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2016)
最近看電影看到一個瓶頸,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看著影像持續以一種類似的模式出現,久而久之便消磨掉對於影像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嚴重者會甚至對於電影產生反感。
為了解決這樣的病徵,承蒙友人推薦,決定開始找一些遊戲來玩,說不定會因此接觸到一個嶄新的世界,也或許能藉此對於電影能夠更暸解一些。而我在他的推薦之下,玩得第一款遊戲便是2016年由Playdead所出的一款平台單人遊戲《INSIDE》。
還記得去年我曾在某篇文章中提出,電影《返校》與電玩《返校》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身為媒體接收者的我們所佔據的立場不同。在電影中我們處於被動接收資訊的狀態,因此我們對於電影中發生什麼事基本上都概括承受,也無權改變劇情的走向。而在電玩中,往往玩家都處於一個相對主動的地位,我們可以去感知當下的環境,做出選擇,並在必要的時刻中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因此,電影版最大的敗筆便是,它沒有積極地意識到這樣主動感知與被動接收之間的差異,而只是照搬電玩中的「情節」甚至善加脈絡化,但可想而知的事,在缺乏主動權之下,原本懸疑不確定的精神狀態,以及害怕與勇氣之間的掙扎,到最後僅剩下濫情如走流程般的嚇人遊戲,至於能透過這樣的過程獲得什麼的啟發,也自然有著顯著的差異。
而回到本次想要討論的《INSIDE》,私以為如果純粹將這個當成一個文本看待的話,它會是2016年以降我所看過前五名的作品,雖然要拿一個遊戲與電影、小說相比可能會有些困難,但純粹就文本所給予讀者的回饋,我想《INSIDE》無疑相當厲害,講直接一點就是一個神作。
《INSIDE》的遊戲模式其實很單純,便是操縱一個男孩左右移動、跳躍、游泳、攀爬,然後想辦法到達終點,完成結局。然而就如同《返校》一般,電影體系中看似單純的劇情走向,卻因為遊戲的特性,在觀眾獲得劇情走向的主導權後有了決定性的不同。
回到《INSIDE》本身,它故事起於一個小男孩跌落山坡,它拼命地奔跑,似乎在躲避什麼,於是我們跟著他展開了逃亡。隨著故事進展,我們漸漸發現這似乎不是一個單純的逃亡事件,我們從山坡跑到樹林、跑過農田,最中跑進了碩大成群的工廠建築,終於發現這背後似乎有著大陰謀等待著我們去破解。我們發現,遊戲的男孩身處在一個帶有科幻色彩的反烏托邦世界當中,裏頭有汲汲營營的科學家、有追人的惡犬、警衛,亦有廣大沒有靈魂行屍走肉任人擺佈的奴隸們。而小男孩的任務便是,阻止這樣畸形的狀態,並試圖打破這個迴圈,逃離這個恐怖的地方。
《INSIDE》厲害的地方便是在於,它在一個簡單的男孩跑跳逃亡的模式中帶出變化,遊戲中角色為了破關而必須試圖融入其中、甚至相互利用,甚至更後設點來說,正在玩遊戲的我們或許某種程度上,也是極權體制的一員,我們正將自己的娛樂與關注建築在某些螢幕另外一邊的苦難與悲慘當中。
因此我們或許能得出的結論便是,現代科技發展至今對於我們的控制其實與那些我們想像中反烏托邦科幻世界中的怪物們並無不同。更甚者,我們比起過去倍強迫的威權環境下,我們更享受現今所擁有的一切,我們以為科技帶來進步、帶來自由,沒想到在看不見的地方,有許多東西正在被無情的剝奪,我們就如同遊戲當中的奴隸們被遙控、也如同遊戲當中的警衛到處出征,甚至一如那些科學家們對於踰矩的行為感到害怕困惑。
怪物是我們自己養出來的,而更諷刺的是,當我們以為自己正在對抗體制,但往往最後想要推翻體制中的怪物,我們必須要變成怪物本身,而最後夢寐以求的結局到來時,我們會發現,縱使我們腦袋可能依舊清醒,但我們已成怪物,然後身不由己,我們永遠在體制內。
其實還有更多的想法,但多說無益,有幸的歡迎直接去玩遊戲,如果懶得玩遊戲的,也可直接看別人的直播,差不多兩個小時,就很像一場電影,雖然有著諧仿的主控權,但我還是覺得體驗有差。
