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宋小,漢成呼叫!」
「羚羊,你不要這麼衝動嘛!」
「子伶,妳真的不輸給男生耶!」
「他OHCA了!」
「你CPR做得很好,這附近有沒有AED?快!」
看到這幾句台詞,就知道這是「火神的眼淚 Tears on Fire」的經典內容,
看完這齣公視的作品,
相信大家更能同理消防人員的心路歷程,
將來,我們也不要成為酒空或刁民🤛🏼
感謝吳學姊的整理,俐媽也貢獻我的所知,
今天獻給大家「消防篇」~
———————————————————————
🔥 俐媽英文教室—消防篇:
🏨 專有名詞類:
1. OHCA =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看火神不會這個等於沒看😂)
2. 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3. EMT =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緊急救護技術員
4. ROSC =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恢復自發性循環
5. Heimlich Maneuver 哈姆立克急救法
6. CPR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7. AED = automated emergency defibrillator
#俐媽英文教室aed篇
🚑 各種車子:
1. tanker fire engine 水箱車
2. aerial ladder fire truck 雲梯消防車
3. chemical fire engine 化學消防車
4. chemical hazard rescue vehicle 化學災害處理車
5. ambulance 救護車
6. air compressor fire engine 空氣壓縮車
⛑ 裝備的部分:
1. helmet 安全帽
2. oxygen cylinder 氧氣瓶
3. face mask 面罩
4. personal alert safety system 個人安全警示器(又稱為救命器)
5. fireproof wear 防火衣
6. fire hydrant 消防栓
7. sprinkler system 消防灑水系統
8. electric hydraulic cutter 電動油壓剪
9. hose 水帶
10. Hooligan light 三叉撬棒
🧯 劇情相關名詞:
1. fire disaster (n.) 火災
2. fuel (n.) 燃料
3. accelerant (n.) 促燃劑
4. rescue (n.)(v.) 拯救
5. pneumothorax (n.) 氣胸(pneumono-: lung)
6.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n.) 氣管插管
7. needle decompression (n.) 針刺減壓
8. smoke alert (n.) 煙霧警報
9. radio equipment (n.) 無線電
10. electrical fire(n.) 電線走火
11. ventilation (n.) 通風/排煙
12. gender/sexual discrimination (n.) 性別歧視
13. alcoholism (n.) 酒癮 ▶️ alcoholic (n.) 酒鬼
14. commit suicide (v.) 自殺
15. fall down from the building墜樓
16. collar (n.) 頸圈
17. drown (v.) 溺斃
18. hovercraft (n.) 氣墊船
19. arson (n.) 縱火罪
20. hyperventilation (n.) 換氣過度
21. fire escape (n.) 太平梯
22. break into house (v.) 破門而入
23. lobby (v.) 關說
24. give sb a ticket for Ving 開罰單
25. flashover (n.) 閃燃
26. backdraft (n.) 爆燃
27. put out/ extinguish (v.) 撲滅 ▶️ fire extinguisher (n.) 滅火器
28. combustible/ flammable/ inflammable (a.) 可/易燃的
29. simulation (n.) 模擬
30. protest against... 抗議
其他豐富的消防相關英文資源,請看:
https://www.tyfd.gov.tw/chinese/06/images/消防專業用語篇.pdf
