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立陶宛時刻」是否即將來臨?》
1991年2月4日,紐約時報刊了一篇讀者投書,標題是 “Iceland Puts the West to Shame on Baltics” (在波羅的海,冰島讓西方國家感到羞赧)。
投書第一段很感人,寫著:
Square miles do not measure the greatness of a nation. Integrity does. And in granting formal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besieged Lithuania, tiny Iceland has become a giant.
(平方英里無法衡量一個國家的偉大,正直卻能。當給予備受威脅的立陶宛外交承認時,小小的冰島成為了巨人。)
立陶宛在1990年宣布成為第一個脫離蘇聯獨立的國家,冰島在1991年年初成為第一個承認立陶宛的國家,這個「冰島時刻」(Iceland moment)對立陶宛而言至臻重要。對抗極權壓力,不願姑息,冰島展現令全世界敬佩的勇氣。可以這麼說,沒有「冰島時刻」,90年代的國際政局會如何發展,或有變數。
台灣會迎接屬於我們的立陶宛時刻(Lithuania moment)嗎?
***
立陶宛跟中國之間針對台灣設處的這波外交駁火,相當罕見地由歐盟會員國政府親上火線。歐盟國家在過去針對台灣議題,過去多由國會部門(包括各國國會及歐洲議會)通過挺台或友台決議案。這次在立陶宛,除了國會議員之外,我們看到的是立陶宛總統跟立國外交部的強力表態。
理解這個細微層次的差異,是台灣外交工作的重點。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歐洲,一般而言國會議員代表民意,對於民主及人權價值向來勇於發聲,對台灣的國際處境也較能體諒。相較之下,各國行政部門受限於地緣政治、軍事安全及經貿等各層面因素,往往發言時談到台灣議題會趨於保守。
立陶宛政府決定跟台灣政府相互設處,而且讓台灣駐立國代表處使用Taiwanese這個名稱,這個政治決定背後的勇氣來源是什麼?是單純愛台?或是現實利益考量?而中國為何反應如此激烈?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得先將白俄羅斯因素帶進來。
立陶宛全國當前最重要的國安議題,並不是台灣,而是來自鄰國白俄羅斯的大批非法或非常規移民,據說人數超過四千名。歐盟執委會在日前剛宣布將提供立陶宛高達3670萬歐元緊急援助,作為立陶宛與白俄羅斯邊境的移民居留相關設施用途。
立陶宛對於白俄羅斯刻意讓大批非法移民來到立國感到不滿,而白俄羅斯的背後影武者即是中國。
中國近年來大力拉攏與白俄羅斯獨裁者盧卡申科已是不爭事實,盧卡申科掌權27年,面對國內大規模抗爭仍不願下台。就在今年五月份,發生了震驚歐盟的劫機事件。一架自雅典起飛原訂降落在立陶宛首都Vilnius的Ryanair班機,竟然離奇掉頭改降落在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接著一名白俄反對派記者Roman Protasevich在眾目睽睽之下遭到警方逮捕。Ryanair執行長稱這是由國家搞出來的劫機行為。
立陶宛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戒心,除了體現在對白俄羅斯之外,另外還有加拿大。
同樣是在這幾天,中國宣佈了兩起有關外國人士在中國遭到判刑的新聞,苦主是加拿大。
首先是中國遼寧省高級法院針對加拿大籍被告Robert Schellenberg毒品走私案維持原死刑宣判。向來支持廢死的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Nablia Massrali對此表達反對,並呼籲中國法院從寬量刑。
另一起事件是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加拿大籍Michael Spavor因為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這起所謂「兩個Michael」事件始自2018年,當時咸被認為是中國政府對華為公主孟晚州的人質外交報復。另一位Michael Kovrig預料也將在近期宣判。
有趣的是,上述這兩起事件,立陶宛都在社群媒體上大力聲援加拿大政府。
簡言之,要觀察立陶宛近來對台灣的支持或友善態度,必須將白俄羅斯及加拿大這兩個國家也拉進來看,才能更準確理解立陶宛抗中的外交脈絡及縱深,而絕不是僅呼口號地一味說立陶宛挺台愛台那般淺層。
回到這次風波,對中國及立陶宛來說,下一步會怎麼走?外交是按照劇本走的,發動第一步時得想到後面三個步驟,否則難免讓自己難堪或自曝其短。
中國政府一開始的要求是:「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及「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的確被召回了,但立陶宛駐中國大使因隔離21天因素,人仍然在中國境內。這個隔離期間,恰巧成為中國及立陶宛兩國的外交斡旋空間。
有三點必須特別指出。
第一,中國並未宣布立陶宛駐中國大使為「不受歡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某個程度上是預留空間,也保持了彈性。中國政府此舉翻成白話的意思是,「我給你立陶宛政府一點顏面,這位大使自己走吧,不要讓我趕你出門」。
