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今晚九點世界周報Facebook 直播一小時,TVBS的文茜世界周報YouTube 直播兩小時》
今晚九點至十一點,文茜的世界周報重點:
• 麻煩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88r2j
並且開啟小鈴鐺🔔
#德州,一個得天獨厚的能源大州,大斷電之後,民眾沒有水,沒有食物。部分有電的地區,民眾接到一個月47萬台幣的天價電費單。氣候變遷,德州只是世界氣候變化悲劇下的一種縮影。聯合國秘書長警告未來氣候變遷必然導致戰爭,搶奪可居住的土地,水資源,及人類大遷徙。比爾蓋茲認為未來因氣候變遷死亡的人數,會是此次COVID-19死亡人數5倍以上。
#德國總理梅克爾曾全力救援俄羅斯異議人士納瓦尼。為什麼當美國總統拜登喊出制裁俄羅斯,要求德國停止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停止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缐時,德國仍然堅持完工?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後,逐步去核,淘汰八座老舊核電廠,卻興建新燃煤發電廠,並且出口㷎煤。德國再生能源比例接近45%,核電11%,如今在巴黎氣候協議及各界攻擊下,梅克爾再走向逐步去煤,並執意購買俄羅斯天然氣,使德國成為低碳國。
#台灣至今包括水力發電再生能源比例約5%,煤炭發電高達45%,天然氣35%,核電11%。你知道台灣自主能源不足3%,台灣沒有天然氣,沒有石油,電費卻是亞洲最低之一的國家嗎?
#什麼都反對!只贊成低電價。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台灣澎湖風力發電民眾參與,台電投資數十億拉海底電纜,自澎湖至台灣本島。但離島風力發電要上岸時,卻受到縣長帶著民眾抗爭。世界周報告訴你空轉的澎湖風力發電,一個荒謬的能源故事。
#公共電視台製作一系列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自3/2日起於每週二晚上十點播出。世界周報引用公視紀錄片,介紹自1950年代尹仲容至1990年代台灣國家談判隊為台灣經濟全力以赴的歷史。當年一批老臣如何創造台灣成為現代出口成長的過程,經濟學家朱雲鵬教授導讀。
#珍貴歷史資料!朱雲鵬教授介紹台灣當時如何自1974年,僅一個月效率,決定發展積體電路製造。由費驊、孫運璿、潘文淵等人組成的小組,如何既清廉、魄力,以國家利益為至上的人生態度,完成了台灣科學園區及1987年台積電成立的過程。
#你可能不知道的潘文淵!一位在美國RCA擔任研發部主任的科學家,夫妻皆放棄美國高薪,只為替台灣圓科學園區之夢!他們犧牲自己所有一切,而他沒有一張台積電股票。
#沒有良臣,沒有願意為國家犧牲的人,就不會有好的國家發展。
它不是歷史,它是永遠不變的定律。
rca 孫運璿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必也正名乎,編列預算補助5G建設,非圖利財團,實圖利全民,請國民黨不要污名化國家數位政策!】
(一)政治不是只有口水與污名化
我常說「在野黨挑戰執政黨,天經地義」,政府所有的公共政策,都可以被挑戰,也可以要求說明了解,然而我也要奉勸國民黨,時代已經變了,人民要看的是理性的政策辯論,不是不實資訊抹黑的政治口水,難道非得要污名化的方式來批判公共政策,國民黨才會當在野黨嗎?