———————————————————————
消防人員、救護人員,您們辛苦了❤️🙏🏻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火災篇
#俐媽英文教室消防篇
#俐媽英文教室火神的眼淚篇
#期待第二季
#台大明明和您一起平安健康不掉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00的網紅BrotherPed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可以在這裡找到: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293260/ 近戰沒人權...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腦中小劇場 《火神的眼淚》 該來的,終究會來】
上周末的夜晚,《 火神的眼淚》進入第九集,大叔直男如我,從惡火撲向林義陽那一刻,我的眼淚就沒停過。
伶陽CP只能留在記憶裡了。最後一拳的力道,總是能引起我們的切膚之痛。
一場火警,正好替所有隊員安排了出路。有人克服了心魔,有人確認了職志,有人失去了摯愛,卻把他的態度活回來,有人離開了陽世,住進了每個人的心裡。
原本困在貨梯井底的張志遠,昏迷後回到了過去,想起曾經命喪火窟的哥哥,對方伸出手將他喚醒,讓他在千鈞一髮之際逃離了現場。觀眾都明白,這是一場過去與過去的對話,自己與自己的對質,無法告解的犯行,如影隨形的愧疚,最終積累成心魔。
因此最後克服心魔,獲救又跛腳的張志遠,便很容易在林義陽的聖光下被忽略,甚至有網友認為他的結尾戲處理得太拖。
然而這整齣劇中,我滿意的卻是志遠這條主線,因為這是我看過的台劇裡面,把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的因果起伏寫得最豐滿的。(我記得《那一年的幸福時光》曾經做過類似嘗試,但呈現效果見仁見智.. )
PTSD主要症狀包括:創傷畫面閃現、避談創傷經驗、惡夢侵襲,以及負面情緒干擾,這些症狀在劇中都完整而細緻地呈現,除了 林柏宏本身的出色表現(本劇他有好幾顆很棒的特寫),還是要歸功於專業的心理顧問與札實田調
其中我最認同的橋段,就是他「否認症狀,始終拒絕就醫」的橋段,大家可能覺得他這樣很討人厭,情緒轉變超大,扭扭捏捏的超龜毛,然後又給我拒絕真愛,但事實上,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身為臨床心理師,能夠坐在會談室裡等案主上門,其實是很幸運的一件事,因為我們所接收的,已經是他準備好的狀態。但是真正的苦難,都是案主敲門之前的掙扎,這是我們沒有參與到的部分。而受苦的也不只是案主,還有周邊的親朋摯友,對他們來說,把案主送去治療,簡直就是一份沒有盡頭的前置作業,《火神》的前九集,正是在描寫這樣的困境。
面對患有PTSD的案主,並不是叫他吞個藥,然後把他拖去會談室就能解決,因為創傷療癒的起點,一定是「重返創傷現場」。
無論是回到事發現場,體驗相似的情境,或是鑽進腦中的回憶,都是重返現場的某種形式。但對案主而言,這件事極其痛苦,因為沒人想回到噩夢裡。有人過了十年,還是不敢去祭拜意外身亡的男友,有人即便裝上義肢,仍舊無法路過車禍現場,掀開創口,其實比治療更需要勇氣
因此,要療癒創傷,「時機」與「情境」是很重要的關鍵。
坦白說,這件事真的很講運氣,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張志遠,能遇到合適的時機與情境,而我們也不會沒事把自己逼入險境,只是為了治療創傷。
大多數的人之所以不願意重返現場,除了擔憂畫面的不堪,還有情緒的衝擊。比起創傷場景,他們更害怕一旦觸及回憶,情緒就會如海嘯一般,直接吞沒周身。但事實上,根據我的治療經驗,一旦能將事發起始點說出口,多數情緒並不會如海嘯般粗暴,反而是一種有層次的漫延,會有更明確的情感堆疊與心理演變。
在重返創傷現場之前,你的情緒可能只有一種,因為你不會再往下想,能躲多遠躲多遠。然而一旦願意重返現場,願意掀開創口,用語言把將場景重新演繹一次,你就會發現,你的情緒可能不只一種。
因為在表達與還原的過程中,你的思路會逐漸與原本的畫面脫鉤,慢慢掙脫預設的框架,因為人的思考遠比想像得更有彈性。經由對話與回饋,觀點產生碰撞,立場發生鬆動,我們能更客觀地看待整件事,那是讓脆弱浮上岸邊,讓情緒變得豐富的條件,這樣做,才能讓人明白「我們到底被什麼事影響了?」。
扁平的情緒,會擠壓我們的認知歷程,只有當情緒出現變化與層次時,經由回溯,才能反應出我們到底在想什麼。
創傷的起點,很多都是因為悲傷,而悲傷最重要的核心意義,就是「失去」。但是悲傷並不是一種扁平的情緒,因為無論我們失去的是一個人、一部份的肢體、或是一段親密的關係,背後所代表的,都有不同的意義。可能是愧疚、自責、遺憾,甚至是絕望。把這些情緒重新掏出來,重新排序,才能看清這一路以來的軌跡。
