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幾天的消息,心中滿是悲憤。
看著畫面邊回想那時候發生的事,有時候是刻在心裡忘不掉的...
這場的現場影像剛好當時是在香港的 Hidden Agenda : This Town Needs ,是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在這裡演出,我們很喜歡這裡的氛圍、人事物,有別於市區裡光鮮亮麗的真誠與自由的氣息。
只是沒想到當初因為陳雲林來台事件所寫的歌,直到如今這樣的場景依然上演著,充滿著荒唐與無奈。
發布這樣的歌曲與影像,可能意味著要失去些甚麼,但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爭取或保護些甚麼、而「自由」會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守住台灣、守住香港。
#跟王爺粉抱歉還沒有王爺的影像
#希望日後很快有機會放上王爺的靚影
#反送中 #香港加油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idden agenda 意味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銀翼殺手2049——命運自決,是「最人類」的事情】
《銀翼殺手 2049》,上一集有多年盛名,但兩集都很晦澀。下集在大型英雄片圍堵的市場,是一齣很另類的大片。
《2020》最知名的未來想像,包括日本/亞洲文化大為擴張的未來都市景觀、關於「人造人—人類」的本質、何謂記憶的類哲學討論,還有人造人殺手Harrison Ford最後發現自己的夢境不是本真和唯一,留下了主角可能是人造人的影史辯題。
在人類和類人身份之間
在《2020》的時間線,人類創造智力和體力更優勝的人造人勞工,又開設另一個職位——「銀翼殺手」——來殺死叛亂或者不願「退役」的人造人。Harrison Ford演的Deckard喜歡了人造人Rachel,在動作類型片中,也有很多殺手錯誤愛上刺殺目標的錯摸。但在《銀翼殺手》的版本中,這個錯摸又是一場充滿身份政治味道的種族衝突——人類與類人(Humanoid,似人非人之物)的對抗。
殺手最後發現,自己的記憶也可能是偽造,從而懷疑自己的種族身份。最後他與人造人美女遠走高飛,背叛了任務,又背叛了自己的人類身份。
到了《2049》,最令人深刻的畫面已非大都會,而是沙漠、巨型垃圾場、荒廢的拉斯維加斯賭場,意象冷峻不已,寓意人類在殖民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地球也在遭拋棄的軌道上。單獨去看《2049》,基本上不會明白故事背景,還要加上三段之前釋出的短片來補完,可見這部片「訊息量很大」,高深莫測。
人類的缺席
補完的劇情大概是說,《2020》之後,人造人因為族群意識覺醒,開始有維權示威,爭取更好待遇。後來他們得其所願,但人類一方開始猜忌人造人,而人類確實應該恐慌,因為人造人與人類無異,但智力體力更強,競爭力更高,唯有不能生育,但長此下去,人造人必然取代他們。
有人類入侵人造人公司的資料庫,追蹤並暗殺清除人造人,牽起種族清洗。而人造人作為少數為了反抗,實行軍事反擊,用核彈攻擊訊息系統發電站,清洗人類手頭上的人造人名單,徹底混淆兩個族群,後果是造成地球大停電。後來人類政府立法禁止再生產人造人,直至《2049》的(疑似)大奸角大科學家Wallace,他研發了號稱絕不會反抗人類的第九代人造人,政府復准生產人造人。
《2049》的銀翼殺手K,也就是第九代。但身份衝突仍是不可或缺,後來他也有了身份覺醒 (但電影沒交代為何「第九代」也會如此),並在查案途中,錯誤以為自己可能是人造人之間絕無僅有生下來的胎生人造人。而上下集最大的連接點,就是上一集的Harrison Ford和人造人Rachel,奇跡一般生下了後代。
這個胎生人造人,成為兩大勢力都想得到的關鍵人物。包括一直想解禁人造人生育功能的Wallace,以及中後段才出場的反抗組織「人造人自由運動」。《2020》還可說是人類與類人之間的鬥爭,但《2049》則完全是「後人類」的。所有敘事中的鬥爭,都發生於類人之間,人類的「定義」已經變得糊模。