第二,立陶宛外交部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週三表示,立陶宛會努力讓這位已經離境的中國大使返回立陶宛。Landsbergis言下之意是,「場面不需要搞這麼難看吧!如果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可以返回立國,那立國駐中大使也不用離境了」。
第三,立陶宛外交部在週二的官方聲明中寫著:立陶宛會依照中國的「一中原則」。這句話暗藏伏筆,算是一種隱性的橄欖枝。一般而言,美國及歐盟有「一中政策」,並不會用「一中原則」這個詞彙,因為「一中原則」是中國政府所使用。立陶宛外交部用了「一中原則」,我們無從得知是否為筆誤,但背後訊息是安撫中國。(備註:立陶宛外交部網頁上新聞稿已將「一中原則」改為「一中政策」)
我們非常期待台灣的「立陶宛時刻」能早日出現。中國忌憚的是,如果不強硬處理立陶宛事件,恐怕立陶宛會引發後續的骨牌效應,造成中國的外交危機。
未來台灣如果順利在立陶宛設處,首要之務是強化雙邊的經貿合作。不要忘記,立陶宛在今年退出以中國為首的17+1,主要理由即是立國認為「加入17+1後,立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持續顯著,顯示加入後效益不高」。台灣必須在經貿層面擴大與立國的合作,否則難以說服立國國內政要持續友台。
立陶宛事件會如何落幕,端看雙方如何下台階,目前各種可能選項包括:
維持原案,中國低頭,雙方互不派大使。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名稱被迫不能使用Taiwanese一詞,改為Taipei。我國在歐洲許多館處名稱目前的確使用Taipei。中國與立陶宛維持互派大使。
中國與立陶宛斷交。
台灣與立陶宛建交。
以上只是列舉一些可能劇本,究竟後續會如何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本文刊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要介紹的是島嶼城市『特羅吉爾』Trogir,在1997年特羅吉爾歷史中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單,為何會說特羅吉爾是島嶼城市呢?因為 原本的古城是座落在克羅埃西亞大陸和契奧沃島之間的一個小島上,在古代是為控制亞德里亞海眾多島嶼之間的重要通道。 特羅吉爾彷如一座堅固的孤島,北面以「陸門」...
「the roman square」的推薦目錄:
- 關於the roman square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 roman square 在 Honey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 roman square 在 amarylliss。艾瑪[隨處走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 roman square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he roman square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he roman square 在 Roman羅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he roman square 在 Honey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 can finally tick this off my laundry list of tasks to complete by this year - a blog revamp!
Psst! I was tidying up the content on the blog when I came across this Roman Holiday themed shoot I did with @asquarevs many years back. It was my first encounter with ‘Indie Pop’ photography, also known as 小清新, a blend of dreamy and quaint photography styles which we later also recreated for our fairytale themed wedding shoots.
This is indisputably one of my most favorite photoshoots ever, thanks to the creativity and hard work of the talented duo, Ada and Aki of A Square Visual Studio.
I was also reminded of the many precious opportunities that came my way since I started penning my first blog post on ilovebunny.net
Now let’s walk down memory lane with me by swiping left!
the roman square 在 amarylliss。艾瑪[隨處走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自己電腦桌面上的一張照片,感覺像是回顧了一場未完成的夢.....