(二)非圖利財團,實圖利全民
國民黨不斷的說這一次補助5G業者建設基地台是「退傭」,這是「圖利財團」,我就要反問國民黨,美國、英國、澳洲、日本與歐盟,都已分別編列數百甚至上千億台幣的等值經費補助電信產業加速基礎建設與應用的布建與研發,難道這些先進國家,都是在「圖利財團」?我們的作法非圖利財團,實圖利全民。
(三)馬政府時期4G編列150億 鼓勵業者投入
回顧馬英九政府時期,2013年開放4G頻譜競標,最後總標金就已溢價827億元,為此,當時的行政院推出了「加速行動寬頻及普及服務」,編列150億元,用以補助電信商在內的各相關產業,加速行動寬頻服務及產業升級,然而馬政府時期的這項計畫,預算卻分散編列在11個部會,造成後續執行上各部會補助政策目標與對象資格紛雜的亂象,有限定要拿到4G執照才能來申請的,也有僅僅給設備商的,更有把教育部的「電磁教育」跟法務部的「提升通訊監察功能」也算進去的。正是因為考慮到過去這樣的亂象,政府在思考本次5G頻譜競標溢價980億元的標金該如何運用時,才會決定統一由NCC作為補助機關,以便更能統一政策目標,也不會讓產業界無所適從。
(四)5G加速、加量
事實上,面對現在這個數位時代,台灣正處於全世界數位競賽的關鍵時刻,我們深知台灣不能在此落後世界各國,否則台灣將失去產業升級的機會,更會讓台灣在世界科技舞台上邊緣化,所以,我們針對這次為期5年的5G補助計畫,於前兩年提出「加速」、「加量」兩個原則,將原本設定在5年達成的覆蓋率,提前要求在2年達成,同時,也要求原本1.6萬座的基地台,必須要增加到3.9萬座的標準,特別是像公共設施,如機場、車站、捷運、高速公路、各式橋樑隧道的基地台,這些都將藉著這次的補助案去要求業者重點加強建設。至於後三年,我們要求業者提出垂直運用的創新服務,同時也要求業者使用國產化設備的比例,方得繼續申請補助。
(五)國家數位大戰略-數位國家、數位國力、數位建設
我們常說「技術即國安」,現在全民都知道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因為台積電在晶圓代工上的領先技術,台灣擁有了一面「矽盾」保護,卻忘記了台積電原本是從當時的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技術移轉成立的公司,而工研院移轉給台積電的晶圓技術,正是來自於經濟部出資千萬美元的RCA技術移轉計畫,甚至後來的新竹科學園區用地,也是政府協調軍方無償提供的,從蔣經國孫運璿時代一直到現在,政府都是用同樣的觀點,同樣的思維在扶植台灣的新興產業,若沒有當年國民黨執政時的「圖利」台積電,就沒有現在台灣的「護國神山」,國民黨當真忘記了嗎?
一直以來,台灣總是科技輸出的巨人,卻是科技應用的侏儒,5G不僅僅是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產業,更是台灣擺脫此一標籤的絕佳機會,國民黨沒看見台灣民間生氣蓬勃的眾多新創產業,正在引頸期盼5G建設早日完成,好讓他們在世界上一展身手,與歐美各國一較高下嗎?懇請國民黨,不要為了一己的政治利益,阻擋台灣追趕美中日韓等國5G發展的腳步了。
rca 孫運璿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猜猜裡面有幾位是交大校友呢?
-
1974 年,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費驊,會同包括經濟部長孫運璿、交通部長高玉樹、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工研院院長王兆振與電信研究所所長康寶煌等政府官員,再加上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研究主任潘文淵聚在一起討論如何促進台灣經濟轉型,希望能從原本的紡織業轉而發展電子業。
討論結果最後決定,藉由政府的主導來發展積體電路產業,由經濟部在工研院底下設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工研院電子所,以電子錶使用的晶片為基礎,預計自美國引進積體電路技術。
潘文淵邀集海外華人組成「電子技術顧問委員會」(TAC),為工研院擬定技術合作邀請函,詢問 30 多家美國半導體廠商技術移轉的意願,最後選定 RCA。當時 RCA 已經在台灣設廠生產電子產品,而且願意代訓人才,並負有更新技術之義務,以及買回所生產出的晶片,因而雀屏中選。當時工研院選派楊丁元、史欽泰、章青駒等多人赴美國 RCA 工廠培訓,回台灣在電子所設立積體電路示範工廠,後來這些人均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