Wallace極有可能是人造人,但偽裝成人類。根據「速食電影」的解讀,人造人的唯一標記,是右眼球下有一個serial number。
Wallace應該是在大停電期間,挖了雙目,來隱藏自己的人造人身份,而他的Hidden Agenda是創造能夠生育的人造人,滿足自己做上帝的創造慾;而到時人類和人造人的界線也會消失,他也就能夠抹去了自己的過去和身份。
Wallace和貌似激進派的「人造人自由運動」,其實只是手段不一樣,但目標同樣是解鎖人造人的利益。一旦成功,舊人類就會自然淘汰,新人類與舊人類一模一樣 (胎生、有血肉之軀),只是智力和體力更好。
K的政治性 在於他的非政治性
在這個設定下,電影的命題還是那哲學家討論了幾千年的問題:人類是甚麼。K的「人性」在於他獨立。他本來是建制中人。這個建制由人類,以及假裝成人類的Wallce所組成,這個建制的使命是維持人類和人造人的城牆。
但K產生了獨立意識,背叛了建制。後來「人造人自由運動」救走他,要求他刺殺上一代銀翼殺手Deckard,以防Deckard將關於「胎生人造人」及組織的秘密吐露。K夾在中間,卻不從任何一邊,而是根據自己的記憶(即使是假的)和感情,去「命運自決」。
K對於人造人之間的大政治沒有興趣,而那就是他的獨立之處。電影雖然不著一字,但這就是它對人性的判準:命運自決,是「最人性」的事。
K在調查過程中,請教過負責製造人造人記憶的工程師Ana。後來K發現自己的記憶來自Ana,她就是Ford和Rachel的後代,即人造人族群的奇跡。但最後無論是「人造人自由運動」,還是勢力龐大的Wallace,在K的背叛之下,都無法介入這一場父女團聚。K最後死在雪地之上,完成了自己「最人類的」而自己選擇的使命。
太人性的煩惱
劇本對「人類是甚麼」的處理,幾乎是存在主義式的。K是人造的,記憶也是人類組裝進去,K是「沒有本質」的東西。但他選擇了自己怎樣死,創造了獨特的K。一個人、一個群族、一個國家,最後都不是講「它本來是甚麼」,而是講「它想成為甚麼」。
K在片首刺殺了一個第八代人造人Sapper,Snapper問:「殺死自己的同類是甚麼感覺?」K回答:只有舊型號才會逃跑,意味自己和舊型號不一樣。但諷刺的是,會逃跑和「背叛」的,是人才會做的事情。上集的那群逃跑到地球,找尋續命方法的人造人,也是如此具人性的Humanoid。
《銀翼殺手》的世界觀,圍繞著自主意識的擴張,以及「建制」對這種意識的撲殺。雖然K最後死亡,大雪漫天,但寓言是宏大而樂觀——銀翼殺手本來是壓迫自主思想的人,但兩代的殺手最後撲滅不了自己心裡的自主本能。
這是戲劇裡的樂觀,而現實世界的人有沒有那麼像人類,就沒那麼樂觀。現實中的人類雖然有人類之名,但無意識的服從者總是佔多數,他們多數都沒有「太過人性」的那種煩惱。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hidden agenda 意味 在 霍朗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喧譁本地】香港樂評選2017得獎名單終於出爐,我地好榮幸獲邀做評判。
(y)喧譁作樂 ❤香港樂評 HKMC²
#香港樂評選 2017 #完整得獎名單
[ 歌手演繹類 ]
香港樂評年度男歌手 | 側田【The Drug Called Music】
香港樂評年度女歌手 | 王嘉儀【Quarter】
香港樂評年度樂團 | GDJYB 雞蛋蒸肉餅【23:59 Before Tomorrow】
香港樂評年度新單位 | David Boring
香港樂評年度躍進單位 | 王嘉儀
[ 單曲製作類 ]
香港樂評年度歌曲 | 岑寧兒《剎那的烏托邦》
香港樂評年度旋律 | 馮穎琪《剎那的烏托邦》(岑寧兒)
香港樂評年度歌詞 | 周耀輝《剎那的烏托邦》(岑寧兒)
香港樂評年度編曲 | TedLo《Nights Without You》(AGA)
[ 唱片製作類 ]
香港樂評年度唱片 | 合輯【剎那的烏托邦】
[ 特別獎 ]
香港樂評年度樂壇事件 | 難敵政府持續打壓 Hidden Agenda第四代結業
.
