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間美國八卦小報刊出頭條,直指兩位你覺得不可能想到會被湊在一起的兩個好萊塢明星即將共結連理────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與伊莉莎白.摩斯(Elisabeth Moss)。
.
這當然是一則假新聞。但兩個確實有一個值得操作的共通點──他們都是山達基教(Scientology)的虔誠教徒。這個由美國科幻小說家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創立的宗教自1952年至今,廣納好萊塢政商名流,教友除了上述兩位,還有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等人。
.
教主羅恩.賀伯特以其創作的科幻小說為根基,打造了「茲努神話」。指出在七千五百萬年前,統治銀河聯盟的「茲努」為了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將數十億外星人送到地球各地的火山,並引爆核彈。而這些死亡的外星人的靈體殘留在現在人類體內,而山達基教似乎能夠「治療」人類受創的靈體⋯⋯。
.
寧可信其有,反正很多人是信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山達基教會的已經遍布全球,追隨的好萊塢名流尤其眾多。但對它冷嘲熱諷的人也不少,《南方四賤客 South Park》(1997-)第九季的第12集《困在衣櫃裡 Trapped in the Closet》(2005)便大肆挖苦山達基教與它的茲努神話,連阿湯哥也被拿出來鞭。
.
紀錄片《解密山達基 Going Clear: Scientology》(2015)的問世是對山達基教最劇烈的衝擊,該作揭露了山達基教對教徒在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凌虐,邀請受害者現身說法。在2017年,前山達基教的信徒莉亞.萊米妮(Leah Remini)以《莉亞萊米妮:山達基教與劫後餘生 Leah Remini: Scientology and the Aftermath》(2016)在電視評論家協會獲獎時,伊莉莎白.摩斯選擇離場。
.
莉亞.萊米妮事後受訪時坦言自己並不驚訝,因為山達基教其中一項教義,就是要與棄教者保持距離。但她並不對伊莉莎白感到怨恨,反而坦言自己能知道她的感受。
.
但很多觀眾卻未必能理解,畢竟目前伊莉莎白近年擔綱主演的《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2017-),便是一齣批判極權主義與極端宗教的女權劇集。《使女的故事》1-4季內容皆可於CATCHPLAY+上觀看:https://bit.ly/3geFRo3
.
在劇中的世界,因為傳染病與污染導致生育率驟降,恐怖組織推翻現有美國政權(原美國政府只能避居阿拉斯加與夏威夷,難民則湧向加拿大),成立極權國家「基列共和國」。在這個國度,女性必須成為男性的財產,不得享有個人財產,也不得閱讀。擁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則被視為「使女」,會被集中訓練,並被分配到各個宅邸之中,作為一個「懷胎的容器」。
.
在第一季之初,伊莉莎白.摩斯飾演的茱恩.奧斯朋被迫離開丈夫與女兒,服侍瓦特佛家。隨著後續劇情發展,茱恩將一步步拆解基列共和國的真實面貌,並且逐漸走進權力核心,尋求瓦解暴政之道。雖然看似是一部架空世界的女性史詩,但深究其論述議題,無論是階級、性別抑或轉型正義,都能與現實找到對照。
.
這部改編自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的影集在問世之後掀起一陣炫風,沉穩的節奏與視覺語言,以及一眾演員的精湛詮釋,幾乎每屆艾美獎都是領跑之作。在即將於2021年九月頒發的艾美獎,本作入圍了最佳戲劇劇集、編劇、女主角等21項,伊莉莎白.摩斯充滿爆發力的表演這回尤其備受親睞,被視為是得獎大熱門。
.
不過也有劇迷感到不解,認為如果伊莉莎白.摩斯在劇中反抗極權的形象,是不是與信仰山達基教大有牴觸?
.
伊莉莎白其實長期以來一向迴避有關山達基教的提問,但在2019年,她終於對此作出回應。她對《每日野獸》的記者說:「有兩件事你不該在晚宴上談論──政治和宗教。當然我正在拍《使女的故事》,這部片就在談政治和宗教,所以這是一個弔詭的情況,你總是會被問這些問題。」
.
「我認為人應該被允許談論一切他想說的事,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你不能剝奪這一點。但當你開始說『你不能這樣想、不能這樣相信、不能這樣說,否則你會有麻煩』。那這一切就跟基列國就沒什麼兩樣了。」伊莉莎白四兩撥千斤地表示:「因此,我永遠不會想剝奪任何人談論任何事情的權利,而你也不能剝奪我的權利。」
.
不過回應雖然看似保守,伊莉莎白卻也不是沒有與山達基教唱反調。眾所皆知的,山達基教教會曾公開宣稱同性戀是一種「偏差」,並曾暗自向同性戀信徒施壓。但伊莉莎白卻以LGBTQ權利倡議者自居,而這似乎也符合了《使女的故事》當中自己的人設。為此,她公開捍衛表明:「(反同)這不是我的立場。」
.
