快的藥物核准流程。
AZT是全球第一種被核准治療愛滋病新藥。但AZT價格昂貴且副作用高,病患耐受度差,加上當時對受試者的醫療保障並不完善,一旦藥物來源中斷,死亡威脅大增,迫使愛滋平權聯盟(the 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走上街頭進行抗議,透過不同管道向政府表達醫療資源的不公,企圖爭取更多使用新藥的權益。
當時臨床中的試驗用藥有必治妥施貴寶(BMS)主導研發的ddI,主要治療對使用齊多夫定(AZT)不耐受或嚴重惡化的成人和小兒愛滋病患者,在更多的愛滋病患公民團體不斷地積極進行協商溝通下,FDA不惜動用內部統計人員協助藥廠做臨床資料數據搜集與統計分析,並且在ddI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後便獲准上市,之後才由BMS藥廠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ddI在美國藥物管理史上又締造一個創舉「先上市、後臨床」,也反應出藥證主管機因時制宜、順時應變的開放心態,願意與愛滋病患者團體持續協商溝通,最終爭取到研究人員與政府官員的認同,讓藥物儘速核准上市,維護了病患的尊嚴與生存權利。
強大的病患團體力量是可以加速藥證主管機關的審查速度,並激發藥廠持續進行新穎藥物的開發,以迎合未被完全滿足的醫藥需求。
目前有很多疾病都跟愛滋病一樣,仍無特效藥可完全醫治,必須仰賴研發中臨床新藥的不斷地突破,有些疾病甚至因為病患人數少更遭到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對待,被喻為罕見疾病,例如MPN,鼓勵這些病患團體應主動站出來,積極與藥廠、審查機關協商溝通,爭取自己的醫療與生存權益。
針對罕見疾病的醫療保障,全世界領先立法的四個地區-美國、日本、台灣與歐盟,皆設有孤兒藥法案(Orphan Drug Act)鼓勵孤兒藥的研發與上市的推動,而以近年FDA針對罕見疾病之孤兒藥新藥的核准數量自2013年來持續攀升觀察,對罕見疾病患者的權益愈發重視,也激發藥廠持續投向罕見疾病藥物市場的開發。
去年截至9月中旬,在FDA批准上市的32個新藥中,其中12個屬於孤兒藥,占比達37.5%,再次證明孤兒藥法案對孤兒藥的研發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台灣是全世界第三個響應孤兒藥立法的國家,堪稱先驅,唯可惜台灣對罕見疾病的定義不同於國際上以單獨病患人數為標準,而是除了病患人數外還必須是遺傳性的疾病做區分,不合乎國際規範,無法與國際接軌,加上台灣市場規模小,並無法吸引國際藥廠來台開發新藥,因此台灣主管機關更應該站在實質協助病患立場,無論是在資金贊助或相關臨床試驗法規上做合理範圍內的調整,以鼓勵本土藥廠進行開發,甚至可由政府相關單位直接負責主導進行新藥開發,真正落實對台灣新藥產業的「促產」、而非「摧殘」,如此等到藥物被核准上市後也可以在訂價上達到實質優惠以造福病患。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26000264-26020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zidovudine 副作用 在 藥學人生 - Pharmalif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inezolid 之藥物不良反應:乳酸中毒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
詳細文章:http://goo.gl/HKzLMp
━━━━━━━━━━
#今後我決定將分享的內容簡短扼要一點
#希望寫東西的頻率也可以變得更密集一些
這陣子遇到了兩個疑似 linezolid (Zyvox®) 引起之乳酸中毒 (lactic acidosis) 的案例,這篇就用半敘述、半 Q & A 的方式分享給各位。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的機轉為何?
☑ 不明,但可能跟影響氧化壓力,並干擾粒線體蛋白的合成與穩定性有關。
💡發生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機率多高呢?
