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過去,因為砂石車司機張德正的一撞,總統府居然要求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將府前十線道,每晚全部封閉。市府認為此舉太過影響交通,不予答應,最後採折衷方案,每晚【2300 ... ... <看更多>
台北市長官邸有住過幾位歷任市長 在 鄭弘儀- 【寶島全世界】藍白綠三角爭奪台北市長,各自有難關 ... 的推薦與評價
【寶島全世界】藍白綠三角爭奪 台北市長 ,各自有難關?! 鄭弘儀主持專訪│20220323. 來賓|林鶴明民主進步黨副秘書長時間|3/23(三)17:00~18:00… ... <看更多>
台北市長官邸有住過幾位歷任市長 在 文創系ptt 的推薦與評價
市長官邸 藝文沙龍邀請到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教授, 從政策統籌者、企業實踐 ... 進入全息遊戲修學分,每次要扮演及格才能拿到高分受進去過幾次都有遇到 ... ... <看更多>
台北市長官邸有住過幾位歷任市長 在 [新聞] 高玉樹辭世- 精華區DPP 的推薦與評價
2005.06.18 中國時報
高玉樹辭世 北市府致哀
黃庭郁/台北報導
前台北市長高玉樹十五日傍晚病逝台大醫院,台北市政府昨日表示,市府得知高玉樹
逝世後,已主動和其家屬致意,因喪家傾向不設靈堂,舉辦告別式的時間也還未決定,將
配合喪家需求隨時提供協助。至於是否舉辦紀念活動,將待喪禮告一段落後另行考量。
高玉樹是在十五日傍晚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台大醫院,享壽九十二歲。高玉樹今年三
月十一日因為突然昏迷,送往台大醫院急診就醫,當時診斷為腦中風,住進加護病房治療
後康復,病情穩定後並轉進普通病房休養,狀況還算穩定。
基於尊重病人隱私,台大醫院對高玉樹病情並未多做說明。但據了解,高玉樹因為年
事已高,且身體較為虛弱,中風病癒後休養期間仍反覆發生感染,十五日傍晚五點五十分
左右因為大腸出血搶救無效病逝。
謝長廷接任行政院長時,重回大稻埕打鐵街,高玉樹還曾經親自出面迎接。謝長廷的
叔公娶了高玉樹的妹妹,兩家有親戚關係。
高玉樹早年即投身黨外運動,一九五四年即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北市長而當選,並與
雷震、李萬居等民主派人士相交,籌組「中國民主黨」。黨外人士亦經常在高玉樹的市長
官邸聚會。
民進黨故主席黃信介亦曾追隨過高玉樹,一九五九年黃和高的另外四位得力幹部一起
投入台北市議員選舉並同時當選,而有「五虎將」之名。立法院前副院長饒穎奇亦曾任高
玉樹機要秘書。
在高玉樹二次當選台北市長之後,政府將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市長從民選改官派,
還是被任命為首任官派市長,之後並曾任交通部長,與孫運璿、連震東、李登輝等同為內
閣閣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66.219
> -------------------------------------------------------------------------- <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站內: a-bian
標題: Re: [新聞] 高玉樹辭世
時間: Sun Jun 19 19:23:28 2005
<台北市歷屆市長議長口述歷史>
高玉樹市長
任期:1954年6月2日─1957年6月1日
1964年6月2日─1967年6月30日
1967年7月1日─1972年6月10日
1913 出生於台北市延吉街
1927 台北市太平公學校
1932 台北工業學校電氣工程科畢業
1932 投考台灣總督府所屬交通局遞信部,受歧視未獲錄取,決定前往日本深造
1941 日本早稻田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以工程師為業
1945 日本投降
1945 戰後,被推任為日本東京華僑總會會長
1946 日本東京發生「澀谷事件」
1946 中國駐日軍事代表團長朱世明為表示對「澀谷事件」的負責態度,將擔任東京華僑總
會會長的高玉樹專機帶至上海
1947 在上海被囚禁92天後,返回台灣經商,任台北商會總幹事
1951 參加台北市第一屆省轄市民選市長選舉,得到28,075票,以第二名落選,吳三連當選
1951 美國援外總署﹝ECA﹞來台招募訓練生,獲錄取,赴美訓練一年
1952 自美學成返國經美國懷特公司推薦,出任聯勤第44兵工廠技術顧問
1954 競選第二屆民選台北市長,以無黨派背景擊敗國民黨全力支持的王民寧,超出王1萬
多票
1954 決定拓寬羅斯福路
1954 美援會同意撥款3,443,000元,補助台北市添購44輛柴油公共汽車
1954 羅斯福路15000,16000戶危章建築,開始分段拆除
1954 中山北路天橋﹝復興橋﹞破土開工
1955 赴美國紐約,參加全美市長會議順道訪察歐洲各國都市建設