究竟投入其中的教徒,有多少人是真心相信其教義?抑或只是希望藉此趨炎附勢?還是這只是名流們尋求精神慰藉的另類管道?在《使女的故事》當中無法尋得答案,但層層壓抑與覺醒,人性至暗面的揭露,除了讓我們更理解人性,也能讓我們更了解操弄人性的權術本質。
.
伊莉莎白.摩斯演活了《使女的故事》,終究是不是形成了一種諷刺?現在或許還不能太早下定論。
.
還有什麼其它的伊莉莎白.摩斯的主演作品值得一看呢?
.
伊莉莎白.摩斯憑藉《使女的故事》出色的演出入圍2021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女主角獎,頒獎典禮將在9/20於 CATCHPLAY+ 獨家原音轉播,隔天就有中文字幕版本上架,關注艾美盛事的朋友敬請期待:https://bit.ly/3fVHzKR
#ElisabethMoss #TheHandmaidsTale #使女的故事 #艾美獎
.
.
(圖片轉自《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攝影:Yulia Gorbachenko。)
bazaar 哈 潑 時尚 五 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除了介紹好書之外,也想跟大家介紹一個質感很好的中文PODCAST節目《MY WAY》,主持人是文化人/ VERSE雜誌社長張鐵志。
起初我是從EP.13哈潑BAZZAR總編輯廖秀哖的專訪開始聽,說來汗顏,雖然我幫國際時尚雜誌寫過五年專欄,但真的不能算是「時尚掛」的,有時候不免覺得「我們要那個東西(Fashion)幹什麼?!」
大概是太多媒體訊息或是網美,把時尚跟敗家消費至上的態度連在一起,真的讓人不敢恭維。
不過這集節目啟發了我一些不同的想法,我猜張鐵志本人應該也不是太追求Fashion的人吧(當然是我亂猜的),因為他完全問出了我很想問的問題啊哈哈,例如他問,
「服裝編輯是在做什麼呢?」
「一般人應該追求時尚嗎?」
「我們看時尚雜誌到底是在看產品,還是要怎麼閱讀這種媒體?」
他如果不是也心懷疑問很久,要不就是真的太懂聽眾,完全問出大家疑惑的核心。
時尚其實是一個社會的價值、商業和文化變遷的具體展現。
過往法國從路易十四開始大行時尚之道,時尚原本是貴族階層之間互相顯示品味、財力、地位階級的方式,同時反向也能從一個人的時尚品味回推他的背景狀態。
不過在工業社會之後,布料、紡織業加速了織品服飾整體產業的生產效能,於是民間也開始吹起模仿上層階級的時尚意識。
換句話說,有些人用經濟探索世界,有些人用政治看全球局勢,但從時尚何嘗不也能有切入的視角呢?
我們穿什麼衣服、背什麼包包、戴什麼眼鏡、如何打造全身的形象,應該反映的不只是我們口袋的深度,更厲害的表達,是同時透露出我們本身的個性、甚至是閱讀喜好、修為涵養與個體獨特性。
——
MY WAY七月節目是「設計」專題,邀請了包含知名跨界設計師羅申駿、《Harper' s BAZAAR》國際中文版總編輯廖秀哖、春池玻璃負責人吳庭安、知名品牌設計師IF OFFICE創辦人馮宇
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QxkG6
■Spotify: https://reurl.cc/YWzaOx
■KKBOX: https://reurl.cc/dVZ3G6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2bq9rX
---
對啦,因為這個節目是由LEXUS和VERSE雜誌共同合作的節目,所以他們特別提供 #三部LEXUS模型車(我看照片蠻精美的)要送給大家。
抽獎辦法:
在這則臉書留言處,留下你最喜歡MY WAY七月號的哪一集(EP12之後的集數任選一集),並稍微寫一下理由。
我們就會在十天內抽出三位幸運得主,並公布在這則的留言處喔!(得獎寄送限台灣地址唷)
bazaar 哈 潑 時尚 五 月 在 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BAZAARMovie ||
一段讓人想起初戀的愛情故事!
故事從一封偶然寫給小學暗戀對象的信開始,男女主角透過來回手寫信而展開一段相隔兩地的戀情;也因為透過「信件」,反而展現出更多細膩且專注的細節❤️
由姜河那&千玗嬉主演的電影《如果雨之後》,BAZAAR電影院邀你搶先看!
【BAZAAR電影院《#如果雨之後》特映活動 】
▼活動時間:
即日起至4月22日23:59止
▼活動方式:
STEP 1:於 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Taiwan 粉絲專頁按讚
STEP 2:在留言區tag想一起看這部片的好友,並分享你想看這部電影的原因?
STEP 3:分享此貼文並設為公開
▼活動獎項:此場活動得獎者採全親領方式
《如果雨之後》電影票交換券*2張,共15位
特映場次 -- 4/29 (四) 19:00 今日秀泰影城特映會
▼Harper's BAZAAR保有活動細節修改之權利
▼活動注意事項:http://event.harpersbazaar.com.tw/2017/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