網址: https://reurl.cc/9zg9W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laydead inside 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Happy is the key.貓一ˇ巴都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心得] 遲來的Inside故事心得(前半無雷後半大雷- 看板Steam 的評價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INSIDE 內部=隱藏結局&故事分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INSIDE #下集+隱藏結局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Inside游戏大结局 的評價
- 關於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Fangs Youtube 2023 - videonn.online 的評價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NSIDE (2016)
最近看電影看到一個瓶頸,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看著影像持續以一種類似的模式出現,久而久之便消磨掉對於影像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嚴重者會甚至對於電影產生反感。
為了解決這樣的病徵,承蒙友人推薦,決定開始找一些遊戲來玩,說不定會因此接觸到一個嶄新的世界,也或許能藉此對於電影能夠更暸解一些。而我在他的推薦之下,玩得第一款遊戲便是2016年由Playdead所出的一款平台單人遊戲《INSIDE》。
還記得去年我曾在某篇文章中提出,電影《返校》與電玩《返校》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身為媒體接收者的我們所佔據的立場不同。在電影中我們處於被動接收資訊的狀態,因此我們對於電影中發生什麼事基本上都概括承受,也無權改變劇情的走向。而在電玩中,往往玩家都處於一個相對主動的地位,我們可以去感知當下的環境,做出選擇,並在必要的時刻中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因此,電影版最大的敗筆便是,它沒有積極地意識到這樣主動感知與被動接收之間的差異,而只是照搬電玩中的「情節」甚至善加脈絡化,但可想而知的事,在缺乏主動權之下,原本懸疑不確定的精神狀態,以及害怕與勇氣之間的掙扎,到最後僅剩下濫情如走流程般的嚇人遊戲,至於能透過這樣的過程獲得什麼的啟發,也自然有著顯著的差異。
而回到本次想要討論的《INSIDE》,私以為如果純粹將這個當成一個文本看待的話,它會是2016年以降我所看過前五名的作品,雖然要拿一個遊戲與電影、小說相比可能會有些困難,但純粹就文本所給予讀者的回饋,我想《INSIDE》無疑相當厲害,講直接一點就是一個神作。
《INSIDE》的遊戲模式其實很單純,便是操縱一個男孩左右移動、跳躍、游泳、攀爬,然後想辦法到達終點,完成結局。然而就如同《返校》一般,電影體系中看似單純的劇情走向,卻因為遊戲的特性,在觀眾獲得劇情走向的主導權後有了決定性的不同。
回到《INSIDE》本身,它故事起於一個小男孩跌落山坡,它拼命地奔跑,似乎在躲避什麼,於是我們跟著他展開了逃亡。隨著故事進展,我們漸漸發現這似乎不是一個單純的逃亡事件,我們從山坡跑到樹林、跑過農田,最中跑進了碩大成群的工廠建築,終於發現這背後似乎有著大陰謀等待著我們去破解。我們發現,遊戲的男孩身處在一個帶有科幻色彩的反烏托邦世界當中,裏頭有汲汲營營的科學家、有追人的惡犬、警衛,亦有廣大沒有靈魂行屍走肉任人擺佈的奴隸們。而小男孩的任務便是,阻止這樣畸形的狀態,並試圖打破這個迴圈,逃離這個恐怖的地方。
《INSIDE》厲害的地方便是在於,它在一個簡單的男孩跑跳逃亡的模式中帶出變化,遊戲中角色為了破關而必須試圖融入其中、甚至相互利用,甚至更後設點來說,正在玩遊戲的我們或許某種程度上,也是極權體制的一員,我們正將自己的娛樂與關注建築在某些螢幕另外一邊的苦難與悲慘當中。
因此我們或許能得出的結論便是,現代科技發展至今對於我們的控制其實與那些我們想像中反烏托邦科幻世界中的怪物們並無不同。更甚者,我們比起過去倍強迫的威權環境下,我們更享受現今所擁有的一切,我們以為科技帶來進步、帶來自由,沒想到在看不見的地方,有許多東西正在被無情的剝奪,我們就如同遊戲當中的奴隸們被遙控、也如同遊戲當中的警衛到處出征,甚至一如那些科學家們對於踰矩的行為感到害怕困惑。