#德國 #世界遺產 #46個中只去過16個
<3 Cultural (43)
Aachen Cathedral (1978)*
Abbey and Altenmünster of Lorsch (1991)
Archaeological Border complex of Hedeby and the Danevirke (2018)
Bauhaus and its Sites in Weimar, Dessau and Bernau (1996,2017) *
Bergpark Wilhelmshöhe (2013)
Berlin Modernism Housing Estates (2008) *
Carolingian Westwork and Civitas Corvey (2014)
Castles of Augustusburg and Falkenlust at Brühl (1984)
Caves and Ice Age Art in the Swabian Jura (2017)
Classical Weimar (1998) *
Collegiate Church, Castle and Old Town of Quedlinburg (1994)
Cologne Cathedral (1996)*
Erzgebirge/Krušnohoří Mining Region (2019)
Fagus Factory in Alfeld (2011)
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 (1987,2005,2008)
Garden Kingdom of Dessau-Wörlitz (2000)
Hanseatic City of Lübeck (1987) *
Historic Centres of Stralsund and Wismar (2002) *
Luther Memorials in Eisleben and Wittenberg (1996)
Margravial Opera House Bayreuth (2012)
Maulbronn Monastery Complex (1993)
Mines of Rammelsberg, Historic Town of Goslar and Upper Harz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1992,2010)
Monastic Island of Reichenau (2000)
Museumsinsel (Museum Island), Berlin (1999) *
Muskauer Park / Park Mużakowski (2004)
Naumburg Cathedral (2018) *
Old town of Regensburg with Stadtamhof (2006) *
Palaces and Parks of Potsdam and Berlin (1990,1992, 1999)
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 (1983) *
Prehistoric 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 (2011)
Roman Monuments, Cathedral of St Peter and Church of Our Lady in Trier (1986)
Speicherstadt and Kontorhaus District with Chilehaus (2015)
Speyer Cathedral (1981)
St Mary's Cathedral and St Michael's Church at Hildesheim (1985)
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Movement (2016)*
Town Hall and Roland on the Marketplace of Bremen (2004)*
Town of Bamberg (1993)*
Upper Middle Rhine Valley (2002)*
Völklingen Ironworks (1994)
Wartburg Castle (1999)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of Augsburg (2019)
Würzburg Residence with the Court Gardens and Residence Square (1981)*
Zollverein Coal Mine Industrial Complex in Essen (2001)
<3 Natural (3)
Ancient and 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 (2007,2011,2017)
Messel Pit Fossil Site (1995)
Wadden Sea (2009,2014)
the roman square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次要介紹的是島嶼城市『特羅吉爾』Trogir,在1997年特羅吉爾歷史中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單,為何會說特羅吉爾是島嶼城市呢?因為
原本的古城是座落在克羅埃西亞大陸和契奧沃島之間的一個小島上,在古代是為控制亞德里亞海眾多島嶼之間的重要通道。
特羅吉爾彷如一座堅固的孤島,北面以「陸門」連接克羅埃西亞本土,南面以「海門」連通奇歐佛島,島城佔地不大,主要景點都集中在若望保祿二世廣場。
除了來此用餐外,我們這次共參觀了
海門與陸門(Southern Gate & Land Gate)
聖羅倫斯大教堂(Cathedral of St. Lawrence)
敞廊與鐘塔(Loggia & Clock Tower)
奇皮可宅邸(Cipiko Palace)
這些都是特羅吉爾非常著名的景點,當然整個城區都非常的美麗,也很值得多花點時間遊覽,可惜的是,我們因為行程關係,所以無法久待,也期待未來還有機會能再回到這個城市。
拍攝器材:
相機-GOPRO6
#特羅吉爾 #克羅埃西亞 #Trogir
特羅吉爾島嶼城市|克羅埃西亞之旅|世界遺產【葳葳愛旅遊】

the roman square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年4月,我們來到了位於歐洲的克羅埃西亞旅遊,這趟旅程成了至今最後一趟歐洲之旅,不曉得何時才會再有機會前往了呢!