完整點評:http://www.hkmc2.com/2017winners/
.
-----
#樂壇平行時空中的耀眼名字
.
讓我們張開耳朵,在香港樂壇的平行時空中,尋找一個個被傳媒頒獎禮遺忘的名字。
.
【剎那的烏托邦】團隊創下紀錄,兩屆共摘下七個樂評選獎項,跨媒體的精彩創作使原聲大碟獲得年度唱片及多個單曲製作類獎項。由逾越甲子的《銀髮白》到十月懷胎的《剎那的烏托邦》,原班人馬蟬聯香港樂評年度歌曲、歌詞和旋律三獎。馮穎琪孕育的音符是滿滿的安全感,周耀輝在反向的時間軸上用文字窺探時代、社會與生命,容讓岑寧兒流麗穿梭於不同的生命時空。
.
二〇一七女聲當道,五首入圍的年度歌曲悉數由女歌手演繹。王嘉儀勇敢自闖美麗新世界,憑藉第二張專輯【 Quarter 】獲得香港樂評年度女歌手。在無盡複製和怯於離群的氣候中能孕育這一把個性女聲實在難得,利用四分一人生的青春餘溫,從原生環境中離家出走以絢麗的電音展翅。香港樂評年度男歌手則由側田奪得,歷越音樂事業低潮,自信隨【 The Drug Called Music 】而歸來。自組獨立廠牌的側田製作更加瀟灑,以赤子之心真摯分享着自己的生命。三叔 Ted Lo 將 AGA 帶到八十年代舞廳,騷靈演奏香港樂評年度編曲《 Nights Without You 》。
.
Hidden Agenda 飽歷風霜再度結業,連續兩年登上香港樂壇年度事件。表演場地欠奉,香港獨立音樂發展限制處處,每把獨立聲音都是陝縫中的瑰麗。雞蛋蒸肉餅曾憑《榴槤乜乜乜》獲第四屆年度編曲,這年憑【 23:59 Before Tomorrow 】專輯首奪香港樂評年度樂團,在變壞的邊緣回眸,無常的數字搖滾背後卻是我城我土的段段悲哀。後起勁秀 David Boring 樂隊繪畫浮世的荒謬與邪惡,用後龐克嘲笑無形運作的主旋律機器,成為首個獲得年度新單位的樂隊。時勢不予獨立,獨立卻創造時勢。
.
無論是獨立到主流、電視機內到網絡世界、最受歡迎到我最喜愛、版稅陣營的二元對立,香港樂壇分裂出多少個平行時空,音樂只存在於一個自由的空間。
.
撰文:香港樂評選’2017 召集人 chikin
編輯:香港樂評選’2017 召集人 快樂的
.
----
[ 歌手演繹類 ]
----
#香港樂評年度男歌手
#側田【 #TheDrugCalledMusic 】
.
側田脫離主流唱片公司後首張 Indie 大碟【 This Drug Called Music 】自由度大了,玩味重了。聰明地找來 Maria Cordero 和袁兩半等元老撐場,明顯向廣東歌致敬。除了頭兩首快歌捉錯用神外,大碟風格統一,遊走於 1990 年代 R&B 、懷舊 Ballad 及側田最擅長的冧女情歌之間,順手拈來,手到拿來。單是堅持做十首歌的大碟而不是行貨的 EP ,不費吹灰之力地令側田在五強中脫穎而出成為年度男歌手。
//香港音樂人鍾一匡 Henry @ 鍾氏兄弟
.
【 The Drug Called Music 】可謂 2017 年最「好」的大碟之一。它的好在於將 EDM 、 Funk 、 Jazz 、 Soul 等各種音樂元素兼收並蓄,並能從曲風編排、歌詞意境營造出思緒漸漸沉澱的感覺,既多元化,又不失平衡和完整。側田能穩妥地駕馭專輯中各種類型的歌曲,獲評為年度男歌手,絕對是實至名歸。
//香港獨立樂隊「血汗攻闖」說唱者 T-rexx
----
#香港樂評年度女歌手
#王嘉儀【 #Quarter 】
.