怪物是我們自己養出來的,而更諷刺的是,當我們以為自己正在對抗體制,但往往最後想要推翻體制中的怪物,我們必須要變成怪物本身,而最後夢寐以求的結局到來時,我們會發現,縱使我們腦袋可能依舊清醒,但我們已成怪物,然後身不由己,我們永遠在體制內。
其實還有更多的想法,但多說無益,有幸的歡迎直接去玩遊戲,如果懶得玩遊戲的,也可直接看別人的直播,差不多兩個小時,就很像一場電影,雖然有著諧仿的主控權,但我還是覺得體驗有差。
網址: https://reurl.cc/9zg9Wn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Happy is the key.貓一ˇ巴都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片出爐】-INSIDE #11 隱藏結局
(●’ω`●)【貓一ˇ巴】INSIDE #11
大劇透-請斟酌觀看(所有球球的藏匿地點)
inside的影片出爐啦~((灑花
歡迎小毛兒攜帶爆米花+可樂來看影片囉ww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
#Inside #Playdead #贊助 #解謎遊戲 #冒險
by小秘書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INSIDE 內部=隱藏結局&故事分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來到影子Shadow的遊戲空間!~不誇張, 不做作, 就是我的風格~ 希望能以最平常, 最真實的感覺呈獻給大家.如果喜歡我的影片的話歡迎訂閱, ... ... <看更多>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INSIDE #下集+隱藏結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INSIDE #下集+隱藏 結局 《 Inside 》係一款由獨立遊戲工作室 Playdead 所開發及發行嘅橫向解謎遊戲,玩家需控制一個無名而且身穿紅衫嘅小男孩探索一個超 ... ... <看更多>
playdead inside 結局 在 [心得] 遲來的Inside故事心得(前半無雷後半大雷- 看板Steam 的推薦與評價
天,好久沒有玩到這麼好玩的東西了
比起最近暴死的<No Man's Sky>我覺得這片實在是太厲害
趁還有記憶&明天放假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對了忘記說,本文長~
&照例先來個遊戲發行預告片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m6PAgNohU
遊戲從一個小孩自森林中的一座小丘滑落開始 (以下簡稱小紅
雖然四周景色是漂亮的參天古木.
但過了不久玩家一定會察覺這個世界一定發生了什麼問題
遠景有群人似乎是沒有自我意識般地被像是貨物一樣被運上卡車帶走
接著有一群黑衣人發現小紅之後便開始進行追捕,甚至不惜將小紅射殺
"為什麼要追殺我?"
"這些黑衣人要把大家帶到什麼地方?"
"在那個地方的裡面有著什麼?"
解答上面這些疑問就成了接下來遊戲的冒險主軸
同時也是遊戲最後令人感到莫名觸動心弦的地方
首先來說一下畫面
不知道版上有沒有人玩過<Limbo>?
<Inside>就是其製作公司playdead所製做的作品
所以,哇嗚~~! 這次變成全彩了耶!!!! XD
身邊不少人覺得<Inside>的美術有點偷工減料
不過老實說我十分喜歡這樣的風格
雖然沒有隔壁棚其他遊戲動輒4k的誇張貼圖
或者像是Color Abbreviation這種超潮的後期特效
但是遊戲本身將景深光線與色彩學這幾個元素可以說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多場景成功地營造出了巨大荒涼的孤寂美感
不少場景,好比說像是從農場到檢驗所之間的抑鬱草原
或者是壯麗的海底建築構物遺跡
都讓我在遊玩的當下像是在看幅寫意畫一般地讚嘆
&場景設計在於細節上的用心也讓人帶入感大幅提升
會讓你想要去從這些場景細節中去找尋遊戲世界觀的資訊以及故事這樣
說到這邊,接著來說一下遊戲機制
<Inside>的遊戲方式跟<Limbo>完全一樣,是橫向卷軸的動作解謎遊戲
全程會用到的操控鈕只有上下左右 & 使用這五個按鍵而已
不得不說這裡也是我很佩服playdead的地方
只用這五個鍵&遊戲裡的物理機制就能變出這麼多謎題真得很厲害
上次看到這樣令人經驗的作品是<Brothers:A Tale of Two Sons>的時候了