「有什麼用,一切都來不及了。」這句話絕對沒問題,失去的,真的就是失去了。然而創傷的治療目的,從來就不是讓失去的重新歸位,而是讓歪斜的重新校正。畢竟困在回憶裡,我們很容易誤會過去。
但在明白這個道理之前,我們不急。
劇中的張志遠,花了十集的時間,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才不得已被推進創傷現場,然後硬著頭皮走進治療的起點,畢竟,該來的終究會來。但一般人可能沒那麼好運,或許終其一生都沒能遇到那樣的時機與情境,就算遇到了,也不一定有同樣的動力。畢竟選擇面對,我們不一定能走到想要的結局,然而選擇逃避,至少還跑到轉角喘口氣。
因此,無論是誰,一旦還沒準備好面對創傷,都有權利喊停,都有資格躲回房間,畢竟創傷療癒是很講個人意願的。因為人類的情感層次豐富,必須更細膩地分類與處理,而不是抓去灌個藥聊個天就行。
但請記住,療癒這件事沒有捷徑,持續處在症狀之中,會帶來比想像中更深刻的後果與傷痕。試著說出來,需要勇氣,但說出來之後,你會發現,事情或許跟你想得不太一樣。
「我早就離開那個房間了,你不離開嗎?」
那是哥哥對志遠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也是最後一把鑰匙。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視年度大戲《火神的眼淚》第七集《暴雨》與第八集《惡火》--- 和死亡拔河的人,該怎麼活得快樂些 ?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30587975
「如果每天與死神交手的消防員,回到家卻無法從親情得到一絲支持與撫慰,也只能仰賴在工作與愛情中取暖。」
隨著本週六播映完第七集《暴雨》與第八集《惡火》,公視年度大戲《火神的眼淚》也將近尾聲,不同於第五、六集《深淵》與《陰影》劇情給人過於沉重的壓力,第七集《暴雨》與第八集《惡火》在暴雨與惡火中,編劇引領觀眾看見人性的良善,那些一開始鋪陳許久說了一半故事的人物背後,在這兩集中也有了解答,包括了王琄飾演徐子伶母親徐靜華,一位可惡可恨又可悲可憐的母親,以及由鄭志偉飾演的同安分隊隊員陳國勝,一位屆齡即將退休,說話尖酸刻薄的資深學長。
隨著一場突如其來中年女子打架的救護事件,徐子伶意外地見到了由梁修治飾演的親生父親,更因此得知了母親多年來撒下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漫天大謊,長久以來很努力想證明身為女性的自己,一點都不輸男性的意念,也在一夕之間瓦解,父親口中真相中的母親,竟是如此不堪, 王琄真得演活了「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母親,陳庭妮雖然很努力地演出,但兩人的對手戲,在她面前光芒盡失,從咬字發音情緒轉折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同樣的由溫昇豪飾演飾演同安分隊隊員邱漢成,與柯奐如飾演邱漢成妻子蕭天穎之間的家庭風暴,也隨著陳宥棠飾演邱漢成五歲女兒琦琦感冒吵鬧不休,與小兒子暗夜發燒,因邱漢成出任務到山上救人,又因天黑在山上紮營過夜多留一晚,因山間手機收訊不佳,獨留妻子一人在家苦撐,等到他完成救援任務回到家中,夫妻之間的情感風暴,終於來到了引爆的臨界點,眼看一個幸福的家庭就要分崩離析,邱漢成再多的心不甘情不願,終究做出了退讓與妥協,不知道之後還會有怎樣的轉折?
「如果每天與死神交手的消防員,回到家卻始終無法從親情得到一絲支持與撫慰,也只能仰賴工作與_愛情上取暖。」這話聽起來很辛酸,卻是消防員徐子伶與邱漢成真實生活的寫照,他們在出生入死之餘,還要面對家人不諒解,背後有著不同的原因,卻是他們一直在面對與掙扎的事實。
然後編劇也沒一干子打翻一船人,與他們兩人承受的狀況相反,而且是極端寫照的就是林柏宏飾演同安分隊隊員張志遠,因救人過程中目賭錢小姐跳樓自殺的慘劇,就此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從第六集獨自一人在浴室流淚,到屋頂上放聲大哭,到第七八集中推開了所有想幫助他治療的家人、同事、同學的好意,甚至大發脾氣,寧可偷藥吃,也不願就醫,到第八集後半段因在火場上揮之不斷的心魔,終至跌落了深淵,讓人喟嘆這種病人的心理狀態,是如此難以防範與理解。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遊戲可以在這裡找到: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293260/
近戰沒人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