【 Sophrology 】時期的王嘉儀,仍是一個在音樂風格上舉棋不定的女生,但一年後她已經鎖定了目標,造出一張風格統一的【 Quarter 】。本來想簡單地用「 Alternative R&B 」來形容這張專輯,但見到《美麗新世界》編曲人黃少雍所愛的歌手 FKA twigs 並不喜歡這個標籤,那我們也不應該劃地為牢,壓制她在廿五歲時的不安於室。認清外面的世界並不如想像般美麗後,還堅持要離家闖闖的勇氣已經難得,能讓聽眾感受到歌者「轉身,轉身,換個新舞步;我想,我想,鬧市中跳高」那份輕盈與高漲,更需要唱功之上的自信。具備這些東西的女歌手,對上一個可能要數到還在唱《臭男人》的謝安琪。
//香港樂評人 Mos 囝
.
廿五而立,《 Leaving Home 》不只是尋找自我,也象徵 Sophy 離開音樂 comfort zone 的決心。沒有打出如其他歌手複製前作的安全牌,【 Quarter 】的新嘗試充分展現其音樂野心及掌控能力,從《美麗新世界》的空洞迷失摸索到《翩翩》的灑脫自在,可算是一張簡單完整而又風格統一的 EP 示範作。
//香港音樂論壇版主 Prince
----
#香港樂評年度樂團
#GDJYB雞蛋蒸肉餅【 #2359BeforeTomorrow 】
.
環顧香港音樂圈內,玩開數字搖滾( Math-rock )的 band 本來就少(對樂隊成員尤其鼓手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還要是全女班的就更加稀罕珍貴;雞蛋蒸肉餅能繼承到日式 Math-rock 的精髓、加入民謠的「燙料」,在節拍不斷變換、打斷你聆聽習慣的樂段中,又注重了氣氛、畫面的營造,並以這不規則的、非模式化的音樂形式,折射了她們「反叛」、反建制之思想,以及對此複雜型的、變幻不定的社會、城市之焦慮和迷思。
//澳門樂評人田中小百合
.
GDJYB 除了全女班的形象令人深刻,更擁有成熟穩固的音樂實力。專輯【 23:59 Before Tomorrow 】收錄了與香港社會產生共鳴的音樂故事,同路的樂迷一聽便會憶起作品裡的細節,令人不禁一聽再聽。
//香港獨立音樂創作人霍朗齊
----
#香港樂評年度新單位
#DavidBoring
.
成軍四年,首度發片, David Boring 以搖滾衝擊樂壇,以 Noise Rock 回應燥動不安的社會。桃紅色的專輯封面,背後藏着不滿與憤怒。佔領運動之後的創作,毫不掩飾負面情緒。 2017 年最完整的其中一張專輯,唱着我城的絕望真相。
//香港樂評人Chucky @ Music Picks
.
David Boring 去年發表的概念專輯絕對是香港樂壇年度佳作,暗黑噪音朋克前衛等混種曲風搭配上乘的錄後製品質,驚人的這竟是他們首張處男專輯。然而現場演出才是這組超級新人的重點,極盡官能刺激的暴動式演奏告訴樂迷「表演」是甚麼一回事。現場與錄音皆盡善盡美,「年度新單位」不只是鼓勵,也是他們最貼切的形容。
//台灣樂團「飢餓藝術家」主唱、音樂節策展人奧利佛
----
#香港樂評年度躍進單位
#王嘉儀
.
2016 年的【 Sophrology 】,王嘉儀向大家介紹了她的聲音。 2017 年的【 Quarter 】則是她音樂能量的爆發。儘管岀道前的等待較為漫長,但她的步履很快,僅兩年便走到了主流音樂的前沿上。在紀念人生走過四分一圈的專輯中,音樂/文本的意念及實踐上,都比年資相近的女歌手來得岀類拔萃。
//香港樂評人阿權 @ 阿權阿祥與阿強
.