說到解謎,遊戲當中其實沒有太難的解謎思考
我卡住的點算了一下只有三處,所以就算是解謎苦手的話這片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困擾
比較麻煩的地方倒是在於謎題的解決方案成形之後,在執行的面上這邊
跟前作<Limbo>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這次考驗操控靈巧度時間差要算精準的地方還蠻多的
所以反而是對於動作操控苦手的版眾比較需要注意
看要不要練一下or直接看直撥就好了這樣~
***以下劇情雷 未破台慎入***
***以下劇情雷 未破台慎入***
***以下劇情雷 未破台慎入***
劇情心得這部分在開頭這邊要先說一下
在看了一些對岸的心得文之後我覺得不少對劇情的臆想也太過度腦補了
因此如果劇情上是喜歡對岸解讀的版友在這裡先跟您說聲抱歉
我這篇比較想用就遊戲世界裡直接看得到的東西來分享一下個人心得~
這個遊戲的故事敘述風格,跟<黑暗靈魂>系列是一樣的
玩家不會被遊戲提示任何劇情,也不會有任何教學任務可以跟玩家說明世界觀這樣
玩家必須從遊戲本身所暗示的線索來自己拼湊出這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只不過<Inside>相較<黑暗靈魂>系列來看的話
因為其沒有對話也沒有文本的關係,其敘事描述更加地隱晦
不過雖然隱晦,可是該給的細節也不會少給
好比說一開始偏鄉森林中的脫逃到進入農場這邊,除了驚險的追捕過程外
從背景就可以開始發現一些端倪了
玩家可以發現農場中有著不尋常地大量的死豬屍體
然而這些豬屍上如果玩家有注意的話可以發現豬隻身上都被大量類似蠕蟲的物事寄生
究竟這些蠕蟲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 是蟲害? 寄生之災? 還是某種大規模實驗?
目前得到的只有謎團,不過隨著之後的冒險,這些謎會慢慢解開
接著從農場出來之後,就漸漸地開始要進入城鎮了
從郊區這裡的景物就可以看出
荒廢的機具,頹傾的建築,毫無人煙
雖然不知成因為何,但能肯定的是這個世界發生了某種災變
可能是人為的,也可能是天災
個人目前幾輪下來,還找不到能論斷是何種災變的線索
但能肯定的是在這個災變後的世界仍然需要大量的勞作人力
(抑或是對大量勞作力的需求本身就是災變?
說到這裡,就要談到一個貫通<Inside>故事的元素,也就是工具人了
/*註:
*其實我自己打草稿的時候寫到這裡的時候,心中第一時間蹦出來對這類人的稱呼
*是the controlled,但不知道如果要講成中文的話該用什麼字才通順所以就用了
*工具人這個比較通俗的名稱這樣
*/
在進入貌似被要塞化,以高牆隔離周遭環境的城市之前
玩家會在進入市區的入口檢查哨發現一件十分詭異的事
那就是遊戲開始時所看到被裝運的人們在哨口處井然有序地排成一排
並在先前追捕小紅(玩家)的黑衣人監督下,步伐一致地朝著都市建物的裡面前去.
這裡可以發現,此處所看到的人們應該就是工具人的前身原料
因為在潛入城市之後玩家會發現在成市內貌似工廠作業區的廠房中
四處都有著工具人的存在.
說到這邊要先歸納一下工具人的特徵
在遊戲進行中可以發現:
[A]首先,也是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玩家在遊戲過程中可以發現有個頭盔心控裝置能控
制這些工具人然而在沒有心控者在場的前提之下,這些工具人沒有做出具有任何
自我意識的展現
[B]這些工具人會死,但能承受對常人而言足以致死的巨大打擊.
(像是由極高處摔落地面
[C]不像是具有生理需求的樣子
(呼吸 進食 排泄
[D]工具人可以當成心控者心控其他工具人的界質
(Proxy的概念
okay,接下來回到大門檢查哨這邊
截至目前為止,玩家雖然知道:
(1)人們在被做了某種處理之後被進一步採集起來集中至某處
(2)這世界有種無自我意識被做為工具使用的人
這兩件事,不過這兩者之間是沒有任何關連的兩件獨立的事件
但隨著玩家&小紅的腳步更近一步地往都市中心邁進
玩家會發現到幾個令人玩味的地方
在都市中心的研究機構裡,可以發現這裡有些驚人的科學技術
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應該就是能自由地在空間中控制水(或液體)這件事
/*註:
*這邊要小吐槽的一件事情,就是不少人說遊戲這邊發現這邊的研究人員能
*夠"操控重力"這點.此處的研究人員達成的成就應該是能自由操控水分子
*讓其能在空間中以所希望的方式移動這樣.