1955 美援會確定撥款5000萬元補助台北市進行道路修復計畫
1956 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南海路建館
1956 為改善台北市環境衛生,試驗空噴DDT,消滅蚊蠅
1956 高玉樹發請柬,邀請在東京建市500年慶祝大會之全世界重要城市的市長,至台北市
觀光
1956 中興橋開工
1957 第三屆民選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派出黃啟瑞角逐台北市長,高玉樹落選
1958 經營營造業
1960 第四屆市長選舉,國民黨不允許候選人派監察員至投開票所監票,於選前宣佈棄選
1960 第四屆縣市長選舉,由於政治因素,黨外落選甚多,齊聚台北自由之家,雷震在場提
議組織在野黨─「中國民主黨」,高玉樹參與組黨工作
1964 第五屆市長選舉,國民黨同意候選人可以派監票員,高玉樹參選,打敗國民黨候選人
周百鍊,當選台北市長
1964 台北市煤氣公司開放民營,由大台北公司承辦
1964 高玉樹令公共工程處,疏浚36條下水道
1964 大台北煤氣公司正式成立
1964 圓山、大龍峒、番仔溝、雙溪堤防竣工
1964 台北市區下水道工程開始進行
1964 台北地區第一期防洪工程中,基隆河改道計畫與士林、社子堤防工程開工
1964 台北市違章建築整建計畫,開始逐步實施
1964 台北市開始淘汰三輪車
1965 台北市與美國霍士頓市締結為姐妹市
1965 民生東路新社區委員會,通過社區計畫方案
1965 台北市公車處為配合淘汰三輪車政策,決以5,925萬元,新購大型公車117輛
1965 台北市光復路、敦化路、忠孝路、仁愛路、信義路等五條幹道,決定打通及拓寬
1965 台北市下水道設計完竣,分為迪化街、松山、環河南街等三個處理區
1966 華江橋開工
1966 大台北區瓦斯公司首期供應工程,破土興工
1966 台北市公車營運所於公館、南松山、重慶北路、萬華等四處正式成立
1967 台北市與韓國漢城市締結為姐妹市
1967 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高玉樹被派為首任院轄市市長,張祥傳就職市議會議長。木柵
、景美、南港、內湖、士林、北投六鄉鎮併入台北市轄區
1967 台北市全力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徵收都市計畫預定地12萬餘坪,充建國民中學校
校舍之用
1967 台北市自來水廠第二期擴建工程決定提前實施
1968 劃景美、木柵、士林鎮社子、北投、南港為工業區
1968 台北市為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增建國民中學21所,開始發包施工
1968 台北市公車開放民營,公開告示,開始接受申請,申請人需備有新車百輛
1968 台北市人力三輪車,全面禁止行駛
1968 國中開學,均免試升學,為九年國教施行的開始
1968 華江橋正式通車
1969 台北市公車民營,市政府核定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四家
1969 台北大橋改建完成,正式通車
1970 中山北路、民權東西路地下人行道,舉行竣工典禮
1971 台北市火車放棄高架化,轉為地下化(po文者註:高前市長全力反對地下化)
1972 辛亥隧道竣工
1972 國父紀念館落成
1972 莊敬隧道竣工
1972 高玉樹市長任期屆滿,卸任;新任市長張豐緒上任
1972 出任交通部長。任職4年
1976 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1989 出任總統府資政
1990 出任國統會副主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69.165
> -------------------------------------------------------------------------- <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站內: a-bian
標題: Re: [新聞] 高玉樹辭世
時間: Sat Jun 25 16:51:09 2005
高玉樹前市長大概是台灣政治史上最被忽略的人物 在國民黨的歷史觀點下
他是台籍人士中對國民政府的統治最有威脅性的 偏偏在不少黨外人士眼中
高前市長是一個妥協派 有實力卻不想與國民黨正面衝突 達成台灣建國理想
結果就是在年輕一輩的眼中 高玉樹若非不存在 就僅僅是隱晦地存在著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前華銀董事長楊基詮先生等人身上 但在這輩台灣菁英中
只有高前市長自始自終都是職業政治人物 也對台灣帶來了最深刻的影響
高玉樹是第一位台北本地人的民選市長 更重要的是第一位用心在台北市的市長
第一任民選市長吳三連先生雖被黨外人士推崇 但他做為一個的妥協性的人物
象徵性過度濃厚 對台北市的建樹則是不足的 當然他的時代也很難好好從事市政