憑 debut 專輯先聲奪人的歌手歷來都有,但要在出道短短一年間就立即交出第二張更上一層樓的全新創作專輯,王嘉儀可說是近年少有的異數。 2016 年底的【 Sophrology 】已讓我們聽到她獨特的音色; 2017 年她親身監製的【 Quarter 】明顯展現了她在掌握聲音上的進步,歌曲整體氣氛亦較前作一致,更盛載着她對世界的看法。有功架、有態度的音樂人,是當今亂世最需要的。【 Quarter 】在 2017 打開了一個聽覺的美麗新世界,令人更期待 Sophy 日後的綻放。
//香港樂評人快樂的
----
[ 單曲製作類 ]
----
#香港樂評年度歌曲
#岑寧兒《#剎那的烏托邦》
.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我們可以在一首歌當中獲得了平靜,獲得了溫暖,更獲得了溫柔的鼓勵與希望,大概就像讓我們於亂世當中看到一點光,沉醉在不知是不是存在的剎那的烏托邦,還是有沒有希望等到的烏托邦。感謝馮穎琪周耀輝與一眾製作人,更感謝岑寧兒最真摯單純的歌聲。
//香港生活博客 Alex @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
.
只靠簡單的鋼琴音,沈靜地將音符錯落分開長短句,勾勒出漂亮的弧線,沿着岑寧兒獨特的聲線蔓延到底。曲詞唱皆抓住了音樂的 phrasing 做文章,各自的呼吸位天衣無縫結合在一起,簡練純淨中突顯力量。三者的呈現方式皆不是主流的方法,旋律不斷流動,難以用框框去隔開;歌詞偏向寫意,走入抽象,帶着曖昧不明朗的抒情;歌者則更是用強弱不一的聲線,拋開了所謂「紮實」的音質,纖細柔軟地演繹出獨特的敘事效果。面面俱到,的確精彩。
//香港文化評論人張書瑋 Sean
----
#香港樂評年度旋律
#馮穎琪《#剎那的烏托邦》(#岑寧兒)
.
歌曲開頭的低吟,傳達了經歷時光流轉、世事變換後,或喜或悲的滄桑與透澈。然而,隨後透過岑寧兒唱出高昂微顫的音符,情緒堆疊攀升,則是一種向上仰望、對未來仍未失去期待的堅定。整首歌曲的溫柔情感其實是以這樣的堅定構築而成,於是旋律即使簡單,聽來卻絲毫不顯平淡,更能牽動每一顆追尋烏托邦的心。
//台灣音樂網站 KKBox 編輯 L 君
----
#香港樂評年度歌詞
#周耀輝《#剎那的烏托邦》(#岑寧兒)
.
歸來,本意為回到最初,意義在此延伸到「歸於將來」,讓過去與未來同在,是以剎那即永恆。雨天與晴天、雪地與赤地、寬街與窄巷、光與暗、暖與黑──周耀輝結合多重正反的烏托邦意象,通往人可重生的新天地想像。
//香港樂評人博比 @ 音樂.人生
----
#香港樂評年度編曲
#TedLo《#NightsWithoutYou》(#AGA)
.
在任何人都可以彈結他彈琴打 cajon 做 YouTube 歌手兼上街 busking 的年代,《 Nights Without You 》這首配上一支爵士樂隊變化多端地伴奏的廣東歌,變得像是80年代才有的奢侈。
//香港樂評人 Holf Yuen @ 當下音樂
.
要創作一首非香港流行樂壇主旋律的歌曲,基本上不是你有大把銀紙燒,就應該係你好鍾意音樂,想嘗試做音樂實驗。唱片公司落足重本邀請香港頂尖樂手錄音及製作《 Nights Without You 》,復古爵士風及經常轉 key 的新嘗試,對香港樂迷應該感到陌生。慶幸有 Ted Lo 的經驗與編曲,將實驗性與傳統港式流行樂找到一個平衡點,否則爵士樂配上廣東歌詞,正常樂迷也未必可以消化,分分鐘令樂迷覺得你扮勁。此曲能夠進入大眾市場, Ted Lo 前輩絕對居功至偉。
也許要創作別樹一格的香港流行曲,條路仍然好漫長。有人願意作新嘗試,作為樂迷也應放膽一試聽聽實驗作品。祝 AGA 與 Ted Lo 兩師徒盡快磨合到新火花,將香港流行音樂帶到未知領域。
//香港樂評人文化九公
----
[ 唱片製作類 ]
----
#香港樂評年度唱片
#合輯【#剎那的烏托邦】
.