*基本上重力本身的方向是沒有變過的
*/
然而玩家也可以發現,在某些實驗室場景裡
這些水中儲放著看起來像是被拿來用做實驗用途的工具人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看到某些原料的體表上
有著大量在遊戲前期遭遇豬屍的場景中發現的蠕蟲
在同一個實驗室場景也可以發現在遊戲開場時森林裡所看到的像是膠囊般
上面開有圓形小窗口並能容納數人的容器
& 大家可以猜猜看
這些容器打開之後裡面裝的,是什麼呢?
沒錯,就是工具人
因此小紅(玩家)到這裡大概發現了一件事
這些黑衣人可能是將其他人們捕獲之後,放入容器裡
再把蠕蟲體內某種能夠使人被心控的物質之精製物灌入容器並讓人們浸泡其中後
帶回來研究室進一步加工應該就變成我們所看到的工具人了
而這個製造工具人的方法,其技術以及製程應該已經到了相當成熟的地步
不然我們(小紅,玩家)在途經剛進入城市的工廠區域時
也不會看到探照燈人類電擊捕獲系統,還有被精美地包成盒裝商品的工具人了
哀,成熟的商品化工具人社會這樣.
(↑咦,是因為工具人這個詞想到了什麼傷心事嗎?
anyway,過了這邊之後的遊戲內容就不多做冗長贅述了
接下來直到了遊戲最後,玩家會遭遇到的則是看起來還在正常運作中的研究機構
(之前遇到的研究機構不是看起來沒什麼人,就是淹水荒廢的狀態
而在到這裡的路上我發現了一件很奇妙的小事
就是小紅應該是個比較特殊的個體,在心靈控制上面的天分較一般人高
小雞魚群之類的小生物會自發性地追隨小紅
至於工具人則必須要在後期小紅被注入精煉物之後才會自發性地追隨小紅這樣
/*
這邊指的精鍊物就是在某個橋段被長髮水生工具人拖下水之後,在掙扎過程中
被意外注射進體內的精鍊物.
而個人猜測這種精煉物應該就是這區淹水實驗室所主要研究的某種實驗性藥物.
而實驗過程中的副產品我想應該即為長髮水生工具人來著
*/
接著隨著經過的研究室以及看到的研究現場越來越多,
玩家也會越來越覺得這個組織除了大量捕獲人們來製造工具人之外,
絕對也同時在進行著什麼其他不可告人的實驗
隨著遊戲的進展到了某個橋段
玩家會在一個看似塔台控制中心的場景中
看到諾大的研究中心裡有員工不斷地向某處集結
看來不管這個實驗為何
這個組織最後還是成功了
在從森林進入了郊區進入了都市進入了研究機構
最終在進入了所有inside的inside之後
我們在核心之處發現了一個由相當數量的人類所融合而成的巨大肉丸
在肉丸上面可以看到複數的精煉物注入器以及一個像是脊椎的東西連結著肉丸
最後我猜想,這個組織可能就是想用這個實驗性的肉丸來擴大or增幅心控的威力&範圍
又或者是造成進入最終實驗室之前那個強大震波的主因吧?
不管肉丸被製作出來的原因為何,小紅&玩家在這邊將這些人們釋放了
然而在釋放肉丸的過程中,小紅被肉丸拉了進去肉丸體內
接下來就是肉丸&小紅的脫逃記了
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脫出的過程中會途經一座看起來很精美的個人辦公室
在這個殘破的世界裡看到這麼雅致的個人空間挺稀奇的
&位於這辦公室裡的,只有一名看起來衣著精緻的人士
然後也是在這個場景裡面
小紅(玩家)對該人士達成了本遊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蓄意擊殺
再造成一片混亂之後
脫逃的路上會遭遇一道很明顯是陷阱的橋段
雖然這邊玩家只能硬吃這個陷阱無法突破第四道牆
但最後終章看著小紅肉丸他們成功地衝出實驗機構
靜靜地躺在陰天海邊草原中的一抹陽光下安靜地休息著時
老實說內心湧上了股莫名的感動阿
小紅你們這一路走來真的是太偉大了
隨著鏡頭漸漸拉遠
岸邊打在小紅肉丸身上的耶穌光也漸漸明顯
寧靜的沙灘與同樣寧靜的微風
看來在這災變後的晦暗世界
還是有些美好以及希望存在
以上.