今天我們來到扎達爾(克羅埃西亞語:Zadar),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五大城市,也是扎達爾自治州(Zadar Administrative County) 的首府。扎達爾曾是威尼斯近郊的港口城市。曾是達爾馬提亞王國(Dalmatian)的首都,歴史可以追塑到石器時代末期以至新石器時代(Neolithic),而我們來到的舊城區可說是南歐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古城,保留許多古羅馬的遺址及建築物。這次我們就要帶大家來探訪一下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札達爾
我們這次會帶大家來看
1.舊城門(The Land Gate)---
位於札達爾半島的入口,威尼斯統治時期,1543年由義大利維洛納建築師(Michele Sanmicheli)所打造,城門上的浮雕是守護神St. Chrysogonus騎在馬背上的英姿,上頭展翅的聖馬可石獅子,是威尼斯的精神象徵
2.五井廣場 (The Five Wells Square)---
16世紀時,由於土耳其人不斷入侵,除了修築城牆外,威尼斯人還建造大型的儲水槽,水槽上方有5個開口(井口),19世紀後,儲水槽已不再重要,奧地利將軍Welden便在此建造第一座公共公園,而公園的入口就在這5口井旁邊…
3.船長塔(Kapetanova kula)---
五角造型的高塔,當時是威尼斯人存放武器的塔樓位於五井公園旁
4.聖多那教堂(Crkva sv. Donata u Zadru)---
札達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興建於 9世紀,當時稱為三一教堂,外觀是少見的圓形建築形式,是典型且獨一無二的拜占庭風格聖殿,15世紀時由主教聖多那重建,因此改稱為聖多那教堂,由於音響效果極佳,1979年後成了每年國際中古世紀文藝復興音樂季的場地
5.聖瑪利亞教堂修道院(St. Mary’s Church)---
屬於本篤會女修道院,一般相信此教堂是札達爾女貴族 Čika 於1066年所興建,教堂在16世紀時翻修成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加上了三葉型的圓潤山牆,而內部則為巴洛克式風格
6.羅馬廣場(The Roman Forum)---
羅馬時代的市政中心,由第一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設立,大小為45*90公尺,廣場上由柱廊包圍,柱廊上方有各種裝飾,柱廊下方為當時的商店、工藝舖,目前只剩地面舖與兩根羅馬石柱仍保存著
7.海風琴(Morske orgulje)---
由建築師尼古拉·巴希奇(Nikola Bašić)設計,於2005年4月15日向公眾開放,白色碼頭堤岸的步道底下,安裝了藏於海中的35根長短大小不一的共鳴鋼管,地表只露出一排方形、圓形小洞,隨著海浪衝擊而產生強弱變化的共鳴聲,可聆聽亞得里亞海的浪漫樂章...
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拍攝器材:
GOPRO6、IPhone
#克羅地亞 #札達爾 #歐洲之旅
克羅埃西亞Croatia之旅|閃耀海上的羅馬古城札達爾Zadar|聆聽自然旋律海風琴【葳葳愛旅遊】

the roman square 在 Roman羅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嗯嗯 最後一夜
今天去哪裡:
弗林德斯街車站 Flinders Street railway station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 Cathedral
聯邦廣場 Federation Square
墨爾本塗鴉街 Hosier Lane, Union Lane & ACDC Lane
伊恩波特中心:澳洲NGV
The ian potter centre: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今天吃什麼:
我才不告訴泥雷
【Roman】
► 訂閱YouTube:https://goo.gl/46Uo3W
►Facebook: https://goo.gl/bKuckj
►instagram:https://bit.ly/2Tz1ORT
►商案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播放清單】
|每日更新DailyVLOG:
►https://bit.ly/2KJxe5z
|熱門の影片:
► https://goo.gl/7m9vqe
|澳洲全系列影片:
► https://goo.gl/rD8C3Y
|澳洲TALK系列影片:
► https://goo.gl/VFYVum
►MUSIC:
Bab_Tista
►協助加上字幕😊
https://bit.ly/2kDAW6v
#DailyVLOG_72 #澳洲打工度假 #墨爾本 #中文 #Roman羅曼 #大城市 #時區 #時差 #畢業典禮 #畢業 #Melbourne #弗林德斯街車站 #Flinders Street railway station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 Cathedral #聯邦廣場 #Federation Square #墨爾本塗鴉街 #Hosier Lane, Union Lane & ACDC Lane #伊恩波特中心:澳洲NGV #The ian potter centre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NGV #墨爾本中文好多 #打工度假 #澳洲 #Roman #羅曼 #每日更新 #日更 #VLOG #澳洲VLOG #Australia #working holiday #Perth #伯斯 #1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