☑ Incidence: 成人約 2.3 - 6.8%,小孩子可能高達 16%。
💡(Onset) 使用 linezolid 後,大約多久之後較容易出現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
☑ 一般而言,長期使用 (> 28 天) 較容易出現。南韓研究指出,使用 linezolid 超過 6 週者,發生 lactic acidosis 的風險顯著較高。土耳其研究則指出,小孩則可能使用兩天就中招了。
💡 當使用 linezolid 的患者併用 metformin 或 NRTI (zidovudine, didanosine) 等具有可能會 lactic acidosis 的藥物,是否會加重此副作用的發生率?
☑ 以學理上來推測 -可能會。但目前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大多局限於病例報告,尚缺乏足夠實證建立此併用是否具有風險加成。
💡腎功能不好,是否可能加成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的發生率或嚴重性?
☑ 研究中並未發現腎功能與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具有顯著相關性。
☑ 但由於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本身平衡酸鹼與離子的能力較差,因此可能因為腎臟更無法代償酸血症的狀況,導致患者快速惡化為致死性的酸中毒。
💡那肝咧?
☑ 目前普遍認為,肝功能異常、肝硬化的患者,發生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的風險較高。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的預後?
☑ 有研究指出死亡率約為 26% (9/35) -> 可能被高估。
💡所以咧?
☑ Keep the ADR in mind!
☑ 若患者需長期治療時,應審慎追蹤患者的電解質和血中乳酸濃度。
☑ 當患者出現噁心、嘔吐、換氣速度變快等症狀時,需要更加警覺是否發生 linezolid-induced lactic acidosis。
💡其他 linezolid 的副作用(詳見內文)?
☑ 骨髓抑制 (myelosuppression)
☑ MAO 抑制與 serotonin syndrome
☑ 低血糖
☑ 腹瀉與偽膜性結腸炎
☑ 神經病變
zidovudine 副作用 在 藥學人生 - Pharma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MA 對部分抗愛滋藥物移除其乳酸中毒與脂肪萎縮之安全警訊 (EMA Remove Lipoatrophy & Lactic Acidosis Warnings on Several HIV Drugs)
━━━━━━━━━━
完整文章:http://goo.gl/wvuJlh
━━━━━━━━━━
☁ 核酸 or 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 (nucleoside, or nucleotide analog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 or NtRTIs) 是治療愛滋病常見的治療藥物組合。這類藥物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腸胃道不適、脂肪萎縮 (lipoatrophy),以及少見但致命的乳酸中毒 (lactic acidosis)。
☁ 雖說少見,但約莫半年前,我的好朋友就曾遇過一位服用 Combivir (lamivudine / zidovudine) & atazanavir/ritonavir 數個月後發生乳酸中毒致死的案例;當時,ADR 小組與感染科醫師評估後,認為此次乳酸中毒應是肇因於 zidovudine 所導致的藥物不良反應。
☁ 上週 (2015-10-22),歐洲藥物管理局 (EMA) 根據藥物安全監視風險評估委員會 (PRAC) 的回顧綜論,裁定除了 stavudine (d4T; Zerit), zidovudine (AZT; Retrovir) 以及 didanosine (ddI; Videx) 之外,其餘 NRTI or NtRTI 造成脂肪萎縮或乳酸中毒的相關性並不高,不屬於 class effect,故將其餘藥物的相關副作用警示移除。
☁ 這次 EMA 根據 PRAC 的報告修改 NRTI & NtRTI 的警訊內容,能幫助我們釐清脂肪萎縮與乳酸中毒此兩樣副作用並不是所謂的 "class effect",而是屬於 "stavudine, zidovudine & didanosine" 較容易產生的藥物不良反應。此舉能讓我們對這些藥物的安全性有更進一步的掌握,使我們在事前選擇藥物,或是事後評估 ADR 時,能做出更好的考量與分析。
━━━━━━━━━━
Reference
⑴ EMA. Updated advice on body fat changes & lactic acidosis with HIV medicines. EMA recommends removal of class warnings for several medicines. 23 OCT 2015.
http://goo.gl/N68r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