一步步小細節拼湊起來之後
我想本次<Inside>的故事概括下來,
可以說是小紅想要從邪惡研究機構裡找回他家人or親人的冒險旅途
很簡單是吧? 從某種角度上甚至比<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劇情還簡單
但我覺得今集<Inside>編劇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
他們以何理的角度塞入了很多可以讓情緒堆疊的地方
卻也沒有做出任何對於劇情解讀的規範
如果道德對你/妳來說很重要的話
那麼在這故事中你/妳會看到人類以科學之名做出什麼樣邪惡的事情
如果你/妳偏好社會主義
那麼在這故事中你/妳會看到什麼都是商品的資本思考會把人們帶向多麼可怕的地方
如果你/妳重視自由意志大於一切
那麼在這故事中你/妳會看到階級之間的不平等以及對於人權的極端迫害
如果你/妳也跟我一樣什麼都沒想
只是帶入小紅的角色來體驗遊戲裡的世界
那麼在這裡你/妳應該也跟我一樣
看到了一篇以一個小孩解救他所在乎之人的過程所寫成的冒險故事
劇情雷的部分最後插播一下遊戲外的個人感想
一直以來我蠻喜歡<以年輕的角色來當故事主角>這樣的編劇
人在出了社會之後多多少少會在不知不覺當中被社會化
有的人社會化程度多, 有的人社會化程度少
但不管多與少, 幾乎每個人都在社會的機制下
在某種程度裡產生了質變, 而這個質變通常會讓人喪失一些小時候的美好特質
好比說童心.
像是遊戲中小紅其實說穿了沒有什麼計畫也沒有什麼資源
天,小紅他甚至連衣服的袖子都有一邊是破的
但小紅就只是一個勁的往右跑,相信著在這樣的過程中
他可以找到他在乎的人,他可以解救他們
像是這樣的童心.
所幸在故事最後,他也成功了
這類故事或許會被不少人詬病過於童話唄?
但這社會這世界本來就很晦暗了
多點這種讓人懷抱著<人生堅持下去就會成就些什麼,就會有好事會發生喔>的希望童話
我想也是件很重要的小事吧?
畢竟讓人感動有時不是劇情所述說的故事
而是這故事述說的是你你妳你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Inside>的隱藏結局也十分有趣
可以說是把遊戲給人的體悟做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如何達成進入隱藏結局的條件youtube上很多這邊就不再贅述了
在這個隱藏結局中, 玩家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最後所在的一個密室中的電源關掉
而密室裡則有個心控頭盔,頭推連結到數個像是電腦螢幕般的物事
在小紅把電源關掉的那一霎那
頭盔失效了,螢幕暗了
然後小紅也變成工具人般沒有自我意識的樣子
Wait, Whaaat?!??!?
這哪招啦啦啦啦 XDDDD
我上次玩game玩到有這樣的感覺是玩模擬市民的時候
記得那次玩到一半發現
我看到我捏得跟我很像的人物跟我做一樣的工作跟我交一樣名字的女友玩一樣的樂器
然後一樣坐在電腦前面玩game
...
....
.....
我猛然大駭.深怕我現在抬頭我也會看到一個綠色的◆浮在我頭上
&從此之後我再也沒打開過模擬市民了 (咦
***以上劇情雷 未破台慎入***
***以上劇情雷 未破台慎入***
***以上劇情雷 未破台慎入***
最後
給喜歡故事取向遊戲,以及玩完之後沉浸在後勁裡慢慢思考的版友
這片真的推薦.有多推薦呢?
推薦到我沒有想過我會有講出以下這段話的一天
"IGN給滿分我覺得是公正的" (欸?
總之,明天就是禮拜五了
之後就放假了呢!大家明天上班也請加油吧~
以上
<Inside>是片好game.
誠心 真心
推薦 不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9.32.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eam/M.1472141227.A.8E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