香港的概念舞台演出原聲帶,將人類一生當中所經歷過之不同階段以音樂來深刻勾勒出無常娑婆世界裡的喜怒哀樂。人的一生從孩童,青春、中年到暮年,還有人性現實面和社會殘酷現象皆被灌以不同之音樂風貌來示現不同層次的人類心態與内心世界的轉換。整體概念清晰正向,傳達只要保持樂觀與充滿希望,時常牢記以童心看世界,便能擁有「剎那的烏托邦」。#林二汶、岑寧兒、#黃耀明等實力唱將的加持讓音樂的詮釋更爲細膩,也讓專輯更具可聽性。
//馬來西亞樂評人月貝凡
.
在香港樂壇市道每況愈下的世代,馮穎琪、周耀輝以音符與文字聯同一眾音樂人製作出概念非常完整的一張大碟,以倒敘式帶領聽眾回顧生命不同階段的歷程,也寓意着自然界中生命永不止息的更替與傳承。這專輯就如其名,是這個崩壞的城市中「剎那的烏托邦」。
//香港創作歌手鍾一諾 Roger @ 鍾氏兄弟
----
[ 特別獎 ]
----
#香港樂評年度樂壇事件
#難敵政府持續打壓 #HiddenAgenda第四代結業
.
有「獨立音樂界紅館」之稱的 Hidden Agenda ( HA )一直受到政府打壓,並多次因為業主被地政總署釘契而被逼遷。二〇一七年三月,食物環境衛生署人員到 HA 「放蛇」,指負責人涉嫌違規經營。五月七日晚上,輪到入境事務處人員到 HA 放蛇,並因懷疑有人「違法演出」及「欠工作簽證」而將相關人員扣留。
十月十四日, HA 在專頁上宣布,由於政府新政策仍未能為工廠大廈使用者帶來新局面,決定於月底向業主交還單位,並附上一張「裝香」照片和寫上「安息」,意味着「第四代 HA 」的終結。
有關娛樂牌照申請之困難、 HA 在夾縫中生存的故事,曾一度成為城中熱話。事件不僅受到香港媒體的關注,連英國廣播公司亦有報道。「第四代 HA 」的終結,不僅僅是獨立音樂人少了一個表演地方那麼簡單,而是令很多樂隊少了一個重要的培育場所。此事件影響深遠,已經超出 indie 界、音樂界、或是娛樂產業的範疇,因為它對工廈的活化方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乃至香港的形象,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澳門樂評人田中小百合
----
入圍名單、十樂推薦、十碟推薦:
www.hkmc2.com
Follow Us on IG:
www.instagram.com/hkmusicc2
----
側田Justin Lo Sophy 王嘉儀
GDJYB 雞蛋蒸肉餅 DAVID BORING
Vicky Fung 馮穎琪 周耀輝 Ted Lo AGA
Yoyo Sham 岑寧兒 謝國維 Victor Tse
剎那的烏托邦 Utopia, momentarily
----
月貝凡的音樂紀事 文化九公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阿權阿祥與阿強 快樂的
音樂. 人生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 Ch!sin
Music Picks 當下音樂 KKBOX音樂誌
Moses Idle in a Narrow Garden 毛明
Cool Music Forum StreetVoice HK 街聲香港
飢餓藝術家 The Hunger Artist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喧譁作樂
霍朗齊 RONO FOK 血汗攻闖
五音筆存 阿果 論盡音樂 Stupid Music
獨樂樂 Bitetone 享受是
3c Music 講音樂。 私家音樂 年粵日
Tangtangor 聽聽歌 四菱四 fourlingfour
廣東歌fans應援事件 閱評流 小奧堅詞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音樂圖鑑
扭耳仔 New Ears Music SP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