而高玉樹則把台北人的政治生活轉回到如何讓台北市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上
第二屆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推出的人選王民寧是軍方出生 不若吳三連能得人心
加上國民黨"疏於防範" 於是高玉樹以52%的得票率當選台北市第二屆民選市長
其間重要意義一來是台北市本地民眾對國民政府的反抗(時本地人口尚佔半數)
二來表示雖然沒有組織 黨外人士依然可以當選
在第二屆民選市長任內 高玉樹市長最重要的建設是中山北路天橋(復興橋)的興建
與南區羅斯福路的拓寬 使羅斯福路取代當時南昌街在南區公路運輸的重要地位
當時天橋原明是為了避免道路交織而蓋 暗是因為蔣介石的車隊經過鐵路風險太大
這工程按理該被國民黨所贊許 然而國民黨的態度卻是全力反對 因為對國民黨而言
他們看到的是一位有能力 不收回扣 而且深受首都都市居民熱愛的政治人物 於是
在第三屆市長選舉時 國民黨推出了有一定實力的黃啟瑞 並且展開了台灣歷史上
最大的一次做票行動 在軍區選票 黃啟瑞本身影響力跟買票做票三者夾殺下
高玉樹慘敗 事實上那幾年是台灣自治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黨外在各縣市幾乎全覆沒
第四屆市長選舉時 高玉樹原先要參選 也相當被看好 但由於國民黨拒絕監票員的要求
高玉樹退選 也讓他第三屆選舉時所謂"五虎將"的黃金陣容出現裂痕 黃信介先生受訪時
就暗指高玉樹背叛了台北市 雖然黃也重申應該要把票投給高玉樹 但他退出了團隊
這是黨外路線最早的衝突 高玉樹早期以"拔旗論"建立的反抗形象開始被挑戰
但面對周百鍊的第五屆市長選舉才是高玉樹政治生涯的高峰 當時高的競選總部在武昌街
周的競選總部在中華路 雙方拼鬥之激烈讓老台北人稱此次選舉為"世界大戰"
國民黨為了打擊高玉樹 還推出了律師出生的"偽黨外"人選 希望用比高玉樹更激進的言詞
分食高玉樹的選票 周百鍊雖然操守被肯定 但國民黨組織系統買票做票的風聲傳遍全市
最後結果高玉樹能再度過半當選 勝差還擴大到三萬票左右 一般認為是因為高的得票率
已經到了國民黨得用一個"比較難看"的數字承認的地步 在高玉樹陣營派任監票員的地區
也就是本省人為主的雙園 龍山 北三區 中山 還有古亭北側 大安西側 城中區 等地區
高的得票率大都超越六成 在北三區的一些票桶更逼進八成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選舉結果
讓台北市在1967年升格直轄市 國民黨的這個決定是相當聰明的 此時黨外踏不出台北市
而台北市的本省人口結構又逐步被較偏統治者的中南部人所改變 加上龐大外省人口
高玉樹在台北市的政治根基會被挑戰 而黨外在非都會區又難以深根 國民黨政權就能穩固
僅管內外種種不利因素 高玉樹的第五屆民選市長和直轄市長任內仍然大興土木 事實上
這些計劃都來自日治時期尚未執行的1946年台北市都市計畫 以及1951年陽明山都市計畫
雖然國民黨的中央政府這時不大情願將預算交給台北市 但在自有財源和美國指定援助下
台北市煥然一新 高玉樹也被稱為開路市長 細數高玉樹此時興建延伸的道路 在台北市區
東西向有民族 民權 民生 南京 長安 忠孝 仁愛 信義 和平
南北向有承德 新生 松江 復興 敦化 光復 隨著台北市升格 在原陽明山管理局的轄區內
重慶北路 中山北路 文林北路 仰德大道 行義路 天母區域道路 一一開闢完成
在都市計畫方面 民生社區的落成 是戰後台北市第一個有規劃的新市區 或許也可以說
高玉樹讓都市計畫在台灣重生了 國民政府與許多好事者並不能體會都市計畫的重要
中山北路牛埔庄某工業大亨就強烈反對台北市商業區的擴大 在道路開闢的括程之中
國民黨市議員反對承德路的都市更新與光復北路的打通 這些問題一直遺留到今天的台北
更可惜的是民生東路原先要興建成類似仁愛路的百米大道 卻在三民路圓環就被擋下
不過高玉樹已完成的部分就已經讓國民黨相當害怕了 因此最後將他明升暗降到交通部
當然我們不用神化高玉樹前市長 高前市長的問題總歸有三類 崇洋 任用私人 沒環保觀念
在崇洋的部分是因為高前市長是在大正時期所謂"日本(台灣)摩登"時代受教育的工程師
是徹底的西化派 因此瑞士有纜車台灣就該有 奧地利有長隧道台灣也該有 最極端的
是他曾在敦化國小試驗"美式教室"(教室的光線有後方透進 不開窗) 最後採光不足失敗
其二的任用私人則是因為他的觀念中 任何人都可能是國民黨的間諜 因此家人最為可靠
後來張豐緒市長時代解雇的高家親友達數百人 從工程部門到戲院經理等等 至於第三點
則與第一點相類 陽明山纜車 中橫高速公路 環島高速公路網 等等 都出自高玉樹的構思
但要注意的是 他的時代就算在德國 環境運動也才剛開始 何況台灣 另外一方面高的建設
在排水和綠化等方面都是國外最高標準 只是他不能接受沒有建設這件事
總之 高前市長的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 就算在最艱困的時代 仍然有人因為對故鄉的熱愛
願意從事最基本的改善人民生活的志業 也因此應該被尊敬和懷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191.131